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雍正恩宠13年,乾隆打压逾3载,50岁早亡,死后被撤庙毁像

围炉煮酒话春秋一 2024-12-20 14:36:16

我们都知道,雍正帝是个猜忌心极强的皇帝,这可以从他对待几个参与夺嫡的兄弟,以及一些臣子身上可以看出来。

然而,就这样几个人,始终得到了雍正帝的信任,他们不但身居要职,而且拥有许多特权,他们在雍正帝心中,既是臣子也是朋友,甚至是知己。

比如十三皇子允祥,他是雍正帝最最要好的兄弟,被封为怡亲王,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是雍正帝的左膀右臂;

再比如田文镜,能力很强,雍正帝对他很恩宠,一直让他当到了河南总督兼北河总督,即便他隐匿河南大水不报,雍正帝都没责怪他;

当然还有本人的主人公李卫了,他虽然是花钱买的官,文化程度也不高,却得到了雍正帝的极度信任,让他到财税重地浙江当总督。

而李卫的表现也没有让雍正帝失望,雍正帝之所以能取得非凡成就,从而成为一代明君,他是居功甚伟的。

然而,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帝对李卫并不那么喜欢,不但对其进行打压,还命人拆毁了他在西湖边的神像。

那么,区别于影视剧,历史上真实的李卫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一、出身商贾,仕途顺畅

李卫是江苏徐州人,1688年出生在一个富商之家,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由母亲抚养长大。

据记载,李卫小时候热衷于习武而不喜欢读书,只能勉强识得几个字,做文章根本不可能,那就更不要提参加科举考试,从而走上仕途了。

但是,李卫偏偏是个想当官的人,然而他商贾的身份以及粗陋的才学,一度让他断绝这个念头。

好在李卫家有钱,而清朝恰好有“捐官”这个制度,所以在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先是通过捐资成为国子监学生,以此作为阶梯,他在1717年成为兵部员外郎,1719年调任户部郎中。

在古代,花钱买官很难成为封疆大吏,但李卫的运气很好,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大贵人,即允祥。

在户部任职期间,李卫虽然是微末小吏,但十分清廉正直、不必权贵。

有一次,一位亲王指使属下克扣收上来的税款,李卫屡次劝说都没有用,他便在户部走廊上设置了一个大柜子,上面贴着“某某亲王盈余”之类的字样,让那位亲王十分难堪,便停止了克扣税款之事。

当时,九子夺嫡进入白热化,皇位争夺还未分出结果,各位皇子都在网络官员,储备人才,当时还是雍亲王的雍正帝也是如此。

李卫在户部的表现,引起了允祥的注意,经过一番操作,李卫成功投入四爷党,成为雍正帝很看重的一位俊才。

1722年,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继位,由于他根基不稳,急需支持者,所以提拔了一大批人,这其中就有李卫。

当时,经允祥引荐,雍正帝任命李卫为为云南盐驿道,也就是管理盐务的官员,油水很足。

李卫在赴任的一路上,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对盐务改革的意见,写成奏折派人送到京城,雍正帝看了大加赞赏。

等到李卫上任之后,又对盐务积弊进行整顿,还给雍正帝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最终被雍正帝采纳。

李卫在云南的政绩非常显著,雍正帝认为他很聪明,办事又得力,对自己又忠心耿耿,便对他更加信任,于1724年升任他为云南布政使,让他清理云南盐务的亏空。

在很短的时间内,李卫就处理了一批贪官污吏,追回了几十万两欠款,使云南盐务走上正轨。

雍正帝非常高兴,又让李卫兼职管理云南的铜厂,李卫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在李卫的治理下,仅在云南一省,清朝国库每年就多了几十万两白银的税收,雍正帝意识到自己捡到宝贝了,便将李卫视为心腹之人,给与他专折奏事之权,这项权利原本是巡抚以上官员才有的,他却得到了。

