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视频还是货车司机大夸浙江的运输环境非常好,政府部门都是偏理不偏人。紧跟着第二个视频就是男子千万投资建厂,却因拿不到食品生产许可证而无法生产,即使和市监局对薄公堂胜诉后仍无法拿到证。前后一对比,区别不是一点点。
52岁的姚江(化名)2022年与人合伙,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孟庄镇郭村,村内建厂准备生产食醋,却因食品生产许可证迟迟办不下来,一拖就是一年多,而一年的厂房租赁费就是80万。为此他多次申请,并多方反映,甚至一纸诉状将属地市场监管局告上法庭,“官司赢了,但仍旧没拿到食品许可证,投资了1200多万的食醋厂,至今无法开工生产,走又走不了,想生产又无法生产,进退两难。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很有影响力的一句话。某地的领导说,扶持一家企业他们或许没有办法,但要搞垮一家企业办法多的是。辉县市的这件投资事件对标这句话怎么样?
面对这样的困境,继续等待,意味着成本的持续消耗,资金链的紧绷可能随时让一切努力付诸东流;而放弃,那前期的巨大投入将变成沉没成本,心血付诸东流,梦想化为泡影。
试问,为何在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大潮中,还会出现如此阻碍企业发展的现象?是制度设计存在漏洞,还是执行层面存在偏差?为何一个简单的审批流程,能够成为卡住企业咽喉的巨石?这不仅关乎这家企业的命运,更是对所有潜在投资者的警示——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还敢在当地投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事情上了热搜后,当地领导也亲自上手抓落实。同时开展现场核查,全力推进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工作,当然还有对有关责任人开展调查、严肃问责的后续。我相信在有关领导的干预下,在企业条件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该很快就能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这点毋庸置疑。担心的是,还有其他企业有遇到过如此“待遇”吗?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政府应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精准落地,为企业减负松绑。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于故意拖延、不作为的行为,应严肃追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让投资者安心投资,让每一份投资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而不是在官僚主义的阴影中枯萎。
姚老板(化名)的故事,是万千投资者可能遭遇的缩影。它提醒我们,扶持企业成长,不仅仅需要政策的倾斜,更需要执行层面的高效与公正。别让一张小小的许可证,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更别让投资者的热情与梦想,在无尽的等待中消磨殆尽。届时求人来投资,都不一定有人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