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救市,老百姓也认为自己没钱,事实确实没钱,很多人工资不过千,但救起来了。
2015年,救市,那时通过水电数据,很多地方空置率达50%以上,老百姓也认为自己没钱,怎么救都不会有人买,结果楼市疯狂了。
然后限制措施接连出台,也降不了温,可能人们不再相信2008年救不起的事实。最终在红线下,在去金融属性下,在恒大倒下的事实面前,迅速由热转冷转冻。但钱没有按心中设想流入想流入的领域,很多行业反而缺钱了,人们于是在问,M2都破300万亿了,这么多钱去哪了?有些搏眼球的博主专家忽悠说,钱在银行空转。
稍微推理下钱的逻辑,就应该知道,钱不是在空转。从源头上看,钱不是银行免费分给大家的,是贷款人用抵押物从银行贷款出来的,说明钱是以债的形式流入社会的。以债的形式进入社会而不发生债务纠纷,那就要确保抵押物不能跌,如果抵押物跌,那就资不抵债而发生债务纠纷了。下面用数学方式证明。
把社会上所有的企业看成一个整体,假设企业的实缴资本为抵押物折价100万,就是投资人的抵押物从银行抵押了100万贷款,那么此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为,资产端=100万现金+100万抵押物,负债端=100应偿还贷款+100万实缴资本,所有者权益=0,经营一年后,100万现金被劳动者挣走30万,交税30万,最后手握40万流动资金,所有者权益20万,这时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为:资产端=40万现金+100万抵押物+80万创造出来的资产估值=220万,负债端=100万应偿贷款+100万实缴资本,所有者权益=20万。假设抵押物跌50%,那么资产端就只=40万现金+50万抵押物+40万创造出来的估值=130万,负债端还是200万,所有者权益就等于负70万。企业资不抵债,债权人上门讨债,于是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然后就是化债?怎么化?贷款来还债,那缺口还不是一样,拆东墙补西墙利息越补越多,并且生产越多亏得越多。
到后面,如果推动资产价格涨100%呢?通过资产负债表可算出,刚好回到跌50%那个点,就是所有者权益有20万。但企业需要持续经营,工资支出不能断,劳动者创造的资产持续亏损,所以涨100%根本还是资不抵债的,没人会来重组这个企业。于是涨200%呢?那可能重组企业能赚40%了,于是所有资不抵债的企业找到接盘侠了。
所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推断,打压抵押物被引发债务危机,在破产不破债的失信人名单下,为了经济和稳定必将救抵押物,价格至少在原基础上上涨100%左右才能抵消几年化债的缺口。这就是这次救市后资产上涨的最少幅度。
在21年打压时,很多人就说这次不一样,要让钱流入实体,要万众创业全民创新。但关键是钱并不是社会的净资产,它是社会的债务,净资产是估值溢价部分,抵押物失去流动性就会爆发大规模的债务危机。结果也是,这么多年了,钱流入实体了没有?实体是不是更缺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