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别走体腔(身躯,胸腹腰背),远比走手足的正经更重要!
十二经别出处:黄帝内经《灵枢·经别》。
一般观点认为: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在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故有“六合”之称。
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从腘部分出,入走肾与膀胱,上出于项合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足厥阴经别从下肢分出,行至毛际,入走肝胆,上系于目,合于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足太阴经别从髀部分出,入走脾胃,上出鼻頞,合于足阳明经;手太阳、手少阴经别从腋部分出,入走心与小肠,上出目内眦,合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手厥阴经别分别从本经分出,进入胸中,入走三焦,上出耳后,合于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手太阴经别从本经分出,入走肺与大肠,上出缺盆,合于手阳明大肠经。
由于十二经别有离、入、出、合于人体表里之间的特点,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例如:十二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从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
但实际上,十二经别才是正经,而走于手足的“正经”才是真正的“经别”!
因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的核心器官!
“十二经别”络属五脏六腑,主五脏六腑之“气”(能量),是人体最核心的能量线路系统,而手足的“正经”只是主掌四肢运动等功能,并不是人体的核心功能。
那么,为什么古代把手足的经脉称为“正经”呢?很可能是因为手足的经脉容易被人识别和使用,比如按摩、针灸等,多数是用走手足的经脉穴位。
因此,笔者曾有专门文章论述过:走手中的经脉穴位,相当于人体的“检修口”,主要是造物主方便人类而设计的……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2023年10月25日
一篇短文,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对于文中所提示的方法,请深思、慎用。如遇疾病,建议寻找专业医师帮助。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的一点见解而已。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自助中医普及课程(非执业中医师的业余中医课程)
B、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C、经典系列:伤寒金匮解读-以经方逻辑贯通理解全书
D、实战系列:中医经方应用技巧-伊尹经方与仲景经方的实际应用方法
E、实战系列:中医经方拓展应用-中医经方、时方与针、灸等传统医术综合应用
F、实战系列:中医博通升华创新-深研生命科学、人体科学,博通医理,从容应用
G、医道系列:解读黄帝内经-通过解读黄帝内经传承医道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