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神舟十九号升空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近期宇航员们也是收到了来自地球的“快递”。
通过央视发布的画面可以看出,他们都十分兴奋地拆着这些“快递”。
同时人们也发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竟都胖了一圈。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是空间站的伙食太好了?
——【·身体变化·】——
事实上,这航天员面部的“发胖”现象,实则是失重环境的作用。
在地球上,我们时刻受着重力的牵引,体液会向下肢聚集,以此维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
然而一旦进入太空,失重状态下体液没了重力的拉扯,纷纷任性地向上涌去,大量聚集在面部和上半身。
于是乎,航天员们的面部便出现了轻微的浮肿,看起来就像是“胖”了一些。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长期处于失重环境给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可不止于此。
就拿骨骼和肌肉来说,它们会在失重的作用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坚韧,开始慢慢流失和萎缩。
这种情况倘若持续发展,极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严重问题,进而对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令人惊讶的是,身高还会略有增长,这是因为脊柱间的椎间盘在失重环境下得到舒展。
同时,太空的强烈辐射如影随形,其长期影响虽仍在深入研究,但无疑是个潜在威胁。
不过,航天团队早已有应对之策,帮助宇航员们克服了诸多身体挑战。
同时,中国航天事业仍在蓬勃发展,开启一段又一段新的太空新征程。
——【·太空新征程·】——
2024年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向着宇宙进发。
它肩负着重大使命,要将三名航天员送往中国空间站“天宫”,完成乘组交接任务。
此次乘组构成颇具看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两位90后航天员的加入。
特别是王浩泽,作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工程师,她实现了从火箭发动机设计师到航天飞行工程师的华丽蜕变。
曾经,她扎根于火箭发动机研发领域,深度参与未来航天动力系统的研发工作,那些复杂的图纸、精密的零件,都是她逐梦路上的见证。
而从这个乘组的构成,我们也能从侧面感受到中国航天领域的整体态势。
在北京飞控中心的空间站操控团队里,年轻的面孔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在274个重点岗位上,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竟超过了85%。
关键技术课题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也不超过30岁,这些年轻的面孔,正逐渐成为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
在历经约6小时30分钟的漫长飞行后,神舟十九号顺利对接上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至此,一场惊心动魄又充满期待的太空之旅正式拉开了大幕。
——【·太空生活·】——
初入太空,失重环境横在航天员们面前,成为他们首要攻克的难关。
曾经在地球上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走路、进食等基本生活技能,到了这儿全变得陌生而艰难。
行走时,不再是简单的迈步,而是要依靠特定姿势,借助手部力量来辅助移动。
进食也变得复杂起来,普通餐具毫无用武之地,得用上特制的餐具,还得掌握特殊技巧,稍有不慎,食物便会飘散在空中。
太空生活虽挑战重重,但航天员们自有应对之策。
为了抗衡太空环境对身体的影响,航天员们每天都要坚持至少1至2小时的体能锻炼。
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心肺质量下降、呼吸功能降低等问题,让体内的血液供应更加顺畅。
除了体能锻炼,航天员们会佩戴活动度记录装置和心率采集设备,时刻捕捉身体的细微变化。
甚至每周还会填写睡眠质量调查问卷,细致汇报自己的睡眠情况,密切关注着自身的每一处健康状态。
而在太空生活中,与地面的联系更是一条温暖而重要的纽带。
通过视频连线,航天员们既能向地面报告空间站的进展情况,又能和亲人朋友畅聊,有效缓解可能产生的孤独感和压力。
其中,航天食品的发展便是这全方位保障的一个生动缩影。
——【·航天食品·】——
从早期的神舟系列任务到如今,食品种类不断丰富。主食方面有各种特制的米饭、面条等,经过处理能在太空环境下方便食用且保证营养。
副食更是多样,像各类蔬菜制品,有经过冻干处理的青菜、胡萝卜等,既能保留营养又便于储存和烹饪;还有多种肉类制品,如鸡肉等制成的罐头或经过加工处理的小包装。
随着航天技术发展,在一些特殊节日,航天员还能在太空享受到具有节日特色的食品。
比如神舟十三号在太空过春节时能吃到各种美味馅料的饺子,让航天员在太空也能感受到节日氛围。
此外,太空环境特殊,航天员进餐操作相对复杂,所以伙食搭配上注重食品食用的便利性。
很多食品采用小包装设计,便于航天员单手操作取用,且食品的质地、口感等也经过调整。
比如一些固态食品不会过于坚硬,以免在失重环境下造成进食困难;一些液态食品则能在失重状态下稳定存在,便于航天员吸食,像特制的果汁、汤品等。
空间站的伙食搭配综合考虑了营养需求、食用便利性等多方面因素,以保障航天员在太空能健康、舒适地生活和工作。
——【·未来展望·】——
中国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离不开每一位航天人的辛勤付出。他们怀揣梦想,以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在浩瀚宇宙中书写着属于中国的传奇。
每一次发射、每一次对接、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航天精神的闪耀。
相信在未来,中国航天人必将继续披荆斩棘,为人类探索宇宙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让那璀璨的星空见证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