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还是告别?那些资深媒体人去哪了?

摩羯商业评论 2019-04-27 21:05:35

1996年-2001这5年,中国的媒体——现在只能被称为“传统媒体”——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段。

从这一年开始,不但地方卫视分分上星,平面媒体如《新周刊》、《财经》、《中国新闻周刊》、《IT经理世界》、《互联网周刊》、《京华时报》、《北京晨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等,还有曾经卧虎藏龙的天涯论坛、西祠胡同,都创办于这个期间。

那是一个鹰飞鱼跃,新闻工作者物质、精神都极大丰收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记者职业是很多高干子弟的选择,不用坐班,头上有光环,收入还高。一位媒体前辈不久前跟我们一群人说,2000年,他在单位的收入加上兼职稿费,每月两万元。而当时北京的平均房价是3000元。

在20年后,特别是2017年、2018年、2019这三年,很多媒体迎来了自己的20周年,而很多媒体在自己的20周年中死去。

2008年9月11日, 《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发表了一篇《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报道。该报道声震庙堂,引发了乳品行业的大振荡。那是该报历史上最风光的时刻。

然而,8年之后的2016年最后一天,这家报纸嘎然而止,宣布停刊,其公众号更名为“澎湃视频”。《东方早报》享年13岁。

紧随《东方早报》,大量位于北上广的曾经的知名媒体,都纷纷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遍布全国的都市报,则几乎每个月都能传出停刊的消息。

停刊之后,报刊大部分人员都做鸟兽散,只有少数如《东方早报》、《北京晨报》这样的媒体,会在集团内部实现某种程度的岗位平移。

在近些年的停刊潮之中,气氛最悲伤,也是最让同行惺惺相惜的,当属华商晨报社长、总编辑刘庆在2018年12月29日发表的停刊感言。

他先是回顾了这份报纸的辉煌历史:

“曾经我的面前有上千人,这张办了十八年的报纸,曾创下过一天广告400多万元的纪录,年广告收入近3亿,最高时发行量50万份。连续三年的裁员,现在,晨报还在工作的员工一个小会议室就坐满了。”

在感言的最后,刘庆写到:

“我说,都走吧,要是关灯实在难受,怕黑,那我们就不关灯了。这是我在华商晨报的社长和总编辑任上做的最后一个决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使是曾经的无冕之王们聚集的地方。

其实,一家市场化媒体也是一家企业,记者也是职场中人。一个职场常识是:在一个行业从事3-5年的工作,其资历就已经比较有价值,而其也到规划职业道路的时刻。新闻工作者也不例外——到底是利用多年来积累的人脉实现职场转型?还是选在在新闻赛道继续深耕?

摊主的经验分享

有很多人问摊主,为何给公众号起名为“大望路边摊”?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大望路在传统媒体时代就是北京媒体扎堆的地方,摊主入行的第一家媒体,就在大望桥旁的SOHO现代城,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里媒体扎堆的趋势更为明显。此外,作为北京CBD的东部边缘,大望路还有着某种都市文化的标签意义,这点以后我怕会找机会专文评述。

摊主在媒体行业从事十余年,关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的职场经验积累和时代主题思考。这篇文章权当分享。

作为极客公园和《商业价值》的创始团队成员,摊主自己转型于2013年底。

当时,还在虎嗅供职的潘乱,写了一篇小道消息报道:《记者节,记者都去哪了?》列举了包括摊主在内的很多媒体人,在记者节之前纷纷转型、切换职业赛道。

记者转型每年都有,而2013年的这个话题格外热,这是因为,继微博撼动了中国的新闻传播形式之后,2012年底诞生的微信公众号,彻底改变了中国的信息传播链条。

以前辈为鉴,下面,摊主将列举一下自己在科技/财经媒体领域,曾共事或相识的新闻人,他们后来的职业路径选择和成就,希望对现在仍然抱有新闻想,却对职业规划有迷惘的新人以参考和帮助。

方向1:转公关

在中国的商业发展史里面,科技行业是继外企之后,第一批设置公关岗位的企业群体,并在20年的时间里把PR的概念普及给了全社会。

媒体与公关,本来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所以加入跟自己曾经有过交集的企业做PR,也是大部分媒体人的选择。

