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主,又称裒主,是越南南北朝时期(1533-1592年)及郑阮纷争阶段四大核心政权之一,由声名显赫的武氏家族掌控,历经六代英主的领导,始终稳固。
武氏家族在后黎朝反莫战役中崭露头角,世代驻守战略重地宣光,拥有此地的世袭尊贵地位。因其家族领袖在宣光牧物州大同社的邱裒地区起家,所以被尊称为“主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裒主”。
武氏家族原本是后黎朝的忠诚臣子,其崛起过程众说纷纭。据越南古籍记载,武文渊和武文密两兄弟才智双全、勇猛无比。为躲避战乱,他们来到宣光,投靠大同社邱裒地区的强豪。武文密与当地土豪联姻后,集结党羽,诛杀土酋,自封“都将”,称霸一方。
武氏家族能长期占据宣光,与16世纪越南政局的动荡和南北分裂密不可分。
1527年,权臣莫登庸篡夺后黎朝皇位,建立莫朝。身为黎室忠臣的武文渊,借“登庸之乱”挥兵占据宣光,拥兵自重,意图恢复黎朝正统。1537年,武文渊更是向明朝求援,希望明兵南下助战,自己则率领弟侄武子陵等人屯驻石泷关,号召国内义士,共同讨伐莫登庸,重振朝纲。
武氏家族的忠贞之举,赢得了后黎朝廷的赞赏。武文密在后黎朝廷偏安清化时,率兵从义,屡建战功,被先朝特命镇守宣光,世袭此地,并赐予“宣光安北营嘉国公”的尊号。
武文密之子武公纪,继承父业,号称“太傅仁郡公”,与父亲一样,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后来,他更是被黎廷加封为“右相”,位极人臣。
在对抗莫朝的战争中,武氏家族同样功勋卓著。1551年,后黎朝大臣郑检发动攻莫之战,武文密参与其中,一度逼近京师升龙。莫福源败逃至金城。
1578年农历十月,莫军大举进攻武氏家族的根据地宣光、兴化等地,武公纪挥兵迎战,莫军大败。
传到武德恭时,他仍对后黎朝保持恭敬态度。
1593年农历三月,后黎朝灭莫朝后,武德恭率领本部精兵三千,赴京朝拜,归顺朝廷,献上大量金银宝物,并亲自到掌权者郑松的营门拜见。朝廷于是晋升武德恭为“北军都督府右都督太保和郡公,号安北营”。至此,宣光武氏家族与后黎朝廷的关系仍然融洽。
同年农历十月,武德恭得到郑松的同意,重返大同镇守。
然而好景不长,1594年农历二月,武德恭回镇后心生异念,与寇贼美寿勾结,暗中侵扰多地,又迁徙东兰、西兰居民至大同,与黎室的关系逐渐疏远。后黎朝廷随即发兵讨伐,同年农历十月,武德恭不敢抵抗,一度出逃。
农历十二月,武德恭又派人向朝廷进献金银宝物马匹,并亲自入朝请罪,暂时平息了风波。
但武德恭并未真心悔过。
1599年,武德恭公然自称“隆平王”,派兵侵扰太原白通州,收取银场税,结果被后黎朝廷出兵击败。
尽管武氏家族已经公然反叛后黎朝,但仍被允许在宣光镇世袭管辖。传到武公悳时,他号称少傅宗郡公,行为更是肆无忌惮,倚仗山川险峻,心怀不轨,僭越称王,伪立朝制,又勾结莫氏余党。但后黎朝廷念及武氏家族“祖父的功勋”,不忍加罪。
至1669年农历九月,武公悳遭人杀害,后黎朝廷念及武氏家族虽有悖于臣节,但念其祖父的勋劳,义不可绝,于是立武公悳之子武公俊为继承人,赐爵“宽郡公”,官拜“都督佥事”,继续镇守宣光镇。
1672年农历六月,身处升龙的武公俊,趁后黎嘉宗与重臣郑根南征阮主之际,逃回宣光兴兵作乱,攻掠附近州县,致使一方动荡不安。
武公俊后逃至中国云南,投靠土官侬氏,自称“小交冈王”,与莫氏余党勾结,于1685年及1686年发动士兵劫掠越北边境的宣兴一带。后黎朝廷虽派兵征讨,却未能将其歼灭。
最终,1689年农历六月,后黎朝将领与云南官员沟通后,云南总督彻查开化、广南、临安三地,将共计一百二十余人移交越方,武公俊被擒获并处死,其党羽也随之解散。
至1699年,后黎朝廷成功平定侵扰宣光、保乐地区的岑池鳯,当地的动荡才彻底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