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骗局以其隐蔽性和欺骗性,让许多人陷入了困境。
屏幕共享原本是一项便捷的技术,用于远程办公、在线学习和技术支持等场景。
然而,不法分子却将其变成了作案的利器,他们通过伪装成各种身份,如客服人员、快递员、警察、法官等,与受害者取得联系。
为了增加可信度,骗子会提前收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以便在沟通过程中显得更加“专业”。
接下来,骗子会利用各种理由制造受害者的焦虑情绪,如账户异常、快递丢失、优惠活动、法律纠纷等。
然后,他们以解决问题或提供帮助为由,诱导受害者下载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一旦受害者开启了屏幕共享,他们的手机屏幕就如同“直播”一样,被骗子一览无余。
在屏幕共享的状态下,骗子可以观察到受害者在手机上的所有操作,包括输入密码时的屏幕变化。
他们凭借对屏幕变化的细微观察,就能判断出受害者所按下的数字。
更令人震惊的是,骗子甚至可以旁观到受害者收到的银行验证码,当密码和验证码同时被骗子掌握时,受害者的钱包就如同敞开的大门,任由骗子进出。
某天,她接到一个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李女士的银行账户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远程安全检查。
在对方的诱导下,李女士下载了一个远程控制软件,并将自己的手机屏幕共享给了对方,结果,她的银行账户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被转空,损失高达几十万元。
——【·远程协助·】——
在获得用户信任后,他们会要求用户安装远程控制软件,然后趁机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产。
许多乘客在购票时扫描了这些二维码,结果不仅没有成功购票,反而被盗走了大量资金,这起案件最终造成数百人受骗,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AI技术的应用·】——
一位来自上海的王先生就曾接到一个“儿子”的电话,声称在国外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一笔钱。
王先生听到熟悉的声音,毫不犹豫地转账了10万元,直到几天后儿子平安回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传统防范措施的失效·】——
对于传统的防范措施我们被教导的是:陌生的电话千万不要接通,有短信告诉你一些信息也不要轻易相信,在外面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陌生人给的东西也不要轻易使用。
——【·警钟长鸣·】——
我国之前普及下载的反诈中心APP,在校园网上甚至发过传单都在普及以防受骗。
我们对于平常接收到的陌生电话、短信、链接、软件等,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点击或下载。
对于陌生的二维码链接也不要点开,以防上当受骗。
在如今我们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成为骗子的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