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芯片之痛,何时不痛?
自美国对我国芯片产业接连“开枪”以来,过去四年,无数热血中华儿女为“中国芯”忧心不已。
有人奋力科研,夜幕之下,华为依旧灯火珊阑;还有人慷慨解囊,一出手就是百亿级别的豪捐。
站在“中国芯”的艰难时刻,2020年“中国芯片首富”虞仁荣回到家乡宁波,突然宣布豪捐200多亿元,让外界震惊不已。
而他的目的是,在家乡建设一所理工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为了达成这一心愿,他在次年继续追加捐赠100亿元,并在刚刚又捐出15亿元。
多次豪掷千金捐赠,虞仁荣的目标十分明确:为中国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撑而战。
豪掷千金办大学在中国,清华大学无线通信系(现电子工程系)EE85班,一直盛名在外。
从这个班里,走出了一个极为强大的“芯片天团”,几乎支撑起了中国芯片的半壁江山。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兆易创新创始人舒清明、卓胜微电子联合创始人冯晨晖、燧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等多位芯片大佬,都出自EE85班。
虞仁荣也是其中一位。
他曾以宁波镇海状元身份,考入这个班级,并在后来创立了韦尔股份,成为了中国芯片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
仅一个班,就能发展出这么多的芯片大佬,如果有一个学校这样的人才,那么“中国芯痛”必将远去。
“南开之父”张伯苓校长曾直言:自强之道,端在教育。
或是深受启发,身为“中国芯片首富”的虞仁荣,于2020年回到家乡宁波,提出在家乡捐资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的想法。
很快,一则“中国芯片首富”捐资200多亿,在家乡建学的消息,引起一片哗然。
随着一笔笔百亿捐款打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拔地而起。
一个个超高技术性人才,更不断涌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这里汇聚了一大批行业顶尖人才。
目前,该校已签约60多名教授,光院士就有10位,登上“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的有23位,37人拥有TOP 200院校的任职经验。
北京大学前副校长陈十一出任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东晓出任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原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领导团队成员曾文军出任副校长。
大批高层次人才聚集此处,他们目标明确:致力于培养能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影响改变世界的一流科技人才。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将重点发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以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国家急需的前沿交叉学科。
在虞仁荣不断鼎力捐助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永久校区(第一期)预计于2025年建成。
2025年计划首批在电子信息、计算机、先进制造、数据科学、物质科学五大领域开始本科生招生。
如此散尽家财,豪掷千金办一所大学,短期内又看不到收益,一切是否值得?
在虞仁荣看来,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需要很长的持续性,只要耐得住寂寞,孜孜不倦地投入,未来一定可期。
工程师降级干销售穷人家出身,少年时勤学苦读的改命过程,让虞仁荣对知识改变命运深有体会。
1966年,他出生于宁波市镇海区钟包村,由于家庭贫穷,虞仁荣只能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念头,勤学苦读,期望有一天出人头地。
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镇海中学,并在1985年,又以当地状元郎身份,考入清华大学无线通信系(现电子工程系)EE85班。
上世纪80年代,美日两国在半导体产业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日本半导体因为质高价低,逼得美国企业节节败退,半导体的生产与研发进入鼎盛期。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凭借这样的洞察,虞仁荣毅然选择加入这场盛宴,成为该领域的一员。
结果刚一毕业,虞仁荣就获得了国内顶级IT企业浪潮集团的offer,进入浪潮集团工作,成为了大企业里面的一名工程师。
1983年,第一台浪潮微机在济南诞生,这是中国IT发展的新起点。以浪潮为代表的三大PC厂商将中国PC产业带入了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新时代。
初出茅庐,就能混进这样的企业上班,虞仁荣也羡煞了不少周围人。
但相较于其他同学,在那个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要么被国际巨头挖走,要不创业致富,虞仁荣的这份工作在同行人眼里,不算十分出彩。
为了能够站在更高的圈层,虞仁荣决定再努力一把。
入职两年后,他便离开了浪潮集团,转头加入了香港龙跃电子有限公司,干起了电子元器件的代销分销工作。
堂堂清华高材生,却从工程师降级去干销售,同学们听说了他的遭遇,纷纷摇头叹息:这能有多大出息?
