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知名谋士排名,诸葛亮为何仅排第六,看看前五名是谁就知道了

壹点料得 2024-12-17 09:48:5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众所周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然而诸葛亮却不是三国时期最厉害的谋士。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谋士如云,就连诸葛亮这种大才都排不上号。那么以诸葛亮的谋略,在当时能排第几呢,排在他前面的又是何方神圣呢?

一.荀彧

三国时期,荀彧是首屈一指的谋士,他自幼出身于颍川荀氏,是当时有名的世家大族。

少年时期荀彧就已经才华横溢,收到了当时不少名士的高度评价,其中南阳名士何宇就断定他长大后一定会成为王佐之才。后来董卓乱政,荀彧敏锐的看出董卓难成大事,于是弃官回到老家。

回乡后的荀彧积极组织乡亲们逃离,乡亲们不解,荀彧解释说,颍川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各地军阀都将这块地盘视作一块肥肉,战乱发生是迟早的事。

但乡亲们有些觉得他在危言耸听,故意制造焦虑,有些是实在舍不得自己的家乡,毕竟放弃故土四处漂泊是很难的事,荀彧见良言难劝要死的鬼,只能作罢。

后来事情和荀彧预料的一样,董卓死后,残党李傕郭汜借机造反,途径颍川,更是烧杀抢掠,百姓死伤过半。荀彧在这件事情当中展现了他的高瞻远瞩,此时的他已经具备了一名谋士的基本素养。

后来袁绍攻占冀州,久闻荀彧大名,同时又想拉拢当地士族,于是将荀彧奉若上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荀彧发现袁绍这个人做事优柔寡断,不是成大事的人,他转头就投向了势力相对较弱的曹操。

后来荀彧辅佐曹操平定张淼和陈宫的叛乱,吕布偷袭兖州时,是荀彧第一个发现,并出谋划策,取得胜利。后来李傕郭汜作乱,劫持天子,败亡后,天子流落四方,荀彧意识到天子的重要性。

当时汉室虽然名存实亡,但天子仍然是正统的象征,谁得到天子,谁就能名正言顺讨伐叛逆,于是他让曹操去迎接天子,曹操采纳了,并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这个政策支持下,曹操轻易地扫平了北方群雄,只剩一个袁绍,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展开决战,荀彧坐镇许昌后方,为曹操免除了后顾之忧。

曹操也说过,荀彧就是自己的张良,张良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的顶级谋士,曹操的评价也充分肯定了荀彧的能力。

可惜的是,二人因为政见不合分道扬镳,荀彧反对曹操称帝,不久郁郁而终,曹操失去了荀彧的辅佐,再想称帝也显得底气不足,所以他到死也不敢称帝。

二.司马懿

司马懿也是出身世家大族,年少时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后来曹操慕名邀请,司马懿决定待价而沽,果然这样一来,曹操更想得到他,在得到他之后也更加重视。

司马懿入世后,和其他谋士不同,他为人十分小心谨慎,只要曹操不问他,他从来不主动提建议。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但苦无对策,司马懿建议他搞屯田制,这样一来,久经征战的曹军终于得以休养生息,粮食产量也上来了,为后来打仗奠定了坚实的粮草基础。

后来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差点迁都,只有司马懿站出来说不可迁都,并提出联合东吴共抗关羽的策略,之后局势果然如司马懿所料。

东吴为了自保,同意和曹魏合作,关羽兵败身死,曹操从此高枕无忧。曹操临终前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但还是不忍心杀他,因为他知道司马懿有能耐,自己的后代少不了他的辅佐。

而司马懿也确实厉害,诸葛亮北伐时,曹魏只有司马懿能和他过招,司马懿好几次都打败诸葛亮,最后拖死诸葛亮,从此再无敌手。

三.贾诩

贾诩少年时期就已经展现出过人才智,有一次他遇到强盗打劫,他骗强盗说自己是当地将军的儿子,强盗怕了,就放了他,从这里可以看出,贾诩用计最大的特点,就是阴险毒辣。

李郭之乱中,贾诩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二人,二人这才罢兵言和。但贾诩并没有因此投靠二人,而是选择了当时诸侯中的六边形战士张绣。建安三年,曹操攻打张绣,贾诩为张绣出谋划策,在宛城一带打败曹操。

