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利润暴跌94%,BBA销量遭腰斩!合资车企在华市场遇困境

沧海阅览 2024-11-20 15:19:07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日产裁员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其中,有不少外国车企为了更好的打入我国的市场,选择与我国车企进行合资。

在最开始的时候,合资车企占据了我国绝大多数汽车市场,但没人想到合资车现在会出现这种局面——日资、BBA(宝马、奔驰、奥迪)会集体暴跌,这又是为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汽车行业寒冬来袭>-

中国汽车市场在几十年前那叫一个火热,一些外资企业为了更好的进入我国市场,与我国本地车企进行了合资。

不过,随着我国国产车企的发展,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减少,在这期间,我国也出现了更多种类的车企,比亚迪就是其中之一。

据权威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6.6%,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放缓,这一降幅虽不及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的腰斩,但也足以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4S店

毕竟在过去数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两位数的增长早已成为中国车市的家常便饭,如今突然急刹车,难免让人心里没底。

究其原因,汽车供给的压力是最主要的,汽车芯片的紧缺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不少头部车企都不得不选择减产,甚至停工。

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一路飙升,上游钢材、有色金属、塑料等原料动辄翻倍,直接导致整车成本节节攀升,这些因素也让汽车行业整体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新能源汽车

与传统燃油车的颓势相比,新能源车汽车的发展呈现出另外一种状态,特斯拉、比亚迪等造车新势力更是将众多车企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传统汽车在现在的汽车市场出现了颓势,发展势头并不像新能源那样迅猛,那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洗牌在所难免>-

现在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除了新能源品牌之内的竞争外,还有新能源与燃油车的竞争。

国产汽车品牌的出现让汽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以吉利、长城为代表的自主车企,凭借多年的技术积淀和本土化优势,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异军突起。

吉利旗下的几何、领克等新能源子品牌,销量节节攀升,品牌溢价能力也得到市场认可,长城则以哈弗、WEY、坦克等细分品牌,对标德系、日系,在SUV市场掀起一股“国潮”风暴。

几何汽车

相比之下,曾经一度占据半壁江山的合资品牌,如今日子却不太好过,受制于技术转移和新能源布局滞后等因素,它们在智能电动化大潮中显得有些落伍,市场份额被迅速蚕食。

以德系BBA(奔驰、宝马、奥迪)为例,它们虽然在燃油车时代称雄多年,但在电动化转型中却慢了半拍,目前推出的新能源车型,都难与自主品牌抗衡。

日系品牌虽然在混动技术上占得先机,但纯电动领域同样乏善可陈,日产更是因为一系列丑闻的出现,让他们在世界汽车市场中的信誉大打折扣。

丰田电动汽车

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也让合资企业的发展有更多困难,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为首的汽车,专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产品个性鲜明,迅速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头部企业将借助规模效应和先发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而那些在转型中落伍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汽车版图,将由自主品牌、新势力以及少数实力雄厚的外资品牌瓜分,而大多数中小型合资车企,恐怕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轮洗牌,可以说是一场久违的正义之战,长期以来,合资品牌凭借品牌和渠道优势,在中国市场享受着超国民待遇,产品溢价能力远高于自主。

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消费者价值观念升级,过去的护城河正在失效,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更加理性务实,更关注产品本身的品质和体验,对品牌溢价的容忍度也大幅降低。

反观自主品牌,经过多年市场淬炼,无论是品质、技术还是服务,都已今非昔比,在全球芯片荒和疫情冲击下,它们表现出的供应链韧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更是让外资品牌汗颜。

那日产汽车利润暴跌又是什么情况呢?

日产汽车

-<日产汽车“败走”,外资品牌节节败退>-

11月13日前后,日本7家车企公布了4-9月的财报,其中,丰田、本田、日产等车企的利润出现了下降,尤其是日产,利润更是暴跌94%。

日产利润的暴跌并不是结束,在11月7日,日产更是进行了大幅度裁员,并下调预期利润。

日产在之前的时间中稳坐日系三强之位,但受制于全球战略收缩和新能源转型乏力,加之国内“断供风波”重创声誉,其市场份额已跌至个位数,濒临退市边缘。

日产退出俄罗斯市场

无奈之下,日产只得忍痛割肉,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出售在当地的所有资产,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意味着日产全球战略的重大收缩,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日产退出俄罗斯市场将导致失去约2.5亿美元的资产,这对日产已经岌岌可危的财务状况无异于雪上加霜。

日产失去俄罗斯这一重要海外市场后,未来的销量增长和全球布局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可以预见,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将更加暗淡,其溃不成军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除了日本汽车外,德国BBA也出现了销量下降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奥迪汽车

-<BBA集体中招,高端品牌同样难逃寒冬>-

放眼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似乎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即便是曾经高高在上的BBA,如今也难逃一蹶不振的命运。

在新能源浪潮和行业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它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落于人后,这对于一向标榜技术领先、品质一流的德系品牌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据权威机构统计,2022年上半年,奔驰、宝马、奥迪在华销量同比大幅下跌,跌幅均在20%以上,其中奔驰更是高达28%。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细究其因,除了宏观经济走弱、疫情反复等不可控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在于BBA自身的转型乏力。

长期以来,它们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远远落后于自主品牌,产品电动化进程缓慢,技术积累也相对薄弱。

即便是近两年密集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化水平等关键指标上,同样难以望自主品牌项背。

宝马汽车

与此同时,BBA在华的品牌溢价能力也正在遭受空前挑战,国产新势力品牌异军突起,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和个性化服务,迅速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对BBA构成了直接竞争。

BBA在品牌年轻化、数字化方面的短板也日益凸显,在“国潮”风靡的当下,它们在营销推广、粉丝经济等方面的投入和创新明显不足,未能很好地引起新生代消费者的共鸣。

现在,BBA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已显露颓势,它们试图通过进行降价来刺激销量。

奔驰

BBA在华的衰落其实早有预兆,它们虽然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淀,曾经创造了辉煌,但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这些优势正变为掣肘其转型的包袱。

BBA和日产在华销售出现下跌是多方面的影响,它们还用着几十年前的思想来继续销售,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市场,还让它们的利润出现下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日产利润暴跌、BBA溃败,所折射出的是外资车企在华的集体溃退,这也是竞争进化的必然结果。

在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的浪潮下,汽车产业正在发生裂变式的变革,市场竞争早已今非昔比。

合资市场品牌在中国的困境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它们对当今市场做出的错误反映也让它们的利润出现下降。

这些车企没有跟紧时代潮流,只顾自己一味发展,是万万不行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息来源:

央广网:BBA销量下滑、经销商关店背后,“中式高端”渐成主流

中国青年网:日本五家车企利润均下滑 日产净利润暴跌94%

国际在线:中国市场竞争加剧 雷克萨斯有何“增长玄机”

湘湘带你看社会:2022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均超1200万辆中汽协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