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954万人,相比上年的902万人,增加52万人。这一反弹扭转了之前出生人口连续7年下降的趋势,使得整体生育水平回归到2022年的水平。
出生人口增长的原因也不复杂。
首先是疫情结束后,大家敢生孩子了。2023年1月8日,我国宣布新冠疫情结束,取消了针对新冠病毒的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标志着疫情防控的彻底结束。
再加上大半年时间让大家放心,相信疫情彻底成为过去,2023年下半年备孕,生育高峰就会在2024年,自然出生人口大增。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768万对,同比增加84.7万对,也为2024年的出生人口增长提供了积极支撑。
其次是国家鼓励生育政策逐步加码。现在不只是鼓励生二胎,三胎也鼓励。同早期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比起来,现在是生的越多越好。各级政府的生育补贴和照顾政策,大大缓解了年轻人的生育焦虑,降低了抚养孩子的成本。多孩家庭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补贴,有的地方购房还能打折。
全国人口还在减少
不过出生人口大增,还是未能扭转全国人口下滑。截至2024年年末,我国人口总量为14.08亿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人口众多,年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出生人数。可喜的是2024年出生人口增长,死亡人口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回升。
从全国人口的角度,死亡人口数量由老龄化进程决定。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
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8.6岁,也已经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没什么继续提高的空间。
2024年中国死亡人口10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76‰,高于人口出生率6.77‰。当前阶段,要停止人口减少,维持当前人口数量,只能在人口出生率上下功夫。
出生率是总人口角度的说法,提高人口出生率,一是要让年轻人早点结婚,二是要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率。
一般来说,年轻人结婚生育是自己的事,也有自身的规律。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婚恋观和生育观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晚婚晚育、甚至不结婚、不生育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婚育意愿低迷。所以导致了人口出生率下降明显,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社会转型期的阵痛,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进行合理引导。
而且由于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年轻人口和育龄妇女数量持续下降。据七普数据,2020年31至40岁人口有2.15亿,21至30岁人口有1.78亿,11至20岁人口仅1.55亿,2016年至2023年,育龄妇女数量平均每年减少400多万人。
民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同比减少94.3万对,疫情后的补偿效应已消退,全年结婚登记人数有可能创下40年来新低。2025年出生人口数量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回落。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生人口发生急剧减少,国家才改变了计划生育政策,从倡导独生子女,转为鼓励家庭生二胎、三胎。当前引导健康积极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婚姻和生育观念变化
在婚姻和生育问题上,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是生儿养老和血脉传承。所以古代的说法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般必须生孩子,必须有儿子,父母才能养老,家族血脉也才能延续。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把生儿养老,改成了生儿生女都一样养老。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生儿子已经不是必须的了。
后来由于生儿子结婚要给彩礼、买房买车,成本越来越高,生女儿家庭压力要小很多。又有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的说法。很多人更愿意生女儿了。
从婚姻观的角度,解放以后国内女性权利得到大幅提高,无论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上、职场里,对女性的歧视已经很少了。甚至由于女拳的存在,女性在很多场景里相比男性还拥有特权,当然这也导致性别对立和冲突越来越多。