据记载,李卫在云南期间,勤于政务,几次劳累到吐血,但同时他的脾气也很暴躁,因与按察使张谦及总兵石礼哈不合而相互参奏,雍正帝都尽量维护他。

李卫还在云南收受贿赂,并利用雍正帝颁给他的“钦用牌”耀武扬威,结果被人弹劾,雍正帝虽然下旨责骂他,但并未处罚他,可见雍正帝对他有多看重。

总的来说,李卫之所以能得到雍正帝的信任,其实就在于两点:忠诚可靠、办事得力,即便他有些瑕疵,也无法动摇他在雍正帝心中的地位。

二、雍正重臣,屡建奇功

雍正帝继位的前三年,主要任务是稳固皇位,比如打压反对自己的八爷党,同时进行政治改革和人才储备,为即将进行的经济改革做准备。

之所以要进行经济改革,是因为康熙帝执政后期,清朝官场贪腐成风,弊政长期累积,使得清朝税收大大下降,国库十分空虚,爱新觉罗氏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雍正帝决定整顿吏治,进行土地改革,而改革往往会触动一大批人的利益,这些人一定会阻挠改革,所以他需要一些对他忠心且能力强的人帮他推行改革。

在雍正帝选择的人当中,最著名的两个就是田文镜和李卫了,其中田文静负责人口大省河南,而李卫则负责财税重地浙江。

1725年,雍正帝任命李卫为浙江巡抚,起初李卫还不愿意,说自己更愿意当武官,提督或者总兵都可以。

但雍正帝看人很准,他没有同意李卫的请求,执意让李卫到浙江当巡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需要李卫帮自己在浙江实施改革,从而让朝廷获得更多税收,他也相信李卫有这个能力。

李卫到浙江干的第一件事,是他很熟悉的事情,那就是整顿盐务。

当时,清朝分为十几个盐区,其中浙江盐区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在附近四个省销售,每年可以为朝廷贡献大笔银子的税收。

然而,由于清朝体制僵硬,每个盐区只能在所辖范围内销售,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

比如,当时浙江盐区的盐贵,而附近两淮盐区的盐便宜,但浙江盐区的人不能购买两淮盐区的盐,于是催生一个行业的诞生,即私盐。

李卫到任浙江的时候,私盐贩子十分猖獗,使得浙江盐区的盐卖不出去,朝廷因此损失了大量收入。

再加上,当时浙江盐区的浮费太高,让经销商苦不堪言,使得浙江盐区的销路更加不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卫采取了几项措施,比如裁撤浮费、疏销官盐、安抚盐商、打击私盐贩子,等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尤其在打击私盐贩子这件事上,李卫展示出了超强的才能。

为了打击私盐贩子,李卫专门成立了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稽查队,不过他没有急着下手,而是派人对私盐贩子进行了摸底,在搞清楚状况之后,他开始布置抓捕计划。

当时,浙江最大的盐枭是素有“满洲二姑”之称的沈氏一族及其同伙,其部下有数百名,大型船只有数十艘,经常击败官军,没人敢惹他们。

李卫得知情况后,派人潜伏到沈氏团伙当中,然后派人在海宁、海盐、平湖等地布置重兵,来了个里应外合,一举将这伙私盐贩子一网打尽。

之后,李卫又在各地设立巡盐千总,对零散的私盐贩子实施打击,结果他只花了不到一年,就肃清了浙江的私盐贩子。

经过李卫的一顿猛操作,浙江盐区逐渐走上正轨,每年上缴给朝廷的收税大大增加。

在整顿完盐务之后,李卫开始配合雍正帝在浙江推行摊丁入亩和丁归粮办等税负改革,使得一些富户的利益受损,竟然聚集在一起闹事,煽动千余人到府衙闹事,还勒令商人罢市。

李卫审时度势,认为只要将摊丁入亩实施下去,自己即便犯错,雍正帝也不会责罚,于是派兵抓捕了为首的几个闹事者,然后罗织罪名将他们或判刑或流放,其他人见状,就不敢在闹事了,只能接朝廷的改革。

在李卫的主持下,雍正帝在浙江实施的几项改革都取得了成功,使得浙江作为清朝财税重镇的地位得以稳固和发展,同时为其他省份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李卫在浙江的政绩还远不止于此,他在缉拿盗贼、修筑海塘等事情上,都拿出了让雍正帝满意的成绩单,他的官职也因此不断攀升,成为浙江总督,同时兼管巡抚和盐政之事。

就拿修筑海塘这事来说,他虽然不是治水大臣,提出的意见却专业而又接地气,不但得到了雍正帝的肯定,还深受百姓欢迎,最终他修筑了海宁塘等几个海塘,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三、监视江南,弹压地方

李卫在浙江的表现,大大超出了雍正帝的预期,雍正帝因为很得意,时常说自己挖到宝贝了,还经常在朝堂夸赞李卫,朝臣们因此都知道,李卫就是雍正帝跟前的大红人。

那么,李卫的权势有多大?

