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一本连环画:《血战睢阳》,书中记载着一位安史之乱中的英雄事迹。
绘画者是赵三岛,赵擅长传统古典题材,风味细致,服饰花纹非常精细,创作态度十分严谨。
《血战睢阳》就是讲张巡守城的故事。
这场发生在睢阳(睢:音同虽,今天的河南商丘)的城市攻防战,足以成为后世的军事教科书,各种意义上都是,无论是战略,战术还是战魂,都值得被今天的人记得。
唐代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窜到四川,黄河流域生灵涂炭。
南阳人张巡,虽为一介书生,但胸怀韬略智机,心怀报国之情。率领义军收复雍丘。
雍丘之战显锋芒叛军令狐潮以优势兵力反复进攻雍丘,被张巡一次次击退。
张巡见箭已用尽,心生一计。
半夜,叛军望见城上黑衣敢死队攀绳而下,慌忙召集射手万箭齐发。
原来这些黑衣兵是由草人扎成,夜里敌人看不清楚,白送了几十万支箭给张巡。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是子虚乌有,而张巡的“草人借箭”却有史书记载。
中城矢尽,巡缚藁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藁人;得矢数十万。——《资治通鉴》
过了几天,令狐潮军见城上又出现了黑色战士,哨兵已经见怪不怪:“嘿,又想骗我们的箭,当我们傻吗?”
可这次的黑衣士兵是真人!这五百人如虎入羊群,大肆砍杀,头领令狐潮拼死逃生。
睢阳坚守战睢阳是当时的江淮咽喉,如果睢阳城保不住,江南的财税就会暴露在叛军魔爪之下。
睢阳太守许远知道张巡有才干,就请求他来协助城防。
张巡很有大局观,他知道睢阳的重要性远胜雍丘,他当机立断放弃雍丘,去守睢阳。
路上,张巡遇到了义军头目南霁云。
两人一见如故,倾心交谈后,南霁云主动要求加入张巡队伍。原来南霁云本是一名船夫,排行第八,所以又叫南八。
南霁云与张巡部将雷万春分兵两路夹攻,歼敌上万,睢阳之围暂解。
太守许远迎接张巡入城,他建议张巡负责守城,自己负责后勤保障。
张巡相信敌人不久还会回来,必须预先做好防备。他不辞辛劳在一线指点士兵挖壕沟,补城墙。
果然,不久叛军尹子琦率13万大军,来攻睢阳。
城上张巡擂鼓,城下南霁云、雷万春逞勇,首战气势如虹,歼敌数千。
尹子琦仗着兵力优势,下令猛攻,准备一口气吞下睢阳。张巡与众将精神抖擞,严阵以待,一次次将攀上城头的敌军击落。
张巡知道敌众我寡,不如先发制人,擒贼先擒王。
只是他不认识战阵上哪个是尹子琦,他就心生一计,让弓箭手削尖蒿草一端,充当箭支攻敌。
不出所料,敌军兵士将蒿草箭递给一个黑马红袍的大将。
“明白了,那就是贼军头目,南八,这下看你了!”张巡拍了拍南霁云的肩膀。
南霁云应声搭弓,拿眼瞄准那人,然后轻舒猿臂,箭如流星赶月而去!
那一支箭正射中尹子琦左眼,可惜距离太远,没能致命。(我初读这段故事时,总纳闷南霁云为啥不用毒箭?)
尹子琦回去养伤,等到秋高马肥,又卷土重来复仇。
这次叛军攻势更猛,还是屡屡受挫,尹子琦以大军围困睢阳,打起了长期消耗战。
兵士感叹睢阳守军插翅难飞了,张巡听到后鼓励他们:“反过来看,叛军同样是寸步难行,难以染指江淮了。”
10月,随着粮食耗尽,守城变得日益困难,城里闹起了饥荒,不论草根树皮,还是麻雀老鼠这类小动物都抓来吃了,张巡和许远吃的与将士们并没什么分别。
随着战事每况愈下,虽然无数次击退敌人,但对方的补给源源不断,己方却坐守孤城。张巡与许远商量去周边唐军势力搬救兵。
南霁云自告奋勇,带30个骑兵突围,传说他会使七十二路枪法,能左右开弓。他一马当先冲破敌人的栅栏,长枪如龙,敌军畏之如虎。
敌军潮水一样涌来,南霁云时而摆动长枪,时而挽起宝弓连射,无人能挡。突围后清点随从,只损了2骑。
南霁云见到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诚意求援。
贺兰进明看完求救信,并不说话,只是用直勾勾的眼神打量南霁云。
南霁云再三催促贺兰太守出兵,贺兰进明却说:“也许此刻睢阳已入敌手,何必再去送死呢?我知道你又饿又累,不如先好好吃一顿,休息一下吧”
南霁云落泪道:“睢阳城朝不保夕,大家都还饿着肚子,我独自一人怎么吃得下呢?”
