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汉阳县怎样变出汉南、东西湖、蔡甸的?

鹄书说历史 2024-11-03 19:18:36

蔡甸区

汉阳区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鹄书认为唐朝诗人崔颢的这两句诗让汉阳这个地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也让汉阳这个地名多了许多诗意,得益于千年古郡县的历史和九省通衢的区位等因素,汉阳曾频繁地出现在古代文人名士的笔下:

李白有“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以及“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等佳句,两宋时曹勋写下了“汉阳树远江烟起,黄鹤楼空燕子归”,岳飞有“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名句;明朝的杨基有“黄鹤楼前汉阳雪,岳阳楼前洞庭月”;其中“会得此去汉阳不远,不然黄鹤楼前鹦鹉洲”写出了对汉阳县的思念和向往。

蔡甸区

作为武汉三镇之一,以汉阳的树为代表的汉阳文化为江城的底蕴增色不少;作为武汉市的两个母县之一,汉阳县见证了这座城市千百年来岁月交替的风云变幻,她最终在巨变之后演变成了如今的汉阳区、蔡甸区、汉南区和70%的东西湖区,因此也有了新的身份和更多的精彩;那这其中汉阳县又经历了怎样裂变过程呢?

东汉建武元年(25)设立沌阳县,《水经注·沔水》记载其因“处沌水之阳”而得名,县治下汊即今蔡甸区军山街道的蒲潭,辖区大致相当于后来汉阳县范围,这是汉阳地区首次设立独立的县级建制。

东汉末年沌阳县复为安陆县。

三国曹魏黄初二年(221),东吴在却月城(今汉阳区月湖一带)设立石阳县(又名石梵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石阳县更名为曲阳;永兴二年(305)曲阳县改为曲陵县,同时在在黄陵矶北面的槠山南侧复置沌阳县,同时将安陆县东境改设为滠阳县(辖今汉阳东北部);四年(307)沌阳县迁治于临嶂山(沉豆山,今武汉市蔡甸区城头山)。

隋朝·汉阳县

东晋建武元年(317)改曲陵县更名为沙羡县。

南北朝时,大明元年(457)沙羡县并入安陆县,天嘉元年(560)安陆县、滠阳县、汝南县并入沌阳。

隋开皇开皇十七年(597)沌阳县改名为汉津县,县治仍在城头山;大业二年(606)汉津县更名为汉阳县,因“汉津位于汉水北岸,依‘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旧例而得名;这片土地始得汉阳之名,至今已有1418年的历史。

唐武德四年(621)汉阳县的西境划入汊川县(今汉川市的前身),同时将汉阳县治移至鲁山(今汉阳区龟山西头南侧)并筑汉阳城;宝元年(742)沔州改为汉阳郡,汉阳第一次成为我国县级以上区划的地名;乾元元年(758)汉阳郡复名沔州,建中二年(781)沔州又改为汉阳郡;四年废汉阳郡后复置沔州,宝历二年(826)沔州被撤

五代十国时期又复了汉阳郡,后唐天成二年(927)改汉阳郡为武清军,后晋天福二年(937)南唐改武清军为武昌军。

明朝·汉阳府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武昌军被改为独立建制(不隶属于州)的汉阳军,治所汉阳县在今武汉市汉阳区,下辖汉阳县和汉川县;此时的汉阳所指的范围再次得到扩大,,管辖着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大约包括了如今湖北省的汉阳、汉川、武汉等地长江以西的部分地区。

北宋熙宁四年(1071)汉阳军被降为汉阳县,汉川县为汉川镇后并入,因此此时汉阳县的辖区是有所扩大的;元佑元年(1086)复置汉阳军,汉阳再次成为县级以上区划的名字

元代改汉阳军为汉阳府,辖境约为今湖北省长江以北、武汉市黄陂区以西、孝感和汉川以南、仙桃市以东地区。

明洪武九年(1376)汉阳府被格为汉阳州,四年后又恢复汉阳府,领有汉阳县和汉川县(今湖北省汉川市大松湖东南畔);成化初年汉水改道,汉阳城的位置变成了在汉水以南,依“山南水北为阳”之例,应改汉阳县为汉阴县,但因汉水上游已有汉阴县存在,为避免重名仍保留了汉阳县之名,这也是为何说汉阳差点成了汉阴的原因。

清朝·汉阳府

清朝的汉阳府有所扩大,增领了黄陂和孝感2个县、沔阳(治今仙桃市)1个散州、夏口(治今武汉市汉口以西)1个散厅;光绪二十五年(1899)将汉阳县汉水以北的汉口镇及周围数乡析出,设为夏口厅(与县的行政地位相同,治所在汉口)。

