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济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古城城东五里,又名“府东桥”,横跨南北流向的滏阳河上。始建于何时无可考,也有说是隋代赵州桥(安济桥)的“姊妹桥”,明万历十年(1582年)大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弘济桥是一座单孔双敞肩式石拱桥,东西长48.9米,宽6.82米,全部由青石砌筑砌成。与始建于隋代591-599年的赵州桥(安济桥)相比,结构设计大致相同,规模略小,但是胜在原汁原味。
滏阳河,是邯郸的“母亲河”,全长403公里,发源于太行山东侧,流经沧州献县与滹沱河汇流后,称子牙河。
滏阳河原是一条“黄金水道”,从隋唐时期通航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在弘济桥两侧边券上磨出深达寸许的槽沟,就是当年的纤夫拉纤绳索留下的纤痕。
弘济桥桥面两侧各有方形望柱18根,栏板17块,抱鼓石2块。
栏板上浮雕有武松打虎、鹿、麒麟、节节封侯、吴牛喘月、八仙故事、松梅竹兰、缠枝花等,图案雕琢精细,形象逼真。
武松打虎
望柱顶端圆雕有狮子、猴子、仙桃、石榴等,分别为明清大修时建造。当地顺口溜“两个仙桃俩石榴、七个狮子八个猴”,说明遗存的圆雕现状。
弘济桥外边券有精美的浮雕,大券中间、小券中间均刻有龙头,是蛟龙望水的浮雕;大券两边对刻的二龙戏珠、飞龙、凤,两边尽端小券刻缠枝花。
主拱券净跨为31.88米,由18道单券纵向排列砌筑,每道单券使用33块券石,券石用榫卯串联交接。在修建时,每砌好一道单券,再砌另一道,因此整体性、稳固性和抗震性能很好。
在主拱券拱背还安装了两根隐蔽的大铁梁,把18道单券紧紧地固定在一起。
桥中部南北栏板的外侧均刻有“弘济桥”三字,由于弘济桥历史上是冀鲁豫三省的交通要道,修桥之时四面八方捐金援物,谓之“其功甚弘、其利甚济”,因此命名“弘济”。
相邻的桥面石纵横之间用铁束腰镶嵌相连,据说在大跃进大炼钢铁时被取走不少,纵横缝隙用江米浆拌合的灰土进行了填灌。
桥面的石料以青色砂石为主,还有海底层积岩,古生物化石三叶虫清晰可见。
大名鼎鼎的赵州桥我也去过,桥面上人工磨出一道车辙沟和一个驴蹄印,令人啼笑皆非。传说中的张果老倒骑毛驴在桥上留下驴蹄子印,柴王爷推车过桥轧下的车道沟印。
1939-1943年,弘济桥被侵华日军盘踞时,在桥西侧构筑了碉堡,断绝了桥上自由通行,桥面上留下了设置栏杆时的两个圆形孔洞,间距约5米。这个也是历史文物。
估计在盘查过桥行人时要检查良民证,或许还要搜身检查。
“兄妹情”雕塑,位于桥西侧,隋代造桥匠师李春和他的妹妹,传说弘济桥是李春的妹妹设计建造,这个传说似乎是佐证弘济桥与隋代赵州桥(安济桥)是同时代建造的。
题小诗一首《弘济桥》:
滏阳河上古桥横,或与赵州连理生。
三叶化石犹可见,不及蹄印赚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