贺兰进明无意救援,摆下豪华宴席,他很欣赏南霁云,有意笼络。
南霁云明白了他的企图,倒退几步,拔出宝剑砍下手指,喊道:“您只求自保,我今天求不到救兵,只能把手指留下做个凭证,再回去报告吧!”
南霁云大踏步离开,在场的人都被他感动,贺兰进明只得任他回去。
回来路上,南霁云在宁陵借到3000兵力,趁夜冲破敌人包围,一边还留心抢夺军粮。
张巡发现南霁云的部队,安排接应。
南霁云赶着一些牛进了城,只是那3000士兵已伤亡过半。
那些牛也很快吃完,张巡他们知道外援是无望了,其他唐军势力都是打自己的算盘,现在只能靠自己,撤退就等于把江淮送给敌人,他们不愿放弃睢阳,决定死守。
到后来,战马也都吃掉了。
饥饿,疫病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到了冬天,城里只有几百人,饿得没有力气战斗。
张巡站在城头,他知道睢阳保不住了,眼看敌人会侵吞江淮,涂炭生灵,张巡的心在滴血。
就在那一天,睢阳城到底是被尹子琦攻破了,没有人投降,守城的好汉们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张巡,许远等核心将领都力尽被俘。
尹子琦劝他们投降,张巡破口大骂,誓死不降。
尹子琦拿刀撬开他的嘴,里面只剩几颗牙齿,他把满口鲜血喷出,吓得尹子琦连连倒退。
尹子琦见南霁云面熟,问明是射伤自己的勇士,也有心招揽。
张巡见南霁云沉默不语,大声提醒他,有气节的人即使是诈降也没有必要。
南霁云也清醒过来,他挺起胸膛:“我本想寻找时机报仇,现在您的话提醒了我,我也誓死不降!”
张巡,南霁云和雷万春等三十六名将领,被叛军残忍地杀害。许远被押送洛阳,在路上也没能保住性命。
睢阳陷落三天后,一支唐朝军队收复了这座城池,不久尹子琦也被击杀。
江淮一带能够免遭战火,胡骑不能踏入江南,是张巡等英雄血染睢阳换来的。
(完)
写在最后这个故事是我小时候读的,只记得赵三岛大师画的守城将士人人身穿厚厚的板甲,腰围粗壮。故事中张巡绝不退后的气节,贺兰进明的冷酷无情,南八的豪侠义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我好恨贺兰进明,明明坐拥大军却不发一兵。
现在再读这段故事,我能理解,贺兰进明只是坐看张巡失败的一个例子,周围的唐军部队普遍是打着这个主意。唐军其实有力量抵抗叛乱,也知道睢阳意义重大,他们不出兵只是嫉妒张巡威名与功劳,就盼着张巡能死在睢阳。
所以城破不出三天,睢阳又被唐军收复。
血染的睢阳,其实只是微妙政局下的一个牺牲品。
政治无情,而爱国义士有情。
张巡等将领以6800兵力对抗了18万大军两年,累计歼敌12万,到后来粮尽援绝,死战不退,拼尽了最后一分力。
他们背后是家国兴亡,是百姓安危,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他们无愧于自己的意志,他们是真的英雄。
唐肃宗没有忘记张巡的功劳,张巡的画像被挂上了凌烟阁。
百姓也没有忘记他,为他立祠建庙,并被尊为旻天大帝。
去年夏天,我旅行路过河南商丘,专程去张巡祠参拜。
时值盛夏,祠堂里空空荡荡
整个张巡祠纵深非常大,但冷冷清清,一个游客也没有,景区也疏于管理。
漫步在睢阳古城,街景一片脏乱差。
破败的商丘古城(从前的睢阳所在地)
睢阳的故事与城市一样已随风而逝,埋没在历史尘埃里,淡出世人的视线。
希望以后大家谈到忠义,除了关羽、岳飞、文天祥之外,
也能想起张巡,想起南霁云,想起他们守护过的睢阳。
那里有可歌可泣的过去。
我是江户小歪,如您喜欢本文,请不吝点赞与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