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超越的一首诗,被评为“七律之冠”,其中14个字人人会背

诗词漫游有能力 2024-04-22 03:53:45

公元767年,“诗圣”杜甫辗转流离于夔州期间,写下一首经典七律《登高》,久负盛名,被明代胡应麟“古今律诗第一”。该诗无论是在意境构造还是情感张力上,都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是对近景的描写。

猎猎秋风,天空辽阔而遥远,猿猴的悲鸣不绝于耳,清冷的河水,岸边的白沙,鸟儿在盘旋飞翔。

这句虽没有情感的直接抒发,我们仍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悲”。

杜甫的悲中,有时令之悲,但因时节感伤的背后,是心境的悲凉。

心中有乐,看万物自然有乐;心中有悲,看万物自然也悲。

同是秋景,刘禹锡却能写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般诗句,由此可见,杜甫感受到秋季的悲凉萧瑟,原因之一是心中的悲情。

那么杜甫为何事而悲?为己,为家,为国。

为己,杜甫漂泊他乡多年,此时已年迈,远离故土,多病缠身;

为家,家人难以团聚,生活困窘;

为国,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杜甫心中所悲,起源于杜甫心中的家国情怀。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对远景的描写。

向远处望去,无尽落叶纷纷飘零,江水昼夜不停地逝去。

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虽然表面上是在写长江东逝,但暗指时间不停飞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杜甫此时已经五十六岁了,回首过往岁月,心中满是感概,昔日“放荡齐赵间”的漫游生活似乎就在昨日,转眼间就成了白发老朽。

杜甫一生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早年希望入朝为官,报效国家,但无奈奸佞当道,杜甫始终仕途不顺,壮志难酬,后杜甫又看到了百姓的艰难生活,写下了“三吏”、“三别”。

杜甫虽历经坎坷,但爱国情怀从未变过,始终希望国家能够繁荣强盛。

此时的杜甫已经五十六岁了,时光飞逝,自己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始终不得重用。

时光如长河般奔腾不息,未来即至,国家的黎明又在何方?

《登高》开篇写悲景,既为后面抒悲情奠定了感情基调,让读者为秋日凄凉萧瑟的景象感伤,也在诗中间接表达了时令之悲和景物之悲。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写景转入抒情。这两句诗的妙处何在呢?前人对其进行了深刻剖析,认为它有“悲意”九层:

他乡作客,难返故里,一可悲;

经常作客,漂泊无定,二可悲;

万里作客,长期流落,三可悲;

时逢秋天,万物萧索,四可悲;

重阳佳节,登台无酒,五可悲;

亲朋寥落,独自登台,六可悲;

孤寂一躯,抱病登台,七可悲;

年过半百,人近寿终,八可悲;

忧国忧民,壮志未酬,九可悲。

两句话,十几个字,却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怎能不令人称赞,且千古流传呢?

读罢颈联,心中已有满满的愁绪,尾联更是将这种愁绪推向了顶峰。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是抒情。

“艰”字,是安史之乱后的国运之艰和命运之艰;

“难”字,是理想之难和回乡之难;

“苦”字,是谋生之苦和漂泊之苦;

“恨”字,是伤时之恨,虚度之恨;

“繁霜鬓”,是垂垂老矣内心焦灼;

“潦倒”,是对前面一句的总结,炼出诗人穷困窘迫,无可奈何;

“新停”,诗人顾念自身境况,酒已无法消愁解忧了;

“浊酒杯”,是诗人凄惨的生活现状及余魂残骨的形象。

尾联寥寥数字,就渲染出深切而悲凉的意蕴,这是对前面几联所写意境的概括,也是对全诗的精要总结。

明代权威诗评家胡应麟曾说过,《登高》当为古今七律第一。

《登高》之所以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便在于诗中蕴含的“悲”情,这种“悲”不仅仅是杜甫对自己年老多病、漂泊他乡的境况之悲,更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部蕃镇混战不断,对外又与吐蕃常有战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杜甫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焦急,却又年老多病,难以救国家于危难,壮志难酬,故而更有忧虑。

《登高》中,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展现出了诗人浓浓的家国情怀。

最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26 阅读:15725
评论列表
  • 2024-05-04 02:29

    精彩的诗是可以忽略平仄的 李白苏轼的作品许多这样 然后明清以后的文人太在乎平仄 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以水平大多平平

    甘醇的红酒 回复:
    古诗的规格
    甘醇的红酒 回复:
    送我的作的古诗一首,共勉 二八天时乱穿衣,阴晴冷暖已无知。游玩看天难决断,遮无伴驾心思思。
  • 漂流 11
    2024-04-23 05:33

