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南宋第一名将,真正的大军事家,战略战术战绩都无人可比

鲁老诗分享 2024-12-18 13:49:35

每次回看历史,南宋时期都无疑是一个多事之秋。

在这一时期,蒙古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南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

大家也知道,也偏偏是在这个时期,宋朝一直崇尚的是重文轻武的政策。

这就导致很多人以为南宋时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将领,耳熟能详的无非就是包括岳飞在内的中兴四将。

或许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岳飞。但如果是他的话,开始也完全没有必要在这卖关子。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这一位虽然人气不高,但是却功勋卓著,还被称作南宋最后的顶梁柱。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军事家。

一、将门虎子,少年英雄

说起这南宋第一名将孟珙的家世,其实很符合大家对将领的普遍认知。

他的曾祖和祖父曾经都是岳飞的部将,隶属于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

其父更是多次在北伐抗金中屡立战功,打造的忠顺军一度成为南宋抗金的主要力量。

也就是说孟家是名副其实的满门忠勇,孟珙打一出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威名赫赫的将帅门第。

可以说孟珙是实打实的官宦子弟,家族的地位都是靠父辈的血汗泪赚出来的。

那么大家也知道,和一般的官n代不同,这种将门出身的少年,时刻接受着先辈们的言传身教,在孟珙身上传承的更是属于孟家人的军魂。

自幼孟珙就跟着父亲出入军营,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不仅练就了一身的武艺,还具备着敏锐的战场嗅觉。

二、抗金大业,屡立战功

那么我们将地图放大再去看在这一时期,原本气势高涨的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慢慢走向自己的末期时代。

但另一边,扎根在草原的蒙古却正在崛起,他们对金发起强势的攻击,打得金国节节败退。

在金国强盛期,南宋一直是处于弱势的地位,还要每年向金国纳贡。

但是当南宋看到金被蒙古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就开始硬气起来了,宣布不再向金纳贡。

这话一出可把金人气坏了,气到上头的金人完全不顾蒙古对自己的侵袭,直接发起了对南宋的侵略,来了个双线战场。

此时的孟珙负责的就是襄阳防务的工作,那么对于金兵的南下他必然责无旁贷的。

将领们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抵御金兵南下的时候,其他人都是凭借常规的思维:他们要来打,那我们就要找到防御的最佳手段。

但孟珙却不这样认为,“取襄阳必先取樊城,取樊城必先渡济河,我军当在此设伏,出其不意,以攻为守,半渡击之。”

他预判了金兵的选择,打算在他们将要经过的路上来一个主动攻击。

他的这种想法在当时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异想天开,金人派出的可是精锐的骑兵团,南宋怎么打得过呢?

事实证明,打得过。

他料敌先机,率兵埋伏在金军南下必经之路上,趁他们渡河的时候杀出,打得他们节节败退。

损兵折将的金军并没有因此就偃旗息鼓,而是重新收拾了一番,于1219年再次派数万大军。

孟珙整顿好城中的防御事务后并未像常人想的那样等着金军打上来。

而是率领数百人偷袭金军的营地,在这一次他更是做出了非凡的功绩。

他连破十八寨,歼敌数千人,他这一来搞得金军受到重创,只好撤兵。

孟珙也凭借这一战再次升官,提升了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三、联蒙灭金,一雪前耻

金国屡次南下反而都被南宋打了回来,另一边蒙古还在不停地侵扰他们,元气大伤的金军只好放弃南下,专心打蒙。

1233年,虽然金国看起来离灭亡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不过或许是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样的情况下金军依然能够抵住外来的侵略。

这种战线拉长的局势对于蒙古来说实在是不利,于是他们向南宋发起了联合灭金的邀请。

在这里所有人都知道,尤其是南宋人记忆更深,当初的北宋就是因为同意了金国的灭辽计划,最后导致了灭国的下场。

尽管如此,南宋还是同意了蒙古的邀请。那为什么早已有了前车之鉴,他们还会同意呢?