不被看好的虞仁荣却不以为然。在方向选择上,他表现出了极强的市场意识和商业天赋。
上世纪90年代,全球半导体先进技术,几乎被日美等西方国家牢牢垄断,中国企业的落后肉眼可见,企业竞争力极其孱弱,直接和国外企业竞争,基本很难有所作为。
而此时中国改革开放大门洞开,随着相关海外产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半导体产品长时间霸占我国进口最大的品类之一。
一些通过代销分销国外电子元器件的企业,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乘着这股浪潮,虞仁荣的日子,过得也相当滋润。
在香港龙跃电子有限公司,他一干就是六年,积攒了财富的同时,还从货源到渠道,把电子元器件代销分销的流程摸得一清二楚,搭建起了自己的人脉。
蛰伏多年,之后他一鸣惊人。
初露芯片大佬锋芒90年代末,手机、电脑、VCD、DVD、MP3等电子产品开始大肆走入普通人的生活,电子元器件生意随之迎来最好做的时代。
站在时代的红利风口,32岁的虞仁荣果断辞职,成立了北京华清昌科公司,做起了自己当老板的代销国外电子元器件生意。
凭借此前的人脉和经验,他先后拿下安森美、松下、莫仕等国际知名半导体厂商的代理权。
短短几年,就将华清公司干成了北京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经销商,年利润达到上千万美元。
但在他的字典里,没有见好就收的规划,只有更上一步的步伐。
随着代销生意越做越大,手里有粮的虞仁荣开始意识到,是时候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落后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做些什么了。
2007年,工程师出身的虞仁荣重回技术领域,在上海成立了半导体设计企业“韦尔股份”,希望借此引领中国半导体产业做出一些突破。
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公司成立初期,虞仁荣跌跌撞撞,走得十分不易。
思虑再三,他只能决定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且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功率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半导体产品入手。
由于半导体研发周期长、耗资巨大,为了保障现金流,虞仁荣同时并未放弃此前的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而是与“半导体设计业务”并行发展,用分销赚来的钱,支撑自己的产品研发。这一经营模式,被韦尔股份延续至今。
2017年,韦尔股份在上交所上市,当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4.06亿元,归母净利润1.37亿元。
根据集邦咨询2017年12月发布研究报告,韦尔股份位列中国IC设计企业第8名。
彼时韦尔自研的半导体产品(分立器件及电源管理 IC 等)已成功替代外企产品,打入小米、魅族、华为、联想、摩托罗拉、三星等知名手机品牌供应链。
在分销领域,同时覆盖了光宝、乾坤、南亚、国巨、松下、Molex、AVX、三星等国内外著名半导体厂商。
亮出超群的实力然而真正让虞仁荣迈入中国芯片顶级圈子的不是先前的自研,而是一起惊天并购。
半导体研发难度极高,且耗时长,产品更迭很快,后发企业如果单靠自我研发,很难实现快速超车,而虞仁荣想到了利用并购方式,进行弯道超车。
2015年,美国老牌芯片巨头,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索尼和三星的图像传感器(CIS)厂商豪威科技被中资财团收购,成为北京豪威旗下公司。
彼时,北京豪威的资产总额几乎是韦尔股份的5倍,净资产约为其8倍,但在虞仁荣看来,拿下豪威是必须的目标。
上市后,在资本市场流动性支持下,虞仁荣通过大幅稀释自己的股份手段,完成了这起被称为“蛇吞象”的并购。
2019年7月,韦尔股份成功并购净资产8倍于自身的豪威,从此摇身一变从一家分销业务为主的公司,成为了半导体设计为主的公司。
随着豪威财务并表,韦尔股份半导体设计及销售收入占比从2017年上市时的30.09%上升至83.56%,电子元器件代理及销售收入则下降至16.44%。
与此同时,韦尔股份的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24.06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136.32亿元,随之股价迎来大幅上涨。
2020年,在我国以举国之力,拼搏半导体事业之际,虞仁荣乘风而上,以550亿身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芯片首富”。
但虞仁荣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在技术驱动、快速迭代的半导体行业,企业要形成长期竞争力,必须要拿出超群的技术实力。
于是,虞仁荣围绕买来的技术,豪威的图像传感器领域,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以此作为韦尔股份最重要的业务,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布局。
2022年,韦尔股份研发投入金额达到32.18亿元,占收入比例16.03%,同比增长22.82%。
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在A股的208家半导体公司中,2022年研发投入超过30亿的仅有4家公司,分别为中芯国际、闻泰科技、北方华创和韦尔股份。
高额的研发投入,给韦尔股份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在智能手机图像传感器领域,韦尔始终保持仅次于索尼和三星的市场地位;在车载图像传感器领域,韦尔排行全球第二,占据30%的市场份额;在安防图像传感器领域,韦尔又以33%的销售额占比,稳居全球第一。
只是,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巨大压力,以智能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域市场规模近年受到较强冲击,韦尔股份的业绩近来面临了较大压力。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58亿元,同比19.99%。其中,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营业收入为62.16亿元,占收入比例70.40%,同比下降14.82%。
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智能手机市场的收入,则从2022年上半年31.94亿元下滑至27.2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61%。
风口过后,可以说一地鸡毛。
但不同的是,由于早期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韦尔股份在手机市场之外更大的汽车市场,迎来了开花结果。
受益于智能驾驶的发展,公司汽车产品表现出的优秀性能帮助公司获得了更多新设计方案的导入。
2023年上半年,韦尔股份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汽车市场的收入从2022上半年16.02亿元提升至19.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7%。
据国元证券研究所数据,预计汽车图像传感器市场空间将从2022年的21.2亿美元,提升至2026年的49.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61%。
汽车领域将给韦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等到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一轮半导体景气周期,手机业务回暖,韦尔的布局,或将继续为虞仁荣增添新的财富传奇。
虞仁荣曾说:“中国市场有巨大的需求,只要耐得住寂寞,孜孜不倦地投入技术,深耕十年二十年,肯定会出现几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