整场战争下来,曹军没有一个谋士识破此计。官渡之战贾诩看出曹操必胜,转而投奔曹操,赤壁之战前夕,他料到曹操必败,于是劝阻曹操,曹操不听,结果大败。

赤壁之战后,曹操为了彻底统一北方,杀死马腾,引来了马超复仇,贾诩献上离间计,离间了马超韩遂,马超伤了韩遂,军马大败。立储之时,曹操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没有明说,而是借用袁绍刘表的事例暗示曹操,这样既不会陷入争储纷争,又替主公解决了难题。

可以看出贾诩不仅智商高,而且情商过人,他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嫡系,所以一直不敢拉帮结派,只为明哲保身,虽然立下无数功劳,却不像杨修那样恃才傲物,一直谦虚待人,最终获得善终。

四.郭嘉

郭嘉原来是袁绍的谋士,后来他敏锐的看出袁绍难成大事,于是离开袁绍,后来曹操发布求贤令,郭嘉应征,在与曹操的交谈中,郭嘉看出曹操是明主,于是对他死心塌地。

建安元年,曹操东征吕布,吕布勇武过人,手下有一支精兵强将,更兼谋士陈宫辅佐,曹操久持不下,郭嘉建议趁着雨季挖掉泗水河,然后水淹吕布的下邳城。

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消灭了吕布。消灭吕布后,曹操将盟友刘备带回许昌,刘备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后来淮南袁术造反,刘备趁机向曹操请缨去征讨,实则是想逃跑,郭嘉看出刘备胸怀大志,如果放跑必成大患,于是向曹操谏言,曹操却不以为然,后来刘备成势,曹操才后悔没听郭嘉的话。

官渡之战,曹操面对数倍兵力于自己的袁绍,没有信心,只有郭嘉站出来鼓励曹操,并提出十胜十败论,曹操听后信心倍增,下定决心与袁绍开战。

消灭袁绍后,曹操征乌桓,郭嘉当时已经染病,但还是建议曹操放弃辎重,轻装简行,出其不意袭击敌军。曹操听了他的话,果然消灭了乌桓。

五.法正

法正是刘璋部下,但他看出刘璋难成大器,于是组织张松孟达合谋将益州献给刘备,陪城大会上,他与庞统合谋刺杀刘璋,差点杀死刘璋。伐蜀成功后,他认为西川百废待兴,需要有一项法律来支撑,于是他主动与诸葛亮商议立法之事。

曹操和刘备争汉中的时候,他建议刘备御驾亲征,刘备派黄忠去定军山抵御夏侯渊,法正设计,在高山上下寨,然后让黄忠俯冲下山,刀劈夏侯渊,曹军西线战线全面崩溃。刘备打赢汉中之战后,法正第一个建议刘备称汉中王,这样一来既名正言顺,又能震慑曹操。

法正死后,刘备伐吴,众臣劝阻不住,诸葛亮也束手无策,只能在心里想道,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劝阻刘备出兵。可见刘备平时对法正十分器重,这份感情甚至超过了诸葛亮。

六.诸葛亮

诸葛亮军事天才的人设来源于小说三国演义,小说中的他足智多谋,将天下诸侯玩弄于股掌之中。但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谋士,他的定位更像萧何,是负责后勤的内政大臣。

而且他没有参加过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他一直留守后方,做后勤保障工作,刘备去世前最器重的谋士是庞统法正刘巴三人,诸葛亮更像是一块背景板。

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平定南方,但他并没有什么七擒七纵,而是使用民族怀柔政策感化了他们。北伐曹魏,他用人失当,任用参军马谡镇守街亭,结果大败,胜利果实毁于一旦,面对曹魏大都督曹真,他屡战屡败,久攻不下,曹真死后,曹派坏司马懿接替大都督,司马懿采取坚守不战的方针,活活把诸葛亮拖死在五丈原,北伐功败垂成。

诸葛亮虽号称智绝天下,但仔细分析他的实际战绩会发现,有点浪得虚名,曾经提出的隆中对根本不符合蜀汉国情,由于推行隆中对方针,蜀汉先是牺牲了庞统,又丢掉荆州,折损关羽这员大将。他被北定的目标是打到洛阳,却因为不敢冒险,拒绝采纳魏延的子午谷之谋,慢慢的打,空耗了国力,却连长安都打不到。

三国志作者陈寿曾经评价他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就是说他的才能主要是在内政方面,军事不擅长。司马懿也说过他多谋而少决,不足为惧。这些评价都是很中肯的。

结语

孰强孰弱,其实没有定论,历史长河浩如烟海,能够留下名字的人就已经实属不易了。他们都是英雄,都值得世人敬仰。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