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非法买卖下的“合法保护”

民生信息探探君 2024-10-19 11:26:51
近日,一起涉及非法买卖《出生医学证明》和《预防接种证》的案件在山东省临沂市被曝光,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深刻的反思。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非法中介利用这些关键证件进行违法活动的严峻现实,更让我们看到了在法治社会的建设中,仍有一些不法分子敢于挑战法律的底线,将他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起案件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挑战,更是对法律尊严和道德底线的践踏。 据报道,该案中的中介钟某艳,不仅公然声称能够按照买家的性别喜好购买婴儿,还炫耀自己有着多年的“行业经验”,声称从未失手过。她不仅从事非法的婴儿买卖活动,还将这些行为美化为所谓的“善举”,声称是帮助那些无法上学的孩子落户,满足那些无法生育的家庭的“圆梦”需求。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和说辞,无疑是对社会伦理和法律尊严的极大亵渎。 《出生医学证明》和《预防接种证》是婴儿身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证明文件,它们承载着婴儿的基本权益和未来的希望。然而,在非法中介的手中,这些证件却变成了他们谋取暴利的工具。他们通过伪造、买卖这些证件,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更对婴儿的健康成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一旦这些证件被非法使用,婴儿可能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医疗和教育服务,甚至可能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 这起案件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漏洞。一方面,相关部门对出生医学证明和预防接种证的监管力度可能存在不足,使得不法分子有机会利用这些证件进行非法活动。另一方面,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与非法中介勾结,共同从事非法活动。此外,社会对非法买卖证件行为的认知和警惕性不足,也为这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面对这种非法买卖证件的行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谴责和曝光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漏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打击。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和预防接种证等证件的监管力度,完善证件的发放、使用和注销等流程,确保每一份证件都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其内部人员与外部中介勾结,共同从事非法活动。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予以严惩,绝不姑息迁就。 其次,我们应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非法买卖证件行为的认识和警惕性。通过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同时,鼓励公众积极举报相关线索,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此外,还可以考虑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对提供有价值线索的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除了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外,我们还应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加强对人口贩运和非法收养行为的打击力度,切断非法中介的“货源”和“市场”。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育龄夫妇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和家庭观念,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于无法生育的家庭,应提供合法的收养渠道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家庭的梦想。 最后,我们还应关注那些被非法买卖的婴儿和他们的家庭。这些无辜的孩子不仅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更可能面临着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医疗、教育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和关爱。同时,对于那些因非法买卖证件而受到侵害的家庭和个人,我们也应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非法买卖证件行为是对法律和道德的双重挑战,也是对婴儿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打击和防范,为每一个婴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公平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非法买卖下的合法保护”,让法律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相关链接针对网络反映临沂市某中介存在买卖《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等行为,10月18日,山东省临沂市成立由卫健、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核实相关情况。 该中介钟某艳已被公安机关依法传唤到案,一经查实,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此前报道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与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假扮意图购买婴儿及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买家,在山东临沂某餐厅见到了“中介人员”钟某某。 “想买女娃男娃都行,提前说好我们去找待产母亲,今年我们已卖出去20多个孩子了。”钟某某这样告诉红星新闻。“我干这行7年了,从我手里卖出的孩子,帮买家办的出生证明,多得我自己都数不清,还从没失手过。”自称有着多年经验的钟某某如是说。 钟某某自称,可帮买家按性别喜好购买婴儿,其中女婴14万元,男婴16万元;若已有来路不明的婴儿,她也自称收费2万元即可办理新生儿“预防接种证”,18万元即能从医院办出“真实”出生证明,甚至帮孩子落户全套。 “我干这行已经7年了,无论买孩子还是帮着落户,从来都没出过问题。”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每卖一名孩子自己能从中获利约5000元。而这样的违法行为在她的口中却成为一种“善举”:“我是帮着这些未来没法上学的孩子落户,帮着那些无法生孩子的家庭圆梦。”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 2024-10-19 16:44

    这个判死刑过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