公关位置做的最高的,是位列阿里战略委员会的王帅。阿里巴巴的王帅曾经在《齐鲁晚报》供职,2003年加入阿里巴巴,位列阿里战略决策委员会的帅总,毫无疑问是媒体人转型公关的最高峰。在他之下,曾经供职于《中国企业家》的陶然,在阿里巴巴的最后职位是副总裁,是仅次于王帅的第二高峰。

目前来看,在媒体转PR这条路上最有希望赶超陶总的,是曾经供职于《互联网周刊》的李亮。从用友、360再到今日头条做负责公关的副总裁,亮总的职场高光时刻已经指日可待。

比他们晚一辈,与摊主的媒体从业阶段差不多同步的徐洁云,则是媒体转型公关的另一个非常优秀的案例。潘乱写的《记者节,记者都去哪了?》之中也提及了老徐。在去年小米上市前后,徐洁云成为了小米集团的公关部总经理。圈里都知道,以社会化营销见长的小米,它的PR不止996。5年辛苦付出,曾经长发飘飘的老徐求仁得仁,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陶然 李亮 徐洁云 王以超)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专业的王以超,是科技圈的风云人物,以职场走位飘忽闻名。曾经供职于《财经》的这位才子,转型之后是科技圈公认的公关大咖,其目前供职于华米科技担任公关副总裁。是媒体转公关这条路上的第四座高峰的有力竞争者。

当然,这条路上也有转型公关之后又回到媒体行业的人,为数也不少,摊主就是一个例子。

方向2:转产品/投资/市场/

媒体人转型后,不选择切换难度较小的公关道路,而选择加入相关企业或机构,从事投资、产品或运营工作的道路,这样的人不算多,但他们共同点都是有着在文字创作之外的天分和才华,往往都成就斐然。

我的前同事夏勇峰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2013年,他在我之前率先转型,担任小米的生态链部门总监,如今是小米的副总裁,是名副其实的名企高管。

投资方面,成功典范是《IT经理世界》的记者李娜与李黎。前者转型后加入云峰基金,后来成为合伙人,李黎后来则加入华兴险峰担任副总裁,并在2017年宣布成立嘉程资本。两者在媒体阶段都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商业报道,转型后则都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历史机遇,成为了投资圈的大咖。

(李黎与李娜)

在两位优秀女性投资人之后,作为他们的晚辈记者,曾在搜狐任职的王华东,转型4年便成为经纬创投的合伙人,29岁陪唐岩在美国敲钟。一时传为美谈。

值得一提的还有投资圈里知名度抬升很快的风云资本。合伙人张大峰与侯继勇,都曾经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知名记者,侯继勇甚至被称为是从事科技记者时间最久的人。在投中2018年度评选出来的“早期投资机构Top10”榜单上,风云资本紧随创新工场名列第二。

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普遍把公关部门视为大市场部门的一部分,但其实两者涵盖的内容其实并不一样。特别是在电商企业,市场部就是销售部,负责着流量变现重任。在这方面,由《南方日报》转型加入阿里巴巴的陈亮,成为了媒体人转型大市场工作的最光荣典范。其目前担任蚂蚁金服的CMO工作,可谓责任重大。

方向3:加入创业(非媒体/公关/投资方向)大潮

其实,1996年开启的新闻媒体黄金时段,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众神殿”时段。

好几代记者,都是通过在一线近距离接触了科技大佬之后,产生了创业的冲动。其中的一些名记有了大成。

前些日,因视觉中国风波,而再一次被媒体频繁提及的李学凌与柴继军,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二人都曾就职于《中国青年报》。当时,有“互联网四大名记”之说,李学凌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李学凌在网易科技频道主编岗位的后辈,唐岩创办的陌陌,是中国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社交App,在其后,这样的案例已是凤毛麟角。陌陌至今仍处于营收增长通道,不得不说是一个社交创业的奇迹。

