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古称武当县,是由十堰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江汉平原与秦巴山区结合部,地势高低悬殊,山地、河谷纵多,特别适合三线建设时期,三线厂的厂址选择原则,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上世纪六十年代,丹江口市成了三线厂的宠儿,包括国营3611厂在内共有“五厂一院”六家三线厂。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在丹江口市的大山深处,陆陆续续出现许多神秘的单位,这些都是三线厂,诸如国营3602厂、国营3607厂等等,相比起来国营3611厂面积最小,位于十堰市丹江口浪河镇的土门沟,地处丹江口市西南城郊位置,距离城区不远,只有不到40公里,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
土门沟是群山环抱中一块盆地,生产区建在盆地之间,外人很难入内,清一色的青砖大车间分布在灌木丛中,“闲杂人员不得入内”的标牌悬挂在工厂的各个角落。高高的围墙之外,便是3611厂的生活区,高高的宿舍楼,整齐的员工宿舍,成了附近农民围观的稀罕物。
国营3611厂距离国营3607厂不远,从地理位置上看属于兄弟单位,3611隶属于总后军需生产管理部,又名国营长城油料机械厂,是全国生产油料器材专业厂家,虽然不涉枪不涉弹,但属于三线厂,出于保密需要,也有自己的军工代号,国营3611厂,工厂于1968年开工建设,1970年建成投产。
国营3611厂是土门沟面积最小的三线厂,但有三线厂的光环,规模依然不小,厂区生活区连成一片,矗立在山沟沟的平地上,延绵几公里,包括员工宿舍、学校、医院、俱乐部等在内的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三线厂都有严格的保卫,国营3611厂也不例外,家属区都不说了,生产区域都是JF军执勤站岗,用戒备森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每天清晨,起床的军号声通过广播在工厂里响起,人们在广播声里睁开双眼,大人们一日的匆忙便从这一刻开始。他们拎着菜篮子去不远的菜场买菜,顺便带回早点,再唤醒上学的孩子,穿衣吃饭,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地走进子弟学校里,大人们也匆忙奔向各自的岗位。
当时厂子的规模及生活水平,让附近的村民十分羡慕。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工人似乎从不缺吃喝,每日下班后自行车上总会带一些生活物资。家属区内还有当电影院、卫生所、托儿所、学校、食堂、澡堂、市场、邮局、灯光球场、俱乐部等配套设施齐全。
遗憾的是,同多数三线厂一样,国营3611厂的辉煌并没有得到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缓和,军品订单减少,国营3611厂为了生存,“军转民”,生产民品不说,到1989年还被迫把部分车间搬迁到襄樊,原厂区变成丹江分厂,员工人数也从最初的几千人骤减到几百人,地广人稀,有点旧址的味道。
所以说国营3611厂幸福呢,老厂拆分的时候,几百名工人仍在继续老厂的辉煌,时至今日,已有三十多年过去了,工人已经退休不再生产,但他们仍然居住在丹江厂生活区,白天遛弯喝茶,晚上灯火辉煌,偶尔从青砖楼房飘出饭菜香,稍不留神,还以为又回到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
现在站在三线遗址当年的轰隆隆机器响的厂房安静了,当年的风华正茂的好人好马渐渐老去、当年喧闹的家属区已经人去楼空。这种反差是不是让人不由得想起“大江东去”“遥想公瑾当年”?
放眼望去,看到的只有满目苍凉,因久无人居住,这里的一切已毫无生活的气息,再无炊烟升起。楼前楼后的荒草丛生,处处写尽了她的沧桑与悲壮,只有那些楼房和断壁残垣的平房矗立在那儿,好像给你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红砖绿瓦,印着60年代痕迹的楼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好看,有些斑驳却很耀眼。生活区的楼房很有年代感,因为时间太久看起来些许破旧,但是却很干净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