    这首《登高》的确对仗工整,符合平仄,一看就是千锤百炼,反复打造,严格执行律诗规则,属于标杆水平。但更喜欢李白那种兴之所至,拈之即来,天然去雕饰,毫无痕迹可言,注重规则,却又超脱于规则。更上一层楼。

    明月山人 回复:
    古代没有普通话,平水韵律诗用客家话读很流畅。
    零部件 回复: 明月山人
    普通话就源于官话,历代有韵书,我们用普通话可以读出平仄和韵来就说明汉代以来官话没有本质的变化。不然唐诗只能用陕西话读,宋词只能用河南话才搞笑。
  • 2024-04-26 12:57

    《平水韵》的作者刘渊没有拿得出手的诗作,这个胡应麟同样也是无名之辈,可笑,包括哪些所谓孤篇盖全唐的评论者们也都是没有什么作品传世的,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一群不会写诗的人在评论诗,在制定写诗的规矩?有点眼熟啊,像不像现在的某些砖家?

    随便起个名 回复:
    你猜为什么非得把诗词定义为“有严格格律的诗歌体式呢”?哈哈哈,你能理解这些屎片吗?
    Chillax 回复:
    您应该不会下蛋,但是您肯定知道哪个蛋好吃。[呲牙笑]
  • 2024-05-08 18:51

    古代识字有几人,完全合律已经走进了牛角尖。现代汉语归范于普通话新四声,与古音差别甚大,电台播音主持人也读不准古诗词!当代流行歌曲更是侧重开闭口高低音,一个字可以唱出转弯音,词随曲唱。所以,古诗词欣赏就好,吟吟不错,能填出流行的歌词才能赚钱!

    甘醇的红酒 回复:
    古代的诗很多都是以粤语压韵的,所以用粤语读会比较适合
  • 2024-04-22 22:13

    牛逼

  • 2024-04-26 09:49

    更喜欢崔浩的《黄鹤楼》自然质朴,结构清奇,句句出彩。

  • 2024-06-27 16:55

    旷古奇才,不列庙堂,实乃华夏之幸,何患没有官职?

  • 2024-09-14 15:27

    因为规格苛刻所以现代人会作古诗的人凤毛菱角

  • 2024-04-23 07:17

    除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堪称经典,其余都很一般

    渐行渐远 回复:
    我更喜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
  • 2024-05-04 05:43

    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2024-04-23 08:22

    这首诗其实很一般。

    若能享受 谁愿奋斗 回复:
    一群连个打油诗都写不出来的人在说人家流传千古的诗和写诗的人很一般 不知道你是哗众取宠还是无知 [打脸][打脸]你跟现在的某些砖家有啥区别[得瑟]
    摩罗帝明 回复:
    杜甫有好诗 德行无可挑剔 叫诗圣没问题 但客观说 这首虽然不错 在他自己诗里面也就二三流 说七言之冠 就是打唐朝那么多诗人的脸
  • 2024-05-13 23:30

    五律第一当数王勃的《送杜少府……》

  • 2024-05-10 11:51

    一个“回”字,令黄金变了白银,后面的句子无法与回字进行压韵,“来”与“回”根本不同韵脚,如果将鸟飞回改鸟来,整首七律就工整流畅!

  • 2024-04-28 07:50

    老病奈何流浪开,不堪回首上高台。律诗写尽人生苦,心语抑扬顿挫来。。七绝《评杜子美“登高”诗》

  • 2024-05-04 02:17

    称得上千古名句的一句也没 也就无边句有点气魄 不说和李白的那些比 比杜自己的会当临绝顶都不如

    摩罗帝明 回复:
    写诗不一定要惊天动地 但既然要评七律之冠 总要看看这七律之冠高在那里吧
    住在云端 回复: 摩罗帝明
    古今评论下来的第一 这就是为什么 古往今来几十亿人,有几个成功的,有几个不走暮年的 大多都是遗憾 这首诗就是这种气氛的顶峰
  • 2024-04-27 16:04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2024-05-01 07:56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2024-04-26 11:26

    更像是文人们为了捧《平水韵》而捧的登高,现在读起来有点别扭。

  • 2024-05-20 13:47

    这不是范闲的作品吗?

  • 2024-06-09 02:16

    潦倒新停浊酒杯,你懂个毛。不要什么都扯那么高大上,只是说自己穷困潦倒最近连最便宜的浑浊酒都喝不起了,所以才停了。

    林月孤高 回复:
    不是买不起浊洒才惨,是病老不得不停止喝浊洒,不能依靠酒精来麻醉消愁,这才惨
  • 2024-08-12 12:45

    我是觉得好,就是用普通话来读,不押韵勒[笑着哭]

  • 2024-09-14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