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野史当中记录有这么一件事情,宋朝期间某地暴发山洪,待洪水退去,有拾柴者从山涧冲出的枯树洞中发现一个“死人”,逐报告了官府。
只见此人长发掩遮着全身逶全在洞内,指甲弯曲很长;待人们将其从洞内拖出时,此人却睁眼开口说话了;这令众人十分惊讶!
原来此人是个和尚,几十年前随师兄到此山寺庙中与同修论法;期间此人内急,出门方便之时看到此树洞,好奇便钻入洞中打坐,不知不觉间几十年过去了……
——
南怀瑾也讲过类似历史记载“枯禅”的见闻,仅是以一种“博学广闻”的形式说出博得一笑而已,但并没给出什么见解❗
如果南怀瑾的禅坐有了境界,有了感应,这种施教的机会,实在是不应该浪费啊❗
“枯禅”是因何失误而得❓南怀瑾并没有因此“野史故事”讲出可信服的原因❗反倒是说出了禅坐要“静到极致”,这种致人诱惑“枯禅”的因子 为静坐要领的话❗
如此这般,南怀瑾还能让人信服吗?他是什么样的静坐境界呢❓
他只不过是记性好,多看几本书,言语表达强,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