投资2200亿的白鹤滩水电站,已运行3年,实际收益打脸反对者!

妙讲故事 2024-12-06 01:46:2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引语

位于金沙江之上的白鹤滩水电站,不仅是中国水电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更是全球水利科技的一项里程碑。建成三年以来,这座庞大的水电站在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之余,向人们展示了水利工程的多维价值。由国家主导、历经多代工程技术人员不懈努力的白鹤滩水电站,不仅要面对气候、地质等重重挑战,还肩负着西南水资源合理调配、长江中下游防洪、生态修复等多重功能。尽管当初有人质疑其高额投入和建设难度,如今的实际成效已然为白鹤滩正名。

白鹤滩的起源与构想:从设想到蓝图

水电以其清洁、低碳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作为一种优质的可再生能源,水电既能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又具备防洪、供水、灌溉等多种功能,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能源消费大国,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的水能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开发潜力。早在1912年,中国的第一座水电站——云南石龙坝水电站就已建成发电,这标志着中国迈出了水电开发的第一步。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内的水电发展十分缓慢,直到1949年,全国的水电装机容量才达到36万千瓦。新中国成立后,水电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成为解决能源短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从新安江水电站、葛洲坝工程,到世界规模最大的三峡工程,水电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能源保障和流域防洪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任水利部高级工程师的张冲意识到,金沙江上游急需建设一个大型水利枢纽,以减少下游的洪水隐患并有效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张冲首次提出在白鹤滩修建水电站的构想。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他观察到金沙江水流急湍,沿岸百姓饱受自然灾害困扰,长期缺乏稳定的生活保障。为了造福一方,他向政府提交了在金沙江上游修建水电站的计划,希望通过水利工程手段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但是,当时的水利工程技术和资源条件还无法支持这样规模的建设。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水利水电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一构想才逐渐走向现实。张冲虽已离世,但他最初的设想成为了日后白鹤滩水电站项目的原始蓝图。国家决定在金沙江上游一带实施更具前瞻性的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将白鹤滩的宏伟构想提上日程。2011年,白鹤滩水电站正式动工,开始了它从构想到蓝图的艰难跨越。

在规划与设计阶段,白鹤滩水电站不仅要承担水电发电的职责,还肩负着防洪、泥沙截流、生态恢复等多项任务。设计团队结合国际先进技术,提出了以混凝土双曲拱坝为主的方案。该方案能够在保证大坝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满足高效发电、减洪与水资源调配的多重需求。这一建设蓝图不仅描绘了中国水利工程的理想,也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灾害有效应对的渴望与信心。经过多方论证,白鹤滩水电站成为金沙江流域系统性水利建设的核心一环。

白鹤滩水电站不仅是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更是技术与创新的集大成者。其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河段,总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是全球第二大水电站。电站年均发电量达624.43亿千瓦时,能够源源不断地向江苏、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输送清洁能源。

建设之路:挑战与创新并行

白鹤滩水电站从设计到实际施工,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其地处地震带、气候变化强烈区域,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世界级的难关。白鹤滩坝区普遍存在距今2.5亿年的柱状节理玄武岩,这种岩石性质特殊,开挖后容易松弛塌陷,影响大坝的稳定性。工程团队采用创新的浆液注入法,将浓稠的浆液灌入岩石缝隙,以稳定坝基。这一独创的“胶合”技术,成功解决了岩体结构松散的问题,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鹤滩水电站的抗震设计也堪称世界一流。为应对地震带来的潜在风险,工程团队将混凝土双曲拱坝作为大坝主体结构,这一设计通过其独特的拱形构造,使得大坝在受到压力时能更均匀地分散。双曲拱坝的选择不仅降低了材料的用量,也大幅提升了抗震强度。这种结构形式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效缓冲压力,确保大坝结构的稳定。

白鹤滩水电站的施工还要克服极端的气候条件。金沙江流域干湿季分明,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严寒,对混凝土施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避免混凝土在极端天气下开裂,大坝建设团队首次使用了新型低热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能够控制温度变化,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温控技术的应用同样不可忽视,建设者们在每一处浇筑的混凝土中预埋温度传感器和冷却水管,确保大坝主体在任何气候条件下保持结构完整。

作为世界上装机容量第二大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所安装的16台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组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发,这些设备被誉为水电站的“心脏”。由于这一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例,研制这些机组的过程就像攀登水电行业的“珠峰”。建设者们攻克了发电机组结构设计、水力设计、机组通风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将这一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了解决发电机组的质量偏心问题,白鹤滩水电站通过现场建厂的方式克服了运输难题,并应用精密焊接、三维模拟等技术,使得330吨重的转轮达到“零配重”的标准。

这些水轮机组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水电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白鹤滩的整体效益。这一设备不但使得白鹤滩水电站发电效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也为后续的水利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

白鹤滩的多维价值与未来展望

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并非孤立的个体工程,它是我国在长江流域打造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走廊上包括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六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接近3000亿千瓦时,可以满足3.6亿人一年的用电需求。通过流域梯级电站的联合调度,白鹤滩水电站等一系列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一滴水发六次电”的目标。

白鹤滩水电站自投入运行以来,不断展示出其多元化的效益。自2021年6月首批机组投产以来,白鹤滩已经累计发电1200亿千瓦时,其经济收益不仅体现在电力的直接销售上,还为中国的“西电东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白鹤滩的发电量主要输送至华东地区,有力地缓解了长三角地区的电力需求压力,助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白鹤滩水电站作为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汛期蓄洪、减洪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每当丰水期到来时,大坝的拦蓄作用有效地调节了金沙江的水流,避免了洪水对下游地区造成威胁。2022年长江流域的汛期中,白鹤滩拦蓄洪水,为长江中下游提供了更安全的防洪屏障,显著减少了人员与财产损失。通过有效的水流控制,白鹤滩也大幅降低了长江三峡大坝的泥沙沉积压力,进一步提升了长江流域的航运条件。

在生态方面,白鹤滩的修建对金沙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水流的合理调控,金沙江的水质逐步得到改善,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也有所恢复。大坝的调水功能在枯水期尤为重要,它能够在干旱时向下游补充水源,支持沿线地区的农业和工业用水,进一步优化了水资源的分配。此外,白鹤滩水电站的低碳清洁能源为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助力,每年减少数百万吨的碳排放,为改善长江流域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持久支持。

白鹤滩水电站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的成果,也是中国科技进步与综合国力的体现。未来,白鹤滩还将承担更为重要的任务,如进一步加强对西南水资源的调配,协助周边地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等。随着中国在水利领域的持续创新,白鹤滩水电站将继续发扬大国重器的作用,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支持。

结语

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是中国在水利工程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其意义早已超出发电的范畴。它不仅解决了长江上游的防洪、泥沙沉积和生态修复问题,更以其创新性设计和技术难题的突破,树立了全球水利工程的新标准。从最初的构想到今日的壮观成就,白鹤滩不仅凝聚了几代水利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也见证了中国工程技术的飞速进步。白鹤滩的未来发展将继续为中国经济提供可靠保障,为生态环保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大国力量和人类智慧的象征。

参考资料:

《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成》-央视网

《白鹤滩水电站——引领世界水电的超级工程》-国家能源局官网

《六项世界第一!白鹤滩水电站有多强,发电1小时,可供普通家庭使用250年》-腾讯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