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读经典看 2024-09-27 13:42:59

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有"中国情人节"之喻。

关于七夕节,还有一个既浪漫又凄美的故事。

早时候,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

牵牛和织女相互爱恋,私定了终身。但王母娘娘不允许自己的孙女和牵牛星相恋;何况,在天庭里男女私定终身是违反天条的。

然而,牵牛和织女俩人始终是情不能已。王母娘娘盛怒之下,就将牵牛贬下凡尘,又惩罚织女没日没夜地织云锦。

牵牛被贬下凡之后,投胎于凡间民家,取名牛郎。

牛郎聪明、忠厚,就是命运多舛,父母早早过世,他从小跟着哥嫂一起过,日子过得很艰难。

后来,牛郎得到老牛星相助,瞒天过海和织女团聚,并生下一双儿女。

可是,纸里毕竟是包不住火的。

王母娘娘知道后,勃然大怒,派遣天兵天将下凡捉拿织女回天庭。

在老牛星的帮助下,牛郎挑着一对箩筐,里面坐着一对儿女,从后面追了上来。

牛郎追啊追,眼看就要追上了;可就在这时,王母娘娘驾着祥云赶来了。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划了

一下,——刹那间,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

这样,牛郎和可爱的儿女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四个人都哭得死去活来。

此情此景,连王母娘娘也不忍再看下去,她只得网开一面,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和孩子们的妈妈遥遥相望。

王母娘娘还下令,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他们一家四口可以团圆一天。

于是,七月初七那天,王母娘娘招来喜鹊,为他们搭起一座鹊桥,他们就在这座特别的桥上相聚。

在七夕那日,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甚至还能在葡萄架或瓜果架下听到呢喃细语声,那是牛郎和织女在天上说话呢。

后人对牛郎织女的故事的描述多得很,这里只列举二三:唐朝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宋朝女诗人李清照在《行香子·七夕》中云“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宋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甚广,这首诗是这样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七夕节,人们有晒书的习俗,这主要是防蛀防虫,这个习俗大概从西晋时期就有个。

传说那个时候有个叫郝隆的人,看别人晒书,就在太阳底下晾晒自己的肚皮,以表示自己满腹经纶,真是既幽默又风趣。后人便以“郝隆晒书”一词来表达一个人很有学问。

七月初七,很多读书人都要拜魁星爷,祈求“试”途遂顺、光明,因为这天是他老人家的生日。

魁星,极大多数中国人都认识,他是天界文官之首,专门掌管文章好坏和文运兴衰。

女人们喜欢在七夕拜织女、吃巧果。

女伴们在案前焚上一柱香,做过礼拜后围着桌子嗑瓜子花生吃巧果。

此时,有的或许已经把织女给忘了;有的则还惦记着她,朝着她的星座默默祈祷,希望可以嫁个如意郎君,或者越长越美啥的,直至夜半方才散去。

巧果也叫“乞巧果子”,样式繁多,但配料挺简单,主要是油、面、糖和蜜。

以过节的名义讨口福,也是中国人的一大爱好;可见,中国人是真的把七夕当成一个节日来过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