1729年,雍正帝给李卫加兵部尚书衔,加封太子少保,他除了管理浙江之外,还兼管苏州、松江等七府五州,以及对江南军政进行考核。

虽然不是京官,但李卫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却十分强大,因为雍正帝赋予给他一项权力,即不限次数的密折之权。

一般而言,巡抚以上官员都是有密折之权的,但李卫却拥有不限次数的密折之权,凌驾于巡抚和总督之上,这在当时是独一份。

因为有这一项权力,所以李卫就可以随时和雍正帝保持联系,想要参奏谁都可以,这就导致当时很多人都畏惧他,比如他的政敌江南总督范时绎和巡抚陈时夏。

雍正帝之所以要赋予李卫这项权利,其实是为了让李卫帮他办一件天大的事情,即监视江南地区的文人,弹压江南的反清势力。

清朝成立之初,江南地区存在许多反清复明组织,虽然在朝廷的打压下,这些势力基本瓦解,但依然不少人隐藏在民间,许多人在思想上还是“反清复明”的,尤其是江南文人。

李卫担任浙江总督之后,在明暗两条线都采取了措施。

在明面上,李卫侦查得知江宁人张云如与其同党甘凤池、陆同庵、蔡思济、范龙友等人,秘密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于是进行了缜密部署,一举将这伙人抓捕。

经过严刑拷打,李卫得知了张云如一伙的其他同党所在,还得知江南总督范时绎曾向张云如学过坐功,按察使马世烆的儿子也曾拜赵云如为师,于是上书弹劾,结果导致范时绎、马世烆等人被罢官去职。

李卫又派人抓捕了张云如的同党185人,这些人除了被李卫保下的甘凤池之外,其他人都被斩首示众,这就是著名的江南案。

而李卫之所以要保下甘凤池,是因为甘凤池武器高强、侠肝义胆,李卫很佩服他,并且在他被俘之后,在李卫的劝告之下变节,将自己的组织出卖了,有立功表现。

在暗处,李卫为了防止江南文人造反,对他们实施了严密监控,不过李卫很聪明,他对没有对文人采取暴力手段,而是以怀柔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他很尊重文人。

比如说,雍正时期,江南爆发了很多次文字狱,许多文人被处死,雍正帝还曾下令不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致使他们对朝廷的不满情绪再次高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卫深入到文人当中,对他们进行劝慰,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记录他们的呼声和良好表现。

在将近一年时间里,李卫都泡在文人堆中,他还出资修建学校书院、编纂县志,资助贫寒学子继续学业,等等,使他在文人心中的形象变得十分高大,也让他们对朝廷的怨气有所平息。

后来,浙江观风整俗使王国栋奉命使来到浙江,看到李卫对江南文人的记录后十分感动,两人便一起写了个奏折给雍正帝,为江南文人说好话,请求雍正帝允许江南文人参加科举考试。

很快,雍正帝就回复了李卫,说李卫的工作做得很好,可以让江南文人参加科举考试。

当年,江南学子就参加了乡试,在第二年举行的殿试上,状元、榜眼和探花竟都是浙江人,李卫在江南文人心中的形象也变得更加高大了。

在打击反清复明势力这件事上,李卫很好地拿捏了分寸,既消除了江南文人的反清情绪,避免了潜在的灾难,也维护了雍正帝的统治地位,可谓一箭双雕。

四、乾隆打压,死后遭殃

作为雍正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李卫虽然足够忠诚且能力超强,但他从来都不是完美的。

比如,李卫的为人还是比较嚣张跋扈了,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而且他在镇压地方盗贼和反清复明势力之时,虽然杀掉了匪首,但也错杀了不少无辜之人。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正是李卫因为有这些缺点,他才敢放开手脚为雍正帝办事,毕竟畏手畏脚是成不了大事的。

而对雍正帝来说,李卫虽然被他信任,但毕竟是封疆大吏,权势过大,有把柄被他捏着,他用起来也放心。

因此,在整个雍正时期,这对君臣都是相得益彰的,两人之间的感情非同一般,虽然没有《雍正王朝》描述的那么夸张,但也绝非普通的君臣关系。

1732年,李卫结束浙江总督的任期,开始担任直隶总督,雍正帝特命提督以下俱受其节制。

作为雍正朝的“当红炸子鸡”,李卫将不必权贵的一面,在直隶总督任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也因此得罪乾隆帝。