首先一点就是,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蒙古灭金是迟早的事,形势所迫,南宋只能插一脚。

除此之外,自然就是要报仇。靖康之耻,直到现在依然被后世所不齿,在那时更是宋人心中始终无法挥散的阴霾。

权衡利弊后,南宋派孟珙携两万大军奔赴蔡州。

在这场壮烈的战事中,孟珙更是发挥了他出众的军事才能。

他和蒙古将领塔察儿划分各自的区域,以免战时误伤,展现了协同作战的重要性。

根据战场形势分析金军的状态,做出了分兵三面、筑垒围困的作战方案。

蔡州城倚仗柴潭水作为天然屏障,城上还架设有巨型弩炮,使得宋军将士一开始不敢贸然近前。

在这时,孟珙身先士卒开挖柴潭堤,放潭水入汝河,用薪柴填平潭池,宋军顺利过潭攻城。

1234年宋军率先进入蔡州,后又将蒙古放进来,最后联合一举攻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金国的灭亡对于南宋来说意义非凡,一雪百年之前的靖康耻,替南宋历代名将完成了那萦绕心头多年的夙愿。

作为主要将领的孟珙再次升职,被擢升为武功郎、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建康府都统制。

四、抗击蒙古,守卫南宋

金国被灭,双方失去了共同的敌人,自然南宋的强敌就变成了曾经的盟友——蒙古。

公元1235年蒙古挥兵南下,一举占领了荆襄、川蜀之地,直指江陵。

这三个地区可都是南宋的防御重镇,蒙古这么以来就直接占据了两个,如果江陵再失守,蒙古顺着长江完全就是直逼南宋都城了。

在这种危在旦夕的时刻,南宋肯定得做出对策,因此孟珙在这时临危受命。

要不说孟珙是个奇才,这次的驰援战中,他再次以出其不意的招数遏制住了凶猛的蒙古军。

他下令在白天不断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晚上就虚张火把,沿江排开数十里,摆出一副大军来援的样子。

蒙古军不知虚实,搞不明白南宋这到底是派了多少军力过来支援,顿时惊慌不已,军心大乱。

看着敌军陷入了这种摇摆不定的局面,孟珙便知道这时机已经到了。

他趁机传令出击,大战一场,连破敌二十四座营寨,抢回被俘百姓两万多人,并将蒙军的渡江器具一并焚毁。蒙军只好撤离。

所以说孟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以一己之力延续了整个南宋的寿命,如果没有他,那么三大防御重镇皆失守,南宋沦陷自然也就在眼前。

当然蒙古这次虽然撤退了,但他们当然不想就此停止对南宋的侵略。

1237年,蒙古又一次发起了对南宋的大规模进攻,这次他们将目标瞄准了黄州。

在初期,蒙军一路势如破竹,黄州陷入了危急的境地之中。

在多次战役中都功名赫赫,声名鹊起的孟珙自然又被选中前去驰援。

他从鄂州率领水师沿着水路出发,冲破了蒙军的重重阻拦,顺利进入城内。

在这之后,黄州就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苦战。

城外的蒙古军眼看着怎么进攻都能被孟珙打回来,就开始寻思新办法了。

他们的想法也是蛮独特的,直接开始在黄州的城墙上砸洞,想给自己开出一个通道来进城。

对于蒙古军的做法,孟珙自然也是早有预料。

在他们辛辛苦苦挖通道的时候,殊不知孟珙早就在里面命人再次打造了内墙,墙与墙之间是为蒙古军准备的“万人坑”。

等他们以为从通道进来可以直接冲锋打仗,其实是一个个人挤人相继掉入了坑内,最终宋军用石头等从上面砸下,蒙古军损伤惨重。

就这样熬了几年,死伤大半的蒙古军终于熬不动了,选择撤兵,那孟珙的奖励也如约而至,这一次他战后被升任为湖北路安抚制置使。

虽然蒙古军从黄州撤走了,但孟珙也没闲着,毕竟之前打了那么久,南宋好多战略要地都沦陷了。

孟珙深知边关防御的重要性,毅然决定收复失地。而收复的荆襄地区之后,孟珙也采取了积极的防御策略。

他的防御不单单是在内部加固防御,还主动分批次去骚扰蒙古军,搞得蒙古军是疲惫不堪,也没那精力再次大规模抢地盘了。

孟珙为南宋成功地在荆襄地区构筑起了一道看似无形却坚不可摧的防线。

后来,这位被称为13世纪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凭借这道防线抵御了无数次蒙古的攻击,守卫着南宋的半壁江山。

我们都知道,战功过于显赫的武将难免会迎来皇帝的猜忌,尤其是在南宋这样重文轻武的朝代。

在蒙古河南行省的军政长官范用吉有意归降之时,宋理宗认为这会大幅加强孟珙的势力,因此拒绝了纳降的请求。

那孟珙自然也是明白了帝王的心思,于是心灰意冷,主动请辞,不久后便因病离世。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