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在《过秦论》中曾表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也即在贾谊看来,秦始皇是“奋六世之余烈”,这才一统六国,建立秦朝的。那么,问题来了,这里面的“六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对于秦朝的建立,各自又有什么功绩呢?
一、秦孝公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一说秦氏),《越绝书》作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即位之初,秦国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诸侯国之一。比如当时的魏国,就攻占了秦国的河西之地。正是因为遭到了魏国等诸侯国的屡次进攻,促使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不断增进农业生产。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对外扩张的条件了。当然,秦孝公在位期间,因为秦国的国力刚刚得到增强,所以对外扩张的幅度不是太大。不过,不管怎么样,因为商鞅变法这一个功绩,秦孝公就已经为秦灭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秦惠文王
如果说秦孝公的主要作用是垫底基础,那么,秦惠文王在位期间,秦国无疑可以开疆拓土,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了。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姓,秦氏或赵氏,驷(一说名“骃”),栎阳(今陕西省阎良区)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即位之初,就除掉了商鞅。不过,秦惠文王并没有废除商鞅变法的内容。对此,在笔者看来,秦惠文王这么做,固然有私人恩怨,但是,这也是因为商鞅功高震主,已经威胁到秦国君主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秦惠文王必须果断铲除这一威胁。而秦惠文王的这一做法,显然也为秦始皇嬴政后来除掉吕不韦等权臣提供了参考。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秦惠文王在位时,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汉中,这促使秦国的疆域扩大了一倍都不止。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时年四十六,谥号为惠文,葬于公陵。对此,在笔者看来,经过秦惠文王这位的努力,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一流强国了。
三、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赵氏,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受到影视剧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秦武王是一位只喜欢武力的君主。不过,在笔者看来,虽然秦武王的在位时间只有四年左右。但是,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秦武王连横魏秦、联越制楚、平定蜀乱、设立丞相,也即他还是取得了不少成绩的。特别是平定巴蜀之地的叛乱,这促使巴蜀之地逐渐发展起来,乃至于为秦国贡献了粮草等物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充足的后勤物资自然是非常关键的。
四、秦昭襄王
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名则,一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在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也即不仅是秦国,也是战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众所周知,对于战国时期,总共不过200年的历史,而秦昭襄王一个人的在位时间,就达到四分之一左右了。
在此基础上,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的历史。一定程度上,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几乎重创了所有秦国一统天下道路上的强敌,比如赵国、楚国、齐国这三大强国,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走向衰落的。对此,在笔者看来,秦昭襄王可以说是把商鞅变法的成果发挥到最大程度了。
五、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嬴柱(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50年11月14日,嬴姓,赵氏,名柱,又名式。亦称安国君,是秦昭襄王的次子。秦孝文王于公元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行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秦昭襄王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就去世了,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但是,秦孝文王并非一点功绩都没有。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秦孝文王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厚赐宗室亲戚,开放苑囿游乐。因为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国力都发挥到了极致,也可以说比较疲惫了。因此,秦孝文王采用了安抚和柔和的手段,以此避免秦国内部发生叛乱。
六、秦庄襄王
最后,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或秦氏,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庄襄王即位后,命蒙骜伐韩,韩国被迫割让成皋、巩等地。秦国的地界延伸至大梁,初置三川郡。在此之后,秦庄襄王又攻打魏国和赵国。一定程度上,秦庄襄王在位期间,将进攻的目标放在了魏赵韩这三国身上。经过秦国大军的再次进攻,不管是韩国还是魏国、赵国,都已经元气大伤了。
所以,在笔者看来,秦庄襄王对于三晋的猛攻,无疑为秦始皇开始秦灭六国之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在秦灭六国之战中,魏赵韩三国可谓是首当其冲,是秦国首先要解决的对象。综上,我们并不否定秦始皇嬴政的过人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嬴政之前的六位国君,确实为秦灭六国铺平了道路。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