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中外通宝龙面符号藕断丝连暗藏玄机

采春谈文化 2024-05-07 16:18:07

“中外通宝”银两币第一次上手鉴赏,是2009年7月在北加包克(Howard Bowker)后人处。当时好品甚多忙于整理拍照记录,未一一仔细鉴赏。又因现场有NGC专业摄影师,以为事后会获得高清大图,故除双面边齿全景外,未单独特写留档。稍后注意到龙面上有个“疙瘩”后,却无高清大图可深入检视;加上没有线索,在耽搁下逐渐淡忘,毕竟主币在2007年后未见公开拍卖。

近日知悉“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将上拍后,即找出各相关资料重新浏览一番,将范围扩大,除了历史背景的重点说明外,尤其是以往未提及”、各面值皆有且大小一致的“疙瘩更令人好奇。在确认该“符号”为盾牌形状及六点钟位置,在此提出我个人对其含意的表述。

http://wwww.chinacoinsho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458&extra=page%3D1

“中外通宝”银两币的正背及定位(alignment)

根据经验,埋头苦干之际抬头望望四周风景,心旷神怡外必有收获。如有新的档案披露,当然又是一番景象。

香港1841年开埠,香港总督很早就有在当地造币的想法,但伦敦方面有意见,其过程在此不赘述。1863年开始有“冠名”(香港一文、香港一仙)的铜钱及一毫的银币。然而其设计、试作、样币的过程非常有趣,有机会另行介绍。

香港早期硬币由英国伦敦的皇家造币厂供应,该厂出品不在币面上加厂记,尔后才有部分由伯明翰造币厂制作并加厂记H(KN)。也就是说,伦敦的皇家造币厂生产者无厂记,详情可查阅《克劳斯目录》。

1863年“香港一仙”流通币

“香港一仙”经过多次设计审批,送呈其中之一的某版式在样币背面有几个印记。

正中:

圣乔治屠龙图案。圣乔治为基督教殉道圣人,英格兰的守护圣者。经常以屠龙骑士形象出现在西方文学、雕塑、绘画乃至于钱币等。

右左上、右左下:

右上是狮(代表英国),左上的锚(代表皇家海军);右下为RM(Royal Mint、皇家造币厂),左下之TG是皇家造币厂厂长葛拉汉(Thomas Graham)名氏缩写。

据英国皇家造币厂博物馆官网介绍:

葛拉汉很可能想要如1814-1823年间的皇家造币厂前厂长波尔(William Wellesley Pole),煞费苦心在1817年2月推出的新币上出现个人名氏缩写。然而,葛拉汉并未在香港的钱币上获此荣耀,最终批准的设计中省略了他名字的缩写。

以上叙述均有依据,而非臆测或想像。毕竟这不是在写历史剧的添油加醋脚本。

1862年“香港一仙”铜样为英国皇家造币厂博物馆官网图

加字说明图为PCGS官网图

以下为比较“香港一仙”TG与“中外通宝”局部特写后的个人观点:

“香港一仙”TG的特写,TG字体与正面肖像周围者明显不同,采用艺术字体。

取“中外通宝”壹两、五钱与一钱的三放大图看,“中外通宝”上的符号

1.左右不对称;

2.顶部似乎略有凹;

3.明显暗藏玄机。

与“香港一仙”的TG比较时,感觉是:这是个隐晦的符号,与TG看起来有点藕断丝连,剪不断理还乱。

由皇家造币厂博物馆的说明,让人有想像的空间。猜想1855年起任厂长职的葛拉汉,对未能在新发行的香港新硬币上留下个人高光时刻的印记感到懊恼。推测葛拉汉见香港委託雕模,藉此将一个难以辨识的记号镂在币面。而香港造币厂厂长金达的职位是葛拉汉推荐的,对此或无异议,这是我认为此“符号”隐藏TG的理由,称得上“暗记”。

以上请参考

【相关连接】(1)

上文提到的皇家造币厂前厂长波尔(William Wellesley Pole,WWP),在1814-1823年皇家造币厂厂长,家族背景显赫。他是威灵顿公爵的长兄,这威灵顿公爵就是滑铁卢会战英军指挥官,曾两次担任英国首相(1828-1830、1834代理),终身保持英国总司令的职位。

William Wellesley Pole肖像铜章,下方为知名雕刻师Benedetto Pistrucci姓氏(BP)。铜章及特写图为皇家造币厂博物馆官网图片

他在英国币史上的传奇是在币面留下自己名氏缩写。

【相关连接】(2)

葛拉汉(1805-1869),苏格兰人,化学家,以透析和气体扩散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被认为是胶体化学(colloid chemistry) 的创始人之一。

葛拉汉于“中外通宝”制成后次年在职亡故。

百度上的“胶体化学”介绍

【题外话】

圣乔治基督教殉道圣人,英格兰的守护圣者。经常以屠龙骑士形象出现在西方文学、雕塑、绘画乃至于钱币等。如上面所见BP(Pistrucci)所雕刻之金币。

---------------------------

沙俄时期最高军功勋章即命名圣乔治勋章,获得该勋章者即可佩戴该种款式丝带。十月革命后,圣乔治勋章被取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恢复了该丝带的使用,作为近卫部队的象徵,将其改称近卫军丝带。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上也出现了这种丝带的图案。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恢复使用。

图示为帝俄圣乔治勋章

常见红场阅兵之“乔治丝带”(Saint George Ribbon),近年之俄乌战争也被作为两军敌我识别用。

以上请参考

——迷中迷 首席号外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