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红军师长,后来擅离部队回家种地,1955年当上农村小队长

阳泽评历史啊 2024-08-22 15:51:11

谈起中国革命史上的英雄人物,余家寿这位杰出的将领无疑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他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的乘马冈村,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将帅村”,先后有众多卓越的军人在此诞生,例如我国的伟大将领——开国大将王树声以及开国上将王宏坤二人。

王树声

而余家寿,他们的表兄弟,也是基于这个原因,他而从小就萌生出了向往共产主义事业的热情与理想。

红军中的“活张飞”

让我们把历史追溯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以余家寿为代表的一批热血青年,在湖北省麻城市发起的农民运动中崭露头角。

1926年,13岁的余家寿毅然加入了当地的赤卫队,并在王宏坤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之中。

尽管年龄尚轻,但他的勇气和决心却令人敬佩。无论是打击地方武装还是对抗地主阶级,他总是首当其冲,勇往直前。

然而,真正让余家寿在革命道路上崭露头角的事件,莫过于1927年11月的那场震撼全国的黄麻起义。

在这场起义中,余家寿手持长枪,奋不顾身地冲入黄安县城,为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尽管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余家寿坚定不移地跟随王宏坤等人进入大别山地区,努力建立革命根据地。

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军事才能,更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

此后,随着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余家寿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1933年,他被任命为红四军的营长,此时他所在的部队的指挥官正是他的表哥王宏坤。

余家寿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英勇无畏。由于他在军中的出色表现,他赢得了"活张飞"的赞誉。

在以后的战斗生涯中,余家寿共进行了近20多次的战斗行动。他曾率领部下夜袭敌军阵地,成功俘获超过50名敌军士兵。

尽管在这些战斗中也出现过严重的受伤情况,但余家寿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仰和使命。

比如在一次最为严重的战役中,敌方射来的子弹穿透了他的左肩胛骨,致使他不得不养病数月才得以恢复健康。

击败马家军

1935年,他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并在同年3月参加了著名的嘉陵江战役,由此踏上了漫长而艰苦的长征之路。

在长征过程中,由于其出色的战斗表现,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赏识,被晋升为红四军第十师师长,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师长之一。

1935年8月,他率部参加了包座战役,负责进攻求吉寺。尽管面临着部队疲劳不堪、地形条件恶劣等诸多困难,但余家寿依然毫不畏惧地指挥将士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他们成功击败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红四方面军挺进甘肃南部开辟了通道。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再次穿越茫茫草地。在行军过程中,余家寿凭借丰富的经验,向士兵们传授了如何选择安全路线,以及辨认哪些野菜可以食用,从而大大降低了部队的伤亡人数。

一个月后,红十师成功穿越草地,到达了甘肃南部的一个名叫旧城的地方。

为了让部队得到充分休息,同时也为了探寻通往外界的道路,以便迎接后续大部队的到来,余家寿决定暂时驻扎在此处。

然而,就在红十师进入旧城的第三天,马家军的骑兵突然发动袭击,将旧城包围得水泄不通,试图全歼红十师。

面对强大的敌人,余家寿沉着应对,组织了多次突围行动,但均未能成功。

在一个黄昏时分,余家寿亲自登上城墙,用望远镜观察战场形势。

他目睹了一名满脸络腮胡子的马家军悍匪,手持锋利的马刀,残忍地杀害了一名受伤的红军战士。

这一令人发指的暴行彻底激怒了余家寿,他立即派遣敢死队实施突围,并希望能够与红四方面军总部取得联系。

经过五天五夜的浴血奋战,红九军的援兵终于赶到,内外夹击之下,马家军最终被击退。

私自脱离部队成为农民

余家寿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深受战友们的敬重。然而,他那火爆的脾气和对上级的不满情绪,却为他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直到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会师联手并进,三大军团携手共赴海打战役战场,这次战役的全权总指挥由著名将领彭德怀亲自担任。

当时,红四军分头行动,一部分由政委王宏坤带领,前往东部前沿阻止敌军的渗透;

而另一部分则交给了军长陈再道率领,在西部战线迎击凶猛来犯的敌军。

然而,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凶猛的攻势,红四军逐渐陷入被动。

不得已之下,王宏坤向红31军发出紧急求援信号,但红31军同样处于苦战之中无法脱身。

在归来的途中,王宏坤意外地遇见了第10师的师长余家寿。

王宏坤立即让余家寿严阵以待,并给予了余家寿坚决的命令:

虽然31军目前无力驰援,但是我们必须坚守阵地,任何试图临阵脱逃者格杀勿论!

