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岁的小李(化名)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每天周旋于堆积如山的项目中,咖啡一杯接一杯,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看着隔壁工位的同事,年纪轻轻就保温杯不离手,每天准点下班去健身房,还严格遵循着少油少盐的饮食。小李心里满是不屑,常常跟旁人打趣:“养生那是老头老太太才操心的事儿,咱正值壮年,身体扛得住,现在就养生,太早了吧!再说了,只要每天睡够了,能有啥大毛病。”
可最近,小李却有些笑不出来了。
持续的高压工作让他频繁失眠,即便勉强入睡,也是噩梦连连,早上起来脑袋昏沉,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去医院体检,报告上的问题更是让他心头一紧:颈椎变形,血脂也偏高了。与此同时,那位坚持养生的同事却总是精力充沛,工作之余还能学习新技能、参加社交活动,每天容光焕发。
小李这才意识到,健康并非取之不尽的资本,衰老与疾病或许正悄然潜伏。
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习惯,可能正藏着延长寿命、拥抱健康的密码。究竟养生该何时起步?又有哪些关键的生活习惯值得关注?
养生,从多大开始合适?在探讨如何延长寿命和实施养生策略的过程中,许多人困惑于何时开始最为适宜。实际上,养生的实践不应局限于生命的某个特定阶段,而应视为一种贯穿一生的持续过程。每个生命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养生重点,这些重点不仅基于年龄的变化,还深植于医学原理之中。
首先,从生命的初始阶段——婴幼儿时期,养生的种子便已悄然播下。
这一时期的营养供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母乳,作为婴儿最理想的食品,不仅提供了必需的营养,还含有免疫球蛋白。这些成分能够加强婴儿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减少疾病的发生。随着婴儿逐渐成长,引入多样化的辅食如含铁的米粉、蔬菜泥和肉泥,可以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
其次,进入儿童与青少年时期,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和发育阶段。
在这一阶段,确保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是关键。
如牛奶、鸡蛋和鱼类等优质蛋白源,为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必要的构建材料,支持肌肉、骨骼及大脑的发育。
同时,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应选择全谷物,其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和稳定血糖水平。而且,定期的体育活动对于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和提升心肺功能至关重要,为成年后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再者,成年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养生的重点转向维持身体机能和应对压力。
不规律的作息和长期的熬夜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如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导致睡眠障碍和免疫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开始衰退,新陈代谢减缓。
因此,定期体检变得尤为重要。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如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减缓肌肉流失,维持基础代谢率,防止脂肪堆积。
此外,老年阶段,养生的主要目标是延缓身体功能的衰退。
尽管睡眠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深度睡眠减少,但保持规律的睡眠仍然非常重要,有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和太极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降低跌倒风险。
饮食上应遵循易消化和高营养的原则,确保钙和维生素D等充足供应,以预防骨质疏松和减少骨折的风险。
总之,养生是一场贯穿一生的马拉松,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需求和策略。
通过科学的营养、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从而延长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注重以下8个生活习惯,或能增寿24年!良好的睡眠只排倒数第二在探寻健康长寿之路的旅程中,我们常常忽略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细微处的“宝藏”,殊不知,不起眼的生活习惯竟蕴含着开启长寿之门的密码。
关于“8个生活习惯,或能增寿24年!”的说法其实来源于2023年7月份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卡尔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营养学会年会《NUTRITION 2023》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美国百万退伍军人计划队列中719147名参与者的相关数据,发现:对于男性来说,遵守健康生活方法的人群比没有遵守的人平均寿命延长23.7年!女性的话,平均寿命延长时间略短于男性,为22.6年。
不过,大家发现了没?
这样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好比数据来源单一,仅来源于美国百万退伍军人计划队列中,再者,关于变量的控制是否足够精准呢?
