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鲁迅先生》是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茅盾文学新人奖得主房伟的一部力作。最初入手这本书,以为是鲁迅传记。
真正读下来才知道,与想象中简真是差以毫厘,谬之千里。这不是一本传记,更不是一本正规意义上的叙事小说,而是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底色,间杂推理与幻想,拼贴出历史与未来几个短篇小说。
书中以幻想的形式呈现了鲁迅、张爱玲、郁达夫、王小波等几位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
想象离不开现实,在作者的笔下,更是如此。作者描绘的很多人物要么是大学教授、要么是作家,生活场景更是大学等与作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文学创作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即使幻想、推理类的小说也是如此。因为我们都是世间一个凡夫俗子。正是这日常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生活气息一点一滴构成了我们的思想。
因这思想的存在,我们得以区别于他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热闹,各不相同。
就像《杭州鲁迅先生》,原本只是一个和鲁迅同乡,而且同名不同字的落魄教书匠,他秘密地热爱文艺,悄悄地读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充满着羡慕。
听说鲁迅将来杭州隐居,他期待着有朝一日当面向鲁迅请教。
一次上课时,一个男生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喊他周先生。接着又激动地跑到讲台上,揪着他的衣衫,说“您是鲁迅先生,我看过您用毛笔写的小说草稿”。
之后,学校里的梅先生、校长等人硬把他当成了鲁迅,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把他当成鲁迅,久而久之,他不再辩解,以为自己就是鲁迅。
在游孤山偶遇苏曼殊的墓地时,他突然感慨:曼殊虽然短命,但还有后人凭吊,而自己空活这么多年,不过是一个虚伪的骗子罢了。于是突发奇想,在墓碑上留下了“鲁迅游杭”的字迹。
留下来的字迹就像他是个骗子的招牌,很快事情败露,真正的鲁迅先生发表声明,于是伪装的鲁迅再也装不下去了。所有的人,不管是他曾经借用鲁迅的名号帮助过的人,还是一直都没瞧起过他的人都来讨伐他。
能够成为鲁迅,其实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被当作鲁迅从来就不是梅先生个人的意愿,为什么他最后的下场竟然如此凄惨?!
其实凄惨的又何止是他,作者笔下的外卖员、不被家人待见的厨子、女写手......哪一个的结局又明媚呢?
也许这就是文学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