古代家庭里之所以以夫为纲,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主要是因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丛林社会,需要男性来干体力活养家糊口,用力量来保卫家庭不受外来欺凌。
甚至在战乱年代里,男性要不惜牺牲自己来保护一家人的生命安全。直到现在一些落后地区、山区里,如果家庭里没有男人,或者男人柔弱,也还是会被街坊邻居欺负。
生育既是人类繁衍的本能,可能也是造物主或者自然的必然选择。很多动物,都有交配过程中,雌性吃掉雄性的情况。比如螳螂、蜘蛛、萤火虫、蝎子等。这里面既有雌性主动或者通过引诱吃掉雄性的,也有雄性主动将身体送到雌性嘴边,让其吃掉自己。
黑寡妇蜘蛛和红背蜘蛛主动献身的原因,一是为了延长交配时间,保证自己的精子能使雌性受孕;二是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营养品,确保雌性能为自己生育更多健康的宝宝。据研究,被吃的雄蜘蛛后代数量比未被吃的雄蜘蛛后代大约多40%。
从未婚群体看,大龄剩男大多是太穷娶不起老婆,大龄剩女则主要是见识提高了,没办法接受普通男性了。不只是中国,世界范围内普遍都是男性收入越少越容易单身,女性收入越高越容易单身。有个段子说,男人坐过一次别人的法拉利会觉得自卑,女人坐过一次别人的法拉利可能就看不上买不起法拉利的男人了。
不婚不育的群体增多,主要还是意识的觉醒。传宗接代在以前是不容置疑的,也是父母、家族、社会、政府强加到每个人身上的道德要求。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淡化了这种认识,父母、家族、社会的约束也随着法制的健全、经济的发展而减弱。
古代男人不娶老婆,女人不出嫁,结婚了不生孩子,会千夫所指,被父母、家族打死,都有可能。汉朝“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晋朝“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宋朝“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翻译一下,汉朝女孩子15岁到30岁,不出嫁,家里收5倍的赋税。晋朝年满17岁不出嫁,直接交给官府发配,“拉郎强配”。宋朝女子年满15岁不出嫁,家人要受牵连坐牢。
现在不婚不育最多回家没人搭理你,家人对你失望而已。不过体制内单位有可能在提拔奖励时,优先给适龄结婚、多生孩子的员工,来引导社会观念,体现社会责任感。
燕冬萍的微笑
不婚不育和生育率下降,在很大程度上也和如今夫妻双方对婚姻的信任感、安全感缺失有关。结婚前要彩礼,要房子过户,很多人还没结婚,就想着怎么做离婚后财产分配时能更有利。
古代贞节牌坊限制了女性的离婚和出轨,但在一定意义上让婚姻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现在男女双方都没有了安全感。这可能对于在家庭中,传统观念上还承担更多责任的男性来说,更加痛苦。
很多人可能在网上看到过“潘金莲的药,燕冬萍的笑”。这个梗源自最近网上一个离婚案件的视频记录,庭审中前面7分多钟燕冬萍一直在抱怨指责男人对家庭没贡献、没有任何责任心,她自己一个人还房贷、车贷、带孩子,所有开支都是自己出,本来所有人都觉得男人是个渣男,但最后20秒男人哭着说“我在北京5年,每个月给你转8000”,全网都震惊了。
前面7分多钟,燕冬萍甚至没有给男人说话的机会,男人一开口她就打断。最后男人短短一句话,网上都说是绝杀。有网友评论,潘金莲三点起来揉面,都不敢说钱是她挣的。一个男人5年来每个月汇8000,全部转给妻子,结果妻子微微一笑,回应说他没有尽到责任?
对一个农民工来说,在北京一个月给家里转8000元,他在北京过得是什么生活?潘金莲要了武大郎的命,燕冬萍则让离乡背井打工的老公房子车子存款都没了,孩子改了姓,还不让他再见孩子了。
最扎心的是,男人同意净身出户,只是想要以后能见孩子都被拒绝。而燕冬萍庭审过程中,视频里不时笑着看向侧方另一个男人。还没离婚,燕冬萍早就和情人住在一起了。燕冬萍的诡异微笑,被认为毁灭了很多男性对婚姻的美好幻想。
男性对婚姻丧失安全感,逃离婚姻的后果很严重。比较有名的是,意大利男人和法国男人,这两个国家的男人出名的浪漫,但要让他们走进婚姻就很难。意大利人在欧洲的国家里面结婚率是最低的,每1000个意大利人里面,只有3.1对新人结婚。
法国稍微好一点,每1000人中有3.5对新人结婚,但也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美国黑人更是极端,由于婚姻观念的淡漠,美国黑人离婚率和非婚生育比例都很高。据统计,美国有近七成的黑人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生育补贴会持续走高
从生育成本上,大的趋势是政府的补贴会越来越多,直到能覆盖孩子在未成年前的基本养育成本。比如德国,前两个孩子每个月可以领取219欧元,第三个孩子每个月可以领取225欧元。第四、第五、第六个孩子每个月能领取250欧元,可以领取到孩子25岁。未满18个月的婴儿每个月还有300欧元的额外补助。父母还有3年的育儿假,无需雇主同意,休假期间有补助。
法国新生儿可获得近千欧元奖励,育儿月薪津贴直到3岁,有娃的家庭每月可领到相当于2300-80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国内现在各地在生育补贴上也越来越多,最高的湖北省天门市,二胎补贴总金额9.63万,三胎补贴总金额16.51万。
婚姻本质上是一套精密的制度设计,在现代社会,既要充分尊重人的自由和权利,也要尽可能维持婚姻的稳定。而生育,则要在道德、观念、成本、收益上进行权衡。
中国出生人口回升能不能持续,既需要高屋建瓴地对婚姻、生育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顶层制度设计,也要从生育、养育、教育、医疗等方面切实减轻家庭的负担。
2025年,保守估计应该在1500达不溜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