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满足口腹之欲,还是牺牲健康的代价?

我是徐显圣吖 2024-10-03 15:14:33

最近,董宇辉在视频里说了一句:“添加剂只要在国标范围内,其实就没啥。”

这话一出,引发了不少争议。

有人支持他,觉得添加剂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无所谓;也有人反对,认为食品安全不容忽视,尤其是涉及每个人健康的事情,必须严格把关。

那么,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

主要从两句话来解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正常又不正常”。

要理解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首先要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开始。

这是什么意思呢?

说白了就是,经济条件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换个更通俗的话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吃什么、怎么吃。

当我们穷的时候,最基本的需求是“吃饱”。

那时候,吃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什么食品添加剂、口感、包装这些根本没人在意。

那会儿,吃块干巴巴的玉米面饼子都是幸福的事。

但是,当我们富了,钱包鼓起来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就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开始追求“吃好”。

这个时候,味道、口感、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成了新的需求。

这就催生了食品工业的进步,也包括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

于是,你会发现超市里各种“好看又好吃”的食品琳琅满目:色彩鲜艳的饮料、入口即化的糕点、酥脆的薯片……这些食品之所以那么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食品添加剂。

因为没有它们,很多食物根本没办法做到那么好吃,甚至无法长时间保存。

不仅仅是食品添加剂,有钱人追求各种“美食”同样如此。

所以关键在于,我们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我们的思想层次。

那么,食品添加剂究竟正常在哪里?

其实从法律角度来看,只要食品添加剂是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就是合法合规的。

我国有严格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各种添加剂的使用剂量和范围。

对于商家来说,这是一道“安全牌”,只要不超标,就不会有事儿。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食品添加剂的存在是合乎商业逻辑的。一方面,添加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添加剂可以提升食品的色香味,让消费者更愿意掏钱买单。商家追求利润,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更何况,中国并不是食品添加剂使用最严重的国家。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更加普遍。

比如美国,很多零食中的色素、甜味剂、防腐剂比中国要多得多。在这些国家,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接受度似乎也更高,因为他们更关注“即时的口感体验”,而不是食品背后的添加成分。

问题来了。虽然从商业角度来看,食品添加剂的存在是“正常”的,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核心价值。

也就是说,人的健康和福祉应该放在首位。

当商家为了追求利润而滥用食品添加剂,牺牲的是消费者的健康,这就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人民的利益,而不是让商家为了利润不择手段。

很多食品添加剂,虽然在短期内看似“无害”,但长期食用的危害并没有充分证实。

比如,有些防腐剂和人工甜味剂可能与癌症、肥胖等健康问题有关,尽管它们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但我们能真的确定长期吃这些东西没问题吗?

这让我想起了某些所谓的“无糖饮料”。你以为自己喝的是健康的选择,但其实这些饮料里添加了大量的人工甜味剂。

科学家们还在争论这些甜味剂是否会导致代谢问题、胰岛素抗性等健康隐患。

可悲的是,许多人在追求“健康”的路上,反而掉进了“添加剂陷阱”。

有人可能会问,监管部门在哪里?*

为什么不加大力度,彻底清除那些潜在有害的食品添加剂?

这里就涉及到几个问题。

首先,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实在太多了,商家总是能找到新的方式来规避监管。

今天禁止一种,明天他们可能就开发出另一种替代品,甚至换个名字继续使用。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让监管部门疲于应对。

添加剂的危害有时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想要证明某种添加剂在长期食用后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这意味着,很多潜在有害的添加剂,可能在我们完全发现之前,已经在食品市场上畅通无阻了。

最后,处罚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问题。

即使监管部门发现商家违规使用添加剂,处罚往往只是象征性的。罚款可能连商家一天的利润都不如,这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继续使用这些添加剂。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商家。

因为,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推动食品添加剂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想想看,当你逛超市时,什么样的食品最吸引你?

是那些色彩鲜艳、包装精美、口感丰富的食品,还是朴素简单的健康食品?我们很多时候都倾向于选择那些经过“修饰”的食品,这些正是依赖食品添加剂的“杰作”。

有需求就有供给。商家之所以不断推出这些“添加剂大餐”,就是因为消费者愿意为它们买单。我们作为消费者,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呢?

我们的味蕾已经被各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品宠坏了,逐渐失去了对简单天然食物的喜爱。 记得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向我吐槽:“现在什么东西都不如小时候的好吃了。”

其实,并不是食物本身变差了,而是我们的味觉已经被那些经过修饰的食品麻痹了。自然的味道显得寡淡无味,因为我们习惯了那些充满添加剂的“快感”。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在资本主义国家可能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资本的本质就是追求最大利润,管你消费者的健康如何。

可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情况就不应该是这样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商家为了利润使用添加剂可以理解,但国家的监管机构和社会的道德规范应该起到保护消费者的作用。

然而,当商家为了追求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监管机构没有足够的手段去管控,社会道德层面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这种情况在社会主义国家就显得极为“不正常”。

我们应该认识到,食品安全不仅仅是商家的责任,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经济增长、市场繁荣,牺牲人民的健康。

我们该何去何从?

食品添加剂的存在既是“正常”的商业现象,也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选择食品,减少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的依赖。

也我们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障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的健康利益不被侵犯。

最终,我们不能让“口食之欲”成为健康的敌人。

美食的确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希望未来的食品市场上,能少一些“添加剂”,多一些自然的味道,也让我们的身体少一些负担。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