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邦才:朱子的茶缘(上)

大道知行 2024-12-05 13:38:36

朱子雕像

朱子学识广博,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享有盛誉的茶人。朱子的一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01

世 居 茶 乡

朱子的先祖朱瓖开基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上饶市)。据《婺源茶院朱氏世谱》记载:“茶院府君,讳瓖,又名古僚,字舜臣,行二十一。唐广明间,因巢乱,避地歙之黄墩。天祜中,以刺史陶雅之命,领兵三千戍婺源,民赖以安,因家焉。官制置茶院,是为迁婺源之祖。” 婺源是著名的茶乡,朱瓖平叛有功,留守婺源,从此定居婺源茶乡,繁衍后代。朱瓖被尊为茶院府君,茶院也成为朱氏一脉的堂号。

政和八年(1118),茶院朱氏八世孙朱松,获同进士出身功名,授政和县尉。他奉父母,携妻子和弟妹,举家迁移入闽。政和属建州,是北苑贡茶产地之一。政和盛产白茶,其县原名称叫“关隶县”,因宋徽宗品尝了该县白茶贡品大悦,特将政和年号赐作县名。朱子祖父朱森爱茶,在政和生活期间,常到铁山凤林与护国寺方丈品茶论禅,逝世后安葬在护国寺的茶园旁。朱子父亲朱松对茶更是情有独钟,每日离不开茶,喜欢以茶待客交友,还曾留下诸多茶诗。

朱子深得先祖真传,一生爱茶,而且一生的居所都未离茶乡。朱子的z祖籍地婺源是茶乡,祖居地政和是茶乡,出生地尤溪也是茶乡;少年居住地建瓯是茶乡,青壮年居住地武夷山更是茶乡,晚年居住地建阳还是茶乡。朱子在尤溪出生时接受了父母用茶汤洗礼,终老时安葬在建阳黄坑相伴茶山,真可谓是一位出生入死都不离茶的茶人。

02

躬 耕 茶 园

朱子十四岁时,其父朱松在建州病故,临终前托孤给崇安五夫里的好友刘子羽。刘家世代忠良,刘子羽不负好友重托,悉心照料好友遗孤,不仅整修了五间瓦房供安居,而且提供了一口池塘,一块菜园,让朱子一家“有池可鱼,有圃可蔬”,还专门划出一片山地,供朱家种竹栽茶。朱子从小热爱劳动,勤于耕作,不仅经营鱼塘,茶园子,而且打理竹山茶园,曾以诗自慰“乐事从兹不易涯,朱门还似野人家”。

南宋淳熙十年(1183)正月,朱子因在提举浙东茶盐公事任上推行济世肃贪之举受阻,请辞奉祠回到武夷山。他在九曲溪畔创建了武夷精舍。在著述讲学之余,带领门生在云窝一带开辟茶园。他曾专门写一首《春谷》诗,描述了在仙境般的武夷山谷中栽茶、采茶、制茶、饮茶的情景:“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得灵根手自栽。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蜂蝶未全来。红裳似欲留人醉,锦障何妨为客开。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

朱子讲学书院之武夷精舍

03

关 注 茶 业

朱子主张以民为本,以农为基。他在任职期间,十分关注发展生产。他所任职的闽浙湘赣都是茶乡,因而,特别关注茶业发展。他鼓励茶农多种植茶叶,强调“今人之于物,苟施种植之功”。还提出“劝课农桑等事,也须自家不惮勤劳,亲启畎亩,与他勾当”。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逾花甲的朱子出任知漳州。他任上兴儒教,敦风俗,革积弊,正经界。施政之余,亦不忘茶事,在州府百草亭园中栽下从武夷山移植的茶苗,而且在当地推广。

针对江南一带茶禁太严,税赋繁重,朱子在任浙东巡按时上奏请求罢州县所认折茶钱,打击借茶税敛财的贪官,减轻茶农税赋,鼓励茶业发展。朱子认为:为国,繁矩之大者又在于财用。如今茶盐乃是人生日用之常却反禁之,非繁矩之道。

04

品 茗 茶 灶

朱子爱茶,而且善于品茗。武夷山流传不少朱子品茗的故事,尤为经典的当属茶灶品茗。

武夷山九曲溪有一块巨石屹立水中,其石面可环坐六七人。石中有凹坑,天然为灶。唐代以来,武夷宫的道士们常在此煮茶论道。朱子筑精舍于隐屏峰下,也时常邀友人及弟子到石上品茗论学。他曾写《茶灶》诗:“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茶灶也引发了诸多诗人的赞叹。杨万里赞道:“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堕在武夷山,溪心化为石。”袁枢更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茶灶品茗的情景:“摘茗蜕仙岩,汲水潜虬穴。旋然石山灶,轻汛瓯中雪。清风已生腋,芳味犹在舌。何时棹孤舟,来此分余啜。”朱子有时以茶会友,干脆在渔舟上设茶席,边游览边品茗。如今,在溪流上泛舟品茗,已成为当今武夷山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