1732年,大臣鄂尔泰的弟弟步军统领鄂尔奇因“坏法营私,紊制扰民”,被李卫抓住了把柄,李卫上奏弹劾,致使鄂尔奇被剥夺职务,因为这件事,李卫与鄂尔泰结下了梁子。

事实上,在此之前,李卫与鄂尔泰的关系就不好,因为鄂尔泰是满人,向来看不起汉人,没少欺负张廷玉、李卫和田文镜,经常在雍正帝面前说他们的坏话,雍正帝为了朝堂和谐,并没有大动干戈。

1735年,雍正帝去世,乾隆帝继位,鄂尔泰和张廷玉等人担任总理事务王大臣,辅佐乾隆帝处理朝政。

雍正帝生前喜欢用汉人,善于平衡满汉关系,乾隆帝与他有很大的不同,在他心目当中,他更偏向于满臣,对汉臣则稍显排斥。

乾隆帝继位之初,根据并不稳固,为了缓和满汉关系,他曾找李卫和鄂尔泰谈心,两人表面上达成和解,实际上都是做样子,李卫对鄂尔泰的戒备心始终没有放松。

1736年,李卫又干了一件事,他发现諴亲王府的护卫库克竟然抢占民田,于是上书弹劾,乾隆帝虽然惩治了库克,同时责罚了諴亲王,其实他是十分不悦的,因为李卫一个汉人,却搞得满人充满畏惧,这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便决定打压李卫。

1738年,乾隆帝任命朱藻为直隶河道总督,与李卫一起管理直隶的河务。

朱藻上任后,在乾隆帝的支持下,开始排挤李卫,导致李卫被乾隆帝剥夺兼管河务之权,而李卫不明就里,误以为是朱藻在捣鬼,便决定实施反击。

后来,李卫通过明察暗访,终于抓住了朱藻的罪证,于是上书弹劾朱藻,说朱藻“挟诈欺公、贪残虐民”,还说朱藻的弟弟“挟制地方官、干预政事”。

乾隆帝看到李卫的奏折后很不高兴,认为李卫这是在跟自己叫板,但他又不得不派人去查证,结果发现李卫的弹劾属实,于是惩办了朱藻兄弟。

因为这件事,乾隆帝心里很不舒服,就跟吃了只苍蝇似的恶心,对李卫就更加怨恨了。

1738年8月,李卫在拜谒雍正帝的泰陵之时,突然生了肝病,这是他长期劳累所导致的。

乾隆帝得知消息后,当即派太医去给李卫看病,同时趁机以需要调理身体为由,解除了李卫的直隶总督之职。

因为这件事,李卫的病情就更重了,于当年12月气绝而亡,年仅50岁,乾隆帝赐谥号为“敏达”,还假惺惺地赏赐他以总督礼下葬,但并没有让他葬在泰陵附近。

要知道,田文镜去世后,就被雍正帝葬在自己的陵墓附近,李卫原本也可以得到这一待遇,却被乾隆帝剥夺。

并且,田文镜还入了贤良祠,李卫却没有。

李卫去世后,由于浙江人很喜欢他,便为他在西湖边建造了一座神像,里面供奉着他和妻子的雕像。

后来,乾隆帝下江南,在西湖边游玩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李卫的神像,便感到十分生气,当即命人摧毁神像,还对人说,“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当然了,与李卫相比,田文镜的身后事则更惨,乾隆帝不但将其移除贤良祠,还派人把他的坟墓夷为平地,由此可见乾隆帝的气量有多小。

乾隆帝之所以如此,按照他的话说,鄂尔泰、李卫和田文镜都是先帝的重臣,但这三人都不是什么好人,田文镜不如李卫,李卫又不如鄂尔泰。

在乾隆帝眼里,尽管三人他都看不上,但鄂尔泰依然是三人中最出色的,之所以如此,还不是因为鄂尔泰是满人,其他两人是汉人。

总的来说,李卫确实是一个能臣干吏,对雍正帝忠心耿耿,他在浙江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为浙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称得上是清朝的功臣,只可惜他遇到了乾隆帝,结果遭受打压,死后也不得安宁。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