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发文批评:榨干成年人的“上瘾行为”,我们正在变成文化穷人

江青悠体育 2024-08-17 01:32:05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习惯了刷短视频,看热搜,追剧,这些似乎成为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我们自以为掌握了各种知识,却越来越难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当经典名著被改魔改成搞笑段子,当网络热词布满我们的生活,不妨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不是已经被手机支配,正在逐渐沦为“文化穷人”?

沉迷“碎片化”阅读

你有多久没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了?上下班路上,吃饭排队时,是不是总忍不住掏出手机刷刷短视频?

不知不觉中,我们更习惯沉浸在这种短小方式接受新鲜知识,几分钟的视频,就能让你“速成”各种知识,从文学名著到生活小技巧,应有尽有。

但是这种“速食”学习方式真的靠谱吗?很多人都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质疑。有人更是直言:“我们正在变成‘文化穷人’!”

央视网也曾点名批评过这种现象,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嗑瓜子”。

“嗑瓜子”虽然爽,但瓜子仁就那么点儿,吃多了也没啥营养,短视频也是一样,几分钟的视频,看着是挺乐呵,但你能记住多少?理解多少?说到底,我们都太浮躁了,只想追求短暂的快乐,不愿意思考,懒得动脑。

记得之前有个节目,把《红楼梦》进行了魔改。在这个演员的嘴里,贾宝玉变成了一个“小帅”,而林黛玉则变成了一个“小美”,这两个人的形象,彻底发生了改变。

台下的观众却听得哈哈大笑,仿佛真的理解了这部经典名著, 可是全然没有记得曹雪芹辛苦的创作过程,有人甚至提议,把那些晦涩难懂的经典著作,都改成大家最容易接受的风格,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轻松“掌握”各种知识,成为“文化人”了?恐怕没那么简单。

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只是浮于表面的知识获取。我们记住了几个关键词,了解了大概的剧情,却无法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无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深度,这种“速成”的学习方式,就像吃快餐,虽然能快速填饱肚子,却无法提供真正的营养。

喜欢网络热词

除了不爱读书之外,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语言也在发生着巨变,“蚌埠住了”、“芭比Q了”、“YYDS”…… 这些网络热词,迅速席卷我们的生活。

它们简单直接有趣,往往能精准地表达我们的情绪和感受, 但在这份“有趣”的背后,却隐藏着我们语言能力退化的危机,还记得小时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学习成语典故,那时候,我们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多彩。

而现在呢?我们越来越习惯用简单的网络热词来表达,甚至连写作文都开始用“绝绝子”,“yyds”这样的词语,长此以往,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只会越来越贫乏,我们的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粗暴。

网络热词的流行,更是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和快节奏,我们没有耐心去学习和积累,只想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

但语言不单单用来沟通,它也是我们思考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的语言能力退化了,我们的文化也会随之衰落,我们的思维也会变得僵化,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只能用“666”,“奥利给”这样的词语来表达,那我们的语言将会变得多么贫瘠!

所以我们要警惕网络热词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要让这些简单的词语取代我们丰富的语言表达,不要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僵化,不然真想要改的时候,可能发现,我们早已经被这些所谓的“热词”侵蚀,忘却了我们最开始的语言。

沉迷游戏虚拟世界

除了短视频和网络热词,游戏也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容易沉迷的一大“瘾”,在游戏中,我们可以化身英雄,征战沙场,体验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刺激和成就感。

但过度沉迷游戏,却会让我们忽略现实生活,而现在有些游戏也会将各种历史人物或者是古典名著结合在一起,可是这种“魔改”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还记得前段时间,新东方直播间火了之后,董宇辉老师在讲李白的生平时,弹幕里居然有人问:“李白不是刺客吗?”

原来在某款热门游戏中,李白的设定变成了刺客,那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浪漫诗人,在游戏中成了手持利刃的“打手”,这种提问让人大为震惊,也让人意识到,古人的形象在现代流行文化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魔改”?

这样的改编确实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可是也无形之中,让很多对于历史人物不了解的人产生了极大地误解。

当游戏中的“李白”深入人心,又有多少人会去了解真正的李白,去欣赏他的诗歌,去感受他的浪漫情怀呢?

过度沉迷游戏,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会让我们离真正的文化越来越远,甚至会以游戏中得到的知识却传达给别人,久而久之,会不会越来越多的人真的忘记了我们辛苦学习而来的文化呢?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悲。

“静下来,慢下来”,别让心灵“闹饥荒”

大学讲师熊浩老师曾说过:“我们每天拼命接受各种信息,但最后却发现什么都没留下。”

这句话道出了现代人普遍的焦虑: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包围,却很难真正消化吸收,反而感到越来越空虚,就像吃快餐一样,虽然能快速填饱肚子,却无法提供真正的营养。

沉迷于网络热点,追逐着各种“小美”和“大壮”的故事,我们似乎获得了短暂的快乐,但这种快乐是肤浅的,是转瞬即逝的。

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像一片贫瘠的土地,需要真正的营养来滋养,而真正的营养,来自于阅读,来自于思考,来自于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读书是滋养心灵的最佳方式, 它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感受他们的思想和智慧,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体会到封建社会的兴衰,从《百年孤独》中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从《活着》中体会到生命的坚韧……

思考是提升认知的关键,我们阅读时,不是只看书本上的字,也要动脑,也想跟着作者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思考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过程,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民族,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从唐诗宋词中感受到古人的浪漫情怀,从四大名著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世界名著中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

当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深度,有内涵的人,而不是一个表面看起来有文化有素养的人。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现在能做的就是放下手里的手机,意识到碎片化阅读的危害,减少刷短视频的时间,甚至是不刷。

留出来的手机都给书本,选择一些经典书籍,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感受文字的魅力,当然对于忙碌奔波的年轻人来说,改变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做不到!

结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迷失在碎片化的信息海洋中,成为“文化快餐”的消费者,但真正的精神富足,来自于深度阅读,来自于思考,来自于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拒绝“文化快餐”,从阅读开始,滋养我们的心灵,做精神世界的“富翁”! 千万别成为“文化穷人”的一员。

文章信源:

读者2023年8月25日---《被央视批评,榨干成年人的“上瘾行为”:我们正在变成文化穷人》

新民周刊2022年10月11日---拒绝娱乐至死,不做“文化穷人” | 新民周刊青少年社论大赛冠军作品

中国新闻网 2022年05月19日---习言道丨“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