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读史”之:解放军围攻锦州,廖耀湘迂回营口

二哥雨二 2024-11-08 02:12:31

1948年9月,解放军进攻锦州,大有攻占锦州,关闭东北大门的态势,正为济南战役忙得焦头烂额的蒋介石,电召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到南京,严令沈阳主力直出辽西径解锦州之围,并与锦西方向的东进兵团夹击锦州地区的解放军。

而卫立煌依旧是老调重弹,主张应俟关内增援部队解锦州之围后,渡大凌河,出沟帮子,向辽西地区前进时,沈阳主力才能西出与东进兵团会师。

蒋介石对卫立煌有态度,愤然待之,卫又托辞要和众将领商议,蒋介石早看出他在拖延时日,于是便派参谋总长顾祝同随卫到沈阳,亲自监督卫立煌执行西进作战。

卫回到沈阳之后,便立即召见了沈阳主力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谈话,只告诉他蒋介石的命令和自己的意见,以及他与蒋争执的简单经过,并没有告诉廖耀湘说蒋介石是如何发火的,廖耀湘更不知道蒋介石对于增援锦州的真实意图,是无论如何要保住锦州的。他仍然认为,蒋介石是要放弃沈阳,把主力撤退到锦州去的。其实,蒋介石严令要“保锦”,而廖耀湘却理解为,“撤沈、援锦”。

廖耀湘基于对蒋介石命令的“误解”,他觉得,既要撤退,就要瞅准时机,避免硬拼,做到“撤而不打、撤而小打”。所以,仍应执行他的“撤退营口、迂回作战”的方案,即:沈阳主力正应该利用东北解放军主力进攻锦州,辽南完全空虚的时候,由辽中往南,经牛庄一举袭取营口,然后再做他图。

廖耀湘认为,他的这一方案,才是最安全、最迅速、最容易而对尔后行动又十分有利的方案。他的理由是:

1、辽南空虚,解放军唯一的4纵,已经于几天前开往锦州地区。

2、集中迅速,此时,新1军就在辽中;新3军与第52军在辽阳;新3军为机动预备部队,可立即行动;第52军主力也可立即行动;位于沈阳地区的新6军与第49军一部,可以车运,以上部队,两天内均可到达、集中于辽中。

3、行程较短,由辽中以南经牛庄到营口只有一天急行军的行程,不可能遇到解放军较大阻力。

4、行动自如,既可从海上直接增兵葫芦岛,加入东进兵团,境援锦州;也可北出大洼经盘山、沟帮子、北镇以附锦州、义县地区解放军之侧背而击之;而翼侧有渤海与辽河下游之屏障,后方交通安全可靠。

5、补给容易,在营口可由海上得到充分补给,不再依靠能力极端有限的空运。

而对于廖耀湘提出的这一方案,卫立煌只能说是勉强同意了,因为他怕沈阳主力一走,沈阳、长春便会很快失守的,但从避免决战、保存实力上而言,确实又比蒋介石的直接出兵辽西,要好得多。但蒋介石对这一方案,并不同意。

最终,经反复争论,三方才达成妥协,先出兵辽西,如果不行的话,再撤退营口。然而,就在这样的争论中,战机早已丢失殆尽了,无论是撤退营口,固守沈阳,还是兵出辽西,都已经没有太多机会了。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