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提拔唯能力只会变成唯上,还不如看学历、资历来得靠谱!

浪迹沙海的鱼 2024-11-25 09:06:22

俗话说得好: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在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干部选拔任用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时代进步和观念更新,干部提拔的标准也在变化。传统的唯学历、唯资历观念逐渐淡化,现在更加重视干部的能力。

这一转变体现了体制内选拔机制的进步与开放,旨在挖掘更多优秀人才。然而,深入审视这一变化,也不难发现一些潜在问题。在强调能力的同时,是否可能陷入“唯能力即唯上”的误区?

这里的“唯上”并非指对上级的盲目服从,而是指一种以上级评价为主导,忽视其他因素的评价体系。

要理解这一点,需从干部提拔的流程讲起。通常,单位一把手和管人事的副职先商议确定拟提拔名单,然后召开党组(党委)会议表决,最终决定向组织部门推荐的人员名单。

虽然名义上是民主投票表决,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明白。

此外,干部的能力难以量化,且体制内多数工作不需高深技术,因此能力高低难以区分。这时,单位主要领导的意见便格外重要,几乎决定个人升迁荣辱。

有句俗语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正是领导意见重要性的写照。

可若过分强调上级对干部能力的评价,可能导致干部工作重心偏移,不再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而是迎合上级喜好。

这样一来,能力不再是评价干部的唯一或主要标准,而成了获取上级认可的“工具”。这背离了干部选拔的初衷,可能导致干部队伍畸形发展,出现“能而不德”、“绩而不实”的现象。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全面、客观的视角。能力重要,但不是唯一标准。还应考虑干部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道德品质、群众基础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既具备能力,又具备品德和群众基础的优秀干部。

此外,还需完善干部选拔评价机制,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标准,确保公正客观。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权力寻租和主观偏见。

但这样操作会削减单位一把手的人事权。由于一把手们普遍不愿放弃手中权力,只要评价标准难以量化和不够直观,那么这种评价机制最终必然异化成唯上。这是一个无解的循环。

相比之下,学历和资历反而没有这种异化风险。学历需投资教育,学而优则仕本就是良好的社会反馈机制;资历则无法造假,资历越老,一般来说,经验越丰富,工作更得心应手。

因此,相比虚无缥缈,难以量化的能力,唯学历和熬资历反而更靠谱。

1 阅读:10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