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教育部公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50万人,相比2023年减少86万人。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规模连续两年出现下降,“卷学历”现象出现转折!为此,小编分析历年数据、梳理网友讨论,针对“考研热”降温现象进行剖析,兼论考研难度的变化,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考研热”的产生与转折
自2016年以来,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走高,2016至2023年间,每年分别增加24万、37万、52万、51万、36万、80万和17万人,2021至2022年间增加规模为历年最高。考研规模在2023年达到顶点,后续两年连续下降。其中2024年招考规模为438万,相比于2023年下降了36万;2025年跌破400万,比2024年下降了50万。与此相应,研究生招生率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且并未呈现下降趋势,从2016年至2023年,规模以每年平均10万人左右增加(见图1)。
图1 研究生报考规模和招生规模变化趋势图(单位:万人)
对考研规模连续两年降低的现象,网上有四种解释:
第一,年轻人越来越理性和务实,“学历泡沫”逐渐破裂。
有人认为“考研热”降温,只是学历泡沫回归其该有位置的一种现象。一直以来的学历崇拜现象破裂,人们只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学历只不过和房地产、伪中产奢侈品(比如钻石)一样,被市场挤出了泡沫,回归了它本该所在的位置而已。读研就不是人生的必选项;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人的选择会越来越务实。不会再对无法变现的文凭产生莫名的崇拜感(A网友)。”
第二,认为对高等教育功能出现“失灵”,起不到筛选人才的作用,读研用处不大。
根据信号理论,高等教育原本具有筛选功能,能够向劳动力市场传递一定的信号,而一些人认为现在高等教育的筛选功能也难以彰显。“学生在学校根本学不到真正属于这个时代有用的东西。”“我一直觉得学校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去教育学生成为社会的顶梁柱,这样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才能蒸蒸日上,蓬勃生机。可是学校出来的学生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也没见过那也不知道,完全落后于这个时代,出来之后肯定会被社会人士拿捏。我搞不清楚,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否真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发展?(B网友)”
第三,学历只是个体追求的一种表现,并不能成为目的,只要认真努力,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被淘汰。
有些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叙事,认为当前现象具有时代的意蕴和价值,这说明当前人越来越能够冷静对待学历这件事,需要想清楚读研是为了什么,无论在何种时代均需要努力和共勉。“每一个微小个体的选择汇聚成了时代的滚滚洪流,屏幕前的你我,不管选择什么道路,都祝一切顺利”。“我赶上了考研人最多的时候上岸,现在毕业了又赶上了考公人最多的时候……努力的人会有回报,相信自己,不后悔每一步的选择,让我再选我还是会读研(C网友)。”
第四,“考研热”的降温仅仅是筛选了那些不适合读研或者犹豫、摇摆的个体,有利于“提纯”研究生群体。
有人提到当前考研规模降低,主要是筛选掉了本就不适合读研的群体,这些考研大军的流失丝毫不会影响考研的竞争程度,反而是一种个性化选择的表现。“减少的那些人丝毫不影响考研的激烈;少的那些人本来也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这就是进一步提纯,越来越卷(D网友)。”
二、减少的50万“考研大军”可能去哪儿?
与考研报考人数降低相反的是,我国2023和2024年本科毕业生总规模依然在增加,那么这两年的毕业生有哪些其它职业选择方向呢?根据既有数据,公务员作为稳定而相对轻松的职业岗位,成为众多毕业生的首要选择。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我国公务员报考人数逐年上升,由2021年的151万增加到342万,翻了一倍。2024年和2025年,公务员报考规模依旧以每年约40万的增幅扩大(如下图2所示)。
图2 公务员报考规模变化趋势图(单位:万人)
此外,在这种大环境下,更多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稳定职业直接就业。部分家长也建议孩子如果能找到还不错的央企国企单位,可以选择直接就业。“一个远方亲戚家有个孩子现在大四,之前几个月联系上我让给点备战考研的经验,我给她的建议就是能上岸的话不必上研。就是考研继续备战,抽出一点时间把当地的央国企公司的校招投一下简历,只要拿到其中一个offer,立刻‘计划有变,准备上岸’,我跟她说的很直白,三年研究生之后还能不能进得去目前拿到offer的单位可真的不好说......”。
三、“考研热”的降温会带来考研难度的降低吗?
针对当前的考研热降温,很多学子关心当前考研的竞争程度。根据历年考研录取数据,当前考研规模降低并不会降低考研竞争程度。第一,考研规模降低程度并未降低考研扩招的幅度,整体上考研竞争程度仍然激烈。如下图3所示,自2016至2023年,考研录取率从37.68%降低到27.46%,意味着考研上岸的概率总体上由1/3左右降低到1/5左右。第二,顶尖高校研究生越来越倾向于推免方式,以统考方式录取的研究生规模越来越低。部分双一流高校专业研究生统考生仅录取2-3人,竞争反而更加激烈。
图3 2016-2023年考研录取率折线图
因此,笔者认为“考研热”降温现象,是学历市场逐渐走向平和与理性的一种反映。对于绝大多数毕业生而言,尽早了解个人职业兴趣以及职业发展的方向,找到自己真正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才是最为关键的。考研仅仅是人生的一种选择,并非必选项,在时代走向越来越多元、不确定和复杂的趋势下,盲目考研并不可取,考研仅仅是一种方式而并非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