比上面几个晚,曾经供职于《IT经理世界》的周源,创业后的第一个方向本来是数据挖掘。在努力了近两年而被迫放弃之后,他创办了知乎。爱范儿创始人之一的黄继新,和摊主的前同事成远,都是知乎的早期员工。

很多人都知道《IT经理世界》与《商业价值》的关联。作为常年有交集的一群人,摊主的前同事胡玮炜,成为了比周源更具明星效应的创业者。摩拜在4年时间里纵横捭阖,胡阿姨(在我们编辑部内部的昵称)行迹往返于庙堂,遍及于世界,而摩拜的结局也比OfO好很多。玮炜已经不枉此生了,让摊主万分钦佩。

(《商业价值》与极客公园全家福,摊主在哪里?)

在微信公众平台横空出世之后,第一个开个人自媒体帐号的,是在《21世纪经济报》做记者的曾航。他与摊主在转型后供职于同一家公司。有一次我到他办公室聊天,看到他办公桌上遍布的军事手办,很是吃惊,因为在印象中这位兄弟并非喜爱谈论战争与国际政治的人。

事实证明我错了。一年之后,我们兄弟俩各奔东西。如今曾航创立的军武次位面,已经是国内第一军事视频媒体,获得了很多投资,并且成为了中国青少年军事科普的标杆企业。

方向4:继续在媒体赛道深耕

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相信,绝大部分记者都会选择在媒体这条赛道上终老,就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但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微信,改变了这一切。

然而,虽然与摊主从业时间差不多的媒体人都已经切换赛道,但仍然有些媒体人选择了在媒体赛道深耕。

比如近期以女权主义者出现,因声讨刘强东而成为焦点的赵何娟,就是代表。2011年冬天,赵何娟与摊主同期获得搜狐的IT新闻奖。摊主认为,不管赵何娟的个人观点与风格如何惹来争议,她都一位在原有领域持续深耕的优秀媒体人。

赵何娟创办的钛媒体是典型的机构媒体,而在2013年之后,传统媒体人开办自媒体自己做老板,则更为普遍。只不过,随着时代演变,“自媒体”这个词已经开始变得模糊,大部分自媒体也都在朝机构化发展。但坦率地说,在生存压力之下,软文必不可少。而能够持续贡献优质内容,甚至不逊于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这样的“自媒体”还是很少的。

在摊主的印象中,由原供职于《新京报》的吴立湘创办的“娱乐资本论”,由原供职于新浪的孟鸿创办的“量子位”,都是其中优秀的代表。至于“新世相”和自前年始异军突起的兽爷,则更不在话下。

他们的名利双收,也证明了: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只要有媒体人理想并通过组织化、专业化去实现,都可以作出令人钦佩的新闻人成就。

结语

坦率地讲,随着优秀的媒体人陆续出走,传统媒体培养出一名优秀新闻人的概率越来越小。

而大部分新媒体往往又是追求短期效益,追求ROI,这也让刚毕业怀抱新闻理想的新人心生迟疑。

其实,业界不光是有很多优秀的媒体人,在坚持输出不逊于上个时代质量的优质内容,而且还有了今日头条“金字节奖”这样的新时代的光荣榜。

近年来,乌龙新闻越来越多,包括《新京报》这样的优秀媒体,都避免不了每年出两条乌龙新闻。这说明,越是媒体碎片化的时代,越是追求信息传播速度的时代,越体现出了新闻报道基本功的重要。

所以,有志于投身新闻行业的人,非常有必要在传统媒体修炼基本功,有必要在资深媒体人调教下树立正确的出发姿势,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复杂的媒体环境中利于不败之地。

于是,Boss直聘在这个春天里推出的媒体招聘节,给整个新闻行业搭建了一个春机盎然的平台。

在这些参与媒体招聘节的媒体列表里,既有传统媒体,又有新媒体;既有科技、财经媒体,又有综合媒体平台。给有新闻理想的新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职业通道。

Boss直聘以“找工作,跟老板直接谈”的口号闻名于世。相信,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公司老板,比新闻行业的媒体老板更愿意跟新人直接谈的了。

别犹豫,也许你就是未来的名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