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静坐的法门在佛家的修行中,是有一定的“见证”标准,历史上的‘南北禅宗之争’时的五祖弘忍,对神秀与慧能诗偈的评判或就来自于此!
禅宗五祖弘忍以检验禅修水平的借口,要求修行禅宗的弟子写出诗偈。众人皆知师傅嫡传意图,大师兄神秀的境界能力又是非他人所及,故而都没写出诗偈。
只有神秀诚慌诚恐地写下了一首诗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
若以佛法修行境界的“戒、定、慧”,三个阶段的体会领悟为判定标准,神秀的诗偈体现的是“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一种戒的境地。
在这里要着重提示的是,神秀是在实修践行禅定中具有的这种戒❗
慧能当时仅为厨房的力工,纯粹的文盲根本没有修习禅定的经历,他是在听到旁人诵读后,仅凭“亦频亦寻”地念出了自己的诗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此诗偈如用“戒、定、慧”的修行标准评说,的确是体现了定的境界,但参考其并无禅定的经历,可以说此诗偈仅是意识上的认识,并无实践的参与❗
这一点可以从后期慧能创立禅宗南派的宗旨就可看出,其宗旨是通过意识上的顿悟使人觉悟,而不是通过坐褝和修行的觉悟。
这或就是当下佛教,净是“口吐莲花”的高大上说教理论,而无一点点坐禅实修涵养状况的起源吧❗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