得到命令的余家寿毫不犹豫地率领伍投入战斗。经过长达四小时的血腥激战,终于成功解救了被困的红31军。

然而他自己却在此役中身受重伤,右眼不幸失去光明。

尽管余家寿死守阵地,奋勇抵抗,然而就在此时,张国焘却突然下令撤军。

最终,红四军及红31军带领其他方面军主力,踏上回归陕北的艰苦路程,而红四方面军的其余部队则组成了西路军,开始了一次悲壮的西征之旅。

战役结束后,大名鼎鼎的将军彭德怀以此事大肆批评和指责张国焘及其领导的红四方面军,认为他们的表现严重不足。

由于彭德怀将军的脾气与个性都颇为豪爽和直接,余家寿在此期间也强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抱怨道:

他彭德怀何德何能,居然污蔑四方面军?

然而不久之后,余家寿就身陷困境,相继经历了抗大学堂学习深造和批判张国焘运动。

由于他的性格直率坦诚,在此运动中曾为张国焘辩护了几句,因此他再次落入了麻烦之中,甚至一度被关押。

幸运的是,在毛泽东主席的支持下,余家寿得以获释。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余家寿未能端正态度,反而因为一时冲动做出了一个悔恨终生的决定——私自带兵脱离部队,意图返回大别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然而在他们踏上征途后才发现,缺乏群众基础根本打不成游击。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返回故乡成为普通农民。

直至1939年,李先念所率领的鄂豫支队挺进鄂北,此举被视为开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标志。

闻讯此事的余家寿立刻前去找到正在忙碌中的李先念,表达了希望能够正式回归部队的期望。

作为同乡和老上级,李先念一直很同情余家寿的遭遇,自从他调任政治处主任后,对余家寿的关照就更加周到了。

然而,现在政治处面临的情况并不乐观,组织上已经对余家寿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做出了定论。

李先念虽然很同情余家寿,但他也明白,组织上的决定是不容置疑的,不能因为个人的感情而推翻。

因此,他只能尽力安抚余家寿,让他回去等待时机,相信组织上会给他一个公正的处理。

在1949年,余家寿期待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临,他的表哥王宏坤重新返回湖北,并担任了军区副司令员的重要职务。

得知这一消息后,余家寿立即赶往军区,向王宏坤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这位表哥能够出面,批准他回归部队。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十多个春秋,再次与余家寿相聚,王宏坤心中充满了喜悦。

然而,王宏坤与李先念的看法一致,认为余家寿未经许可擅自离开队伍,被定为“叛徒”,作为他的前任领导,处理起来确实颇为棘手。

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即将迎来解放,大量的士兵需要退役。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允许余家寿归队,那么那些已经退役的士兵,又该如何看待呢?

余家寿深知王宏坤的难处,只能无奈地选择回到故乡,过着农民的生活。

由于他积极参与土地改革,发动广大群众,因此在1955年被选为村生产队的小队长。

写在最后

将领出身的红军师长沦为村社小队长,这种身份上的巨大落差,无疑是常人所无法忍受的。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那一些与余家寿同级别或不如其职位显赫的将领们,许多都在烽火硝烟中浴血奋战,成长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和重要将领。

例如,在余家寿出任红十师师长期间,他麾下的一名参谋长名为范朝利。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阶段,范朝利曾担任陈锡联的参谋长职务;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又荣升为第二野战军第十军的副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范朝利更进一步被擢升为第十四军军长,并在1955年荣获中将军衔。

由此可见,倘若余家寿当初没有因个人情感问题而擅自离队,那么在1955年的大授衔盛典之中,他应该也能获得中将军衔的殊荣。

然而,由于他一时的冲动和错误选择,最终只能在乡村度过漫长的岁月,直至1983年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57岁。

参考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人物志》1998-01;解放军出版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