也就是说,该项研究结果也只是一个方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刨除“延长多少年寿命”这一点来说,其中的健康生活方式仍有很大的可取之处。
1、坚持适度运动,堪称活力的“永动机”。
规律的运动之所以能够成为延长寿命的得力 “助手”,原因是多维度且相互关联的。
从身体的生理机能层面来看,心脏在运动刺激下变得愈发强劲。这可不只是简单的心跳有力,它直接关联着全身血液循环的效率。
当心肌收缩力不断提升,血液能够快速且充分地抵达身体各个末梢,为细胞送去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氧气与营养。细胞的活力得以保障,各器官功能自然稳定运行,大大降低了因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像是心肌梗死、脑中风这类致命疾病的 “发病土壤” 就被逐渐铲除。
同时,肺部功能的优化也不容小觑。
运动时呼吸深度与频率的改变,让肺部时刻处于高效 “工作模式”。摄取的大量氧气不仅满足当下运动耗能所需,还促使身体细胞处于富氧环境,线粒体产能效率飙升,身体能量代谢进入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强身体的耐力与活力,使人更不易疲劳,日常活动更加轻松自如。
代谢领域方面看,运动助力身体消耗多余热量,有效管控体重,避免肥胖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持续运动促使脂肪细胞加速分解脂肪酸,为身体供能,肌肉量也在锻炼中得以维持甚至增加。肌肉作为代谢活跃组织,越多就意味着基础代谢率越高,身体在静息状态下消耗的热量也更多,形成不易发胖的体质。
另一方面,运动对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显著。它能提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血糖平稳进入细胞被利用,降低血糖异常升高风险。运动还能促进血脂代谢,减少血液中有害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几率,从根源上守护心血管健康。
2、合理膳食如同为身体精心调配“营养魔方”。
其中,蔬果无疑是这场饮食盛宴中的主角。它们富含的膳食纤维如同肠道的“清道夫”,助力排便,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同时,各类维生素、矿物质更是细胞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小帮手”。参与人体众多生理过程,从能量代谢到免疫调节,无所不能。以菠菜为例,其富含的铁元素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关键原料,确保氧气运输顺畅。而橙子中的维生素 C 不仅增强免疫力,还能促进铁的吸收。
与此同时,严格控制糖分、盐分与油脂摄入至关重要。
高糖饮食宛如甜蜜的“慢性毒药”,易引发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失控,进而为糖尿病埋下祸根。过量盐分恰似隐匿的“高血压推手”,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升高血压。油脂超标则会让血脂飙升,血液黏稠度增加,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悄然形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4、戒烟、限酒,是与健康隐患的果断“决裂”。
关于这两点,医生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大家平时应该也没少听劝告!医生想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行动!可别听了,然后不行动,这样有什么作用呢?
5、培养良好的社交关系,是心灵的“避风港”与“充电桩”。
从神经内分泌学角度探究,长期处于孤独、压抑环境,身体会应激性地分泌大量皮质醇。这种激素虽能短期助力应对压力,但若持续处于高位,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使白细胞活性降低。身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大打折扣,患病几率显著攀升。
相反,经常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分享生活喜怒哀乐。大脑会分泌 oxytocin(催产素),俗称“爱的荷尔蒙”,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亲密感,让内心盈满幸福,为身心健康注入强大动力。
6、学会应对压力,是身体保持“稳态”的关键密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压力如影随形,恰似无形的枷锁,禁锢身体与心灵。长期慢性压力若得不到释放,身体会陷入应激“泥沼”。
从生理层面剖析,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HPA)轴被过度激活,肾上腺大量分泌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皮质醇一方面促使血糖升高,为身体提供应急能量,另一方面却抑制免疫系统,削弱身体抗感染能力。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为“战斗或逃跑”做准备。
可一旦压力持续,这些生理变化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引发失眠、消化不良、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松技巧,专注于当下呼吸,摒弃杂念,让身心深度放。促使 HPA 轴恢复平衡,减轻焦虑抑郁,让身体机能重回正轨。
7、规律睡眠,为生命“续航”提供能量源泉。
当夜幕降临,人体如同进入一场精密的“修复之旅”。
睡眠分为多个阶段,其中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尤为关键。
在深度睡眠阶段,身体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这对于细胞修复、组织再生至关重要。如同为身体各部位进行“夜间大修”,促进肌肉生长、骨骼修复,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快速眼动睡眠则与记忆巩固紧密相关。大脑神经元在此阶段活跃,将白天学习的知识、经历的事情进行整理归档,强化记忆。
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身体得不到充分修复,激素分泌失衡,生长激素减少,影响身体发育与修复。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升高,增加焦虑抑郁风险。
而且,免疫系统功能也会被减弱,易受病原体侵袭。
所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晚尽量保证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让身体在睡眠中休养生息,开启活力满满的新一天。
8、避免阿片类药物成瘾
关于这一点,医生也不过多展开了!
医生主要交代大家一点:服药一定要听医嘱,切不可盲目自行用药,关于用药不当造成的悲剧真的不少了,我们真的伤不起啊!
参考文献:
1、辛雨.8种健康习惯让你更长寿[N].中国科学报,2023-07-26(002).
2、社交广泛延长寿命[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