1912年废汉阳府存汉阳县,同时将夏口厅改为夏口县(治所在汉口)。1926年秋汉阳县城区被并入新设的汉口市,

1927年4月汉阳县城区与汉口市和由江夏县改为的武昌市合并为武汉市,这是三镇首次统一行政建制,也是汉阳与武汉市第一次形成隶属关系。

1929年武汉分治,汉阳县城回归汉阳县(另说改属汉口特别市)

1937年武昌与汉阳城区合并为武昌市,

1949年5月汉阳城区划入武汉市,同年6月成立武汉市汉阳中心区。

1950年1月汉阳中心区更名为汉阳城区,11月汉阳城区改为武汉市第六区;同年8月汉阳县人民政府从汉阳城区显正街迁至25公里之外的蔡甸镇,由此结束了汉阳县有县无城的局面

1951年汉阳县改属孝感专区,当年7月汉阳县巨龙岗、柏泉、三店、李家墩、汉水北岸胡家台以下地带划入武汉市三店区。

1952年武汉市第六区改称汉阳区,这次调整也拉开了汉阳县和汉阳区在武汉市境内并存的局面。同年7月武汉市三店区撤销,除李家墩交黄陂县之外,其余交归汉阳县。

1956年5月新滩区从洪湖县新滩口迁至邓家口,同年12月新滩区改称邓南区,仍属汉阳县。

1958年10月,与武汉市国营农场管理局合署的东西湖区成立(1961年2月至1973年4月之间曾撤销),此时东西湖区的76.4%面积是从汉阳县划出来的。

1959年汉阳随同整个孝感专署划归武汉市领导,次年汉阳县仍属孝感专区。

1975年汉阳县从孝感地区划入武汉市。

1992年9月汉阳县更名为武汉市蔡甸区,这个拥有1386年历史的千年古县从岁月的长河之中完美退场,汉阳区继承了汉阳县的千年地名底蕴,蔡甸区则继承了汉阳县的主题部分,因此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看,其实也算是汉阳县以另外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

从一个县到四个市辖区,汉阳县的历史进程不可谓不精彩;如今的蔡甸区下辖11个街道、1个乡:蔡甸街道、奓山街道、永安街道、侏儒山街道、大集街道、张湾街道、索河街道、玉贤街道、沌口街道、军山街道、沌阳街道,消泗乡,区人民政府驻地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知音湖大道;总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2.66万。

汉南区

历史上的汉阳县的地域幅员辽阔辽阔,除了汉口地区之外,她还经历多次缩减之后,辖区最终形成了今日蔡甸区的规模;武汉市方志馆对此有“从1953年到1979年,(汉阳)全县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先后划入武汉市和洪湖县”的记载,

1955年汉阳县的总面积为1831.55平方公里,同年3月将琴断口、黄金口、永丰、和平、关胜、江堤、快活岭等7个乡划归武汉市。

1956年汉阳县新滩区南部的7个乡划属洪湖县。

1958年7月汉阳县新滩区所属的宋湾、霍家、鲍家、白虎池、平坊等7个乡划入洪湖县;同年9月将汉水以北的胜利、新井、柏泉、三店、巨龙等乡划入武汉市成立东西湖农场;10月长虹人民公社在汉水以北的6个管理区划入武汉市改建为东西湖区。

1978年3月东城垸农场和汉南农场分别从汉阳县和东西湖农场管理局划出,成立了直属武汉市的汉南农场管理局。

蔡甸区

1979年又将邓南人民公社(不包括曲口乡)划出,后和原属汉阳县的东城垸合并,后来发展成武汉市汉南区。

撤县设区时以驻地蔡甸镇命名为蔡甸区,也符合我国区划命名的规律,蔡甸原名蔡店,这个名字虽然意境不算深厚,但也胜在有历史底蕴,她最早出现在南宋德祐元年(1275),据传是因为有一姓蔡的人家在汉江边渡口处开设一小店而得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汉阳县府认为这里离汉阳城很近,属城郭之郊,郊外应该称甸,因而改为蔡甸,其意为乃武汉畿甸之区。

其实除了蔡甸区之外,当初改名之时若可以用汉阳县的历史名称来命名也是极好的,如此要比蔡甸更有底蕴,比如改为汉津区、沌阳区、石阳区、曲陵区等名字;不过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蔡甸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和社会认同,作为市辖区的名字也有出彩之处,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 2024-11-04 17:22

    蔡甸只是镇的名字,居然取代了很多悠久的古称,三郊四县就属此名最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