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名陆方的师生抵达后,这位台湾女生的一句话引发关注。对此,我方我方网友纷纷点赞。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
她是谁,又说了什么?
在马龙等人抵达之后,机场有更多的人来迎接,其中也包括萧旭岑。
当然,在这个人群中,除了呐喊的粉丝们,我们还应该在喧嚣中找到那么一丝宁静。
她或许不是为了马龙而来,而是为了迎接朋友而来。
她的朋友是谁?
这是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马英九先生来参访时,跟随在团队里的一位女生。
她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也去了北大。而今天,北大的朋友们来到台湾,所以我来接她们。”
三姐个人觉得,她有点像在长城合影时的这个女生,大家说是不是她?
可以看到的是,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很愉快,脸上充满了笑容和激动。
而且其实我们从画面中还可以观察到,除了她,其他的人也都是笑脸盈盈,这说明这次活动进行得很愉悦。
那么,这能够说明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姐注意到,有一部分朋友认为,“这样的交流并没有什么意义,就当他们去玩一次吧”。
不过,三姐个人倒是认为,除了“硬”手段之外,我们也要有“软“手段。
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文化的作用,不要忽略了交流的作用。
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年轻人啊!
试问,这位台湾的女生,为什么要来机场迎接?
其实,我们从她的话语中,以及她的表态中可以看出来,她可能并不是为了马龙而来的。也就是说,她的心态不是“追星”,而是迎接自己的朋友。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她们到北大的时候,才不过待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可是,就是这么短的交流时间里面,她们已经把北大的师生们,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而且,其实这一次过去的,可能并不是上次迎接她们的那一批,而这两批不同的人,为什么她还要把北大过去的人当做朋友?
这是因为,她认可的不是上一次与之交流的那几个个体,而是北大这个群体。不仅如此,我们再深入一点,她真正认可的,也不止是北大,而是我们这个大的整体。
因此,不管这个团队里面有没有马龙,她都会来迎接,这就是一种认同感。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否体会到了这种交流的重要性?
其实,这些年轻人很多都没有接触过我们,因为她们很多都是“80后”,乃至“90后”和“00后”。而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接触时间里,她们就愿意与之成为朋友?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我们的文化是一样的,我们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和熟悉感。
因此,文化的力量,交流的力量不容小觑。
而且,她们还可以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在她们的带动之下,我们看到也有不少的年轻人过来这边游玩,并且把自己的经历拍成了视频,写成了文章传回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对岸的网友们应该都在感叹:这怎么跟我们听到的,都不一样?
这就是交流的作用!
所以,三姐注意到我方的很多网友,对这个女生,都竖起了大拇指。
很多人都在说:“很好,我们一家亲,支持年轻人互相交流,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为这位女生点赞。”
话到结尾,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距离完成这份我们共同的事业,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