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吴根荣被眼下的大宅子惊到了,他就是乡下人,没有见过世面,面前的一厅二厢仅起个过堂作用,穿过中式大厅,天地如同霍然开阔,一个大花园,一座民国洋房。
这座宅第所在的地段,在当年的上海英租界内,在如今的常德路上。宅主黄烔铭,原籍浙江湖州,缙商人家。
黄烔铭在家排行是老大,但其父嫌他天资不够聪明,不让他执掌家业,他恼怒之下跑去日本留学。
当年去日本留学,有钱就行,连签证都不用,如同在国内出行一样。黄烔铭是去碰运气,不料撞大运了。他在大学里学的电信专业,正是国内人才奇缺的行业,更为重要的一点,他们那帮同学,日后成了国内电信领域的骨干力量,也就是说他未入行,人脉已辅垫好了。
回国后,他起初入职清廷的邮传部,后来在北洋政府的交通部再到民国政府,做官做得一路顺风,后来调任京城电话局,任职局长多年。
作为一个男人,黄烔铭是成功的,上效忠了国家,下圆融了小家。他娶了同为湖州富商人家的许姓女子为妻,在北京置业安家,育有一儿一女。不幸的是在1925年,他患了肺疾,于1926年过世。
黄烔铭过世前几个月安排了后事,考虑家人在北京举目无亲,思忖再三,迁居了上海,几经搬迁,最后还是为了安全考虑买了英租界这边的房子。
黄家有二个家佣,负责买汰烧的是周婶,负责杂务、拉黄包车的是董伯。都是她们的湖州老乡,用了都有近二十年了。董伯60开外,近年来腰椎不好,拉不动车了,向黄太太辞工。黄太太托人介绍合适的人,最最重要的是人要老实,工价大点没事。这样把陆根荣寻来了。
董伯把陆根荣带到了客厅里。黄太太上上下下打量着他,人的模样的确干干净净,介绍人也是可靠的,再讲是苏州人,语言交流没有障碍。
黄太太讲:试试吧,让董伯带你三个月,能够做的话,包吃住每月12个大洋,月头上支2个大洋 ,其余年终结算。
陆根荣心里盘算,跟他想象的一样,在上海做二年,回家造房子娶娘子,虽然讲这点铜钿造房子肯定不够的,但是,乡下人一生最大的事情之一就是造房子,祖祖辈辈都是一样的路子,举债造房,天经地义。
陆根荣点头:太太,好咯。
就这样,黄太太正要挥手让他们下去,突然叫住了他们,让陆根荣把头抬起来。看到了陆根福的眼气是善的,才放心了,顺带关照道:男人不作兴一直低头,阴森森吓人咯。
太太,晓得哉。陆根荣和董伯退了下去。
董伯开始带陆根荣了,规矩只有一条,多做事,少讲话。董伯坐在黄包车上,让陆根兴漫无目的地上街到处拉着转,熟悉道路、路况。外面回来,没有事情做的时候,要坐在洋房左边对面一排平房右手的第一间里,门要敞着,等待使唤,不论任何事,叫到一定要做的。
过去种田苦是真正苦,太阳晒,一年就要蜕几次皮,黄家这点事对陆根荣说来是轻松的。董伯带了他几天,就回董太太了,寻对人了,是做佣人的料,也是做佣人的命。
黄太太的感觉也是,这个苏州乡下人老实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