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修禅不学教,如人盲摸象。"
这是出自他对一位弟子的教诲。
当时这位弟子日夜打坐,却始终不得要领。
一天他恭敬地向大师请教:"弟子每日坐禅,为何总觉得事倍功半?"
大师听罢,露出了意味深长的微笑。
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大师用"盲人摸象"的比喻,又揭示了修行路上什么样的误区?
话说南宋年间,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名唤智远。
他从小就对禅修产生浓厚的兴趣,听说永明延寿大师德高望重,便不远千里来到灵隐寺求法。
智远初到灵隐寺时,正赶上大师在讲经说法。
大殿里挤满了前来听法的僧众,他站在最后面,踮着脚尖想看清楚大师的面容。
智远听得入神,大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印在他的心里。
讲经结束后,智远迫不及待地向大师请求剃度出家。
大师见他诚心向道,便答应了。
从此,智远便在灵隐寺开始了他的修行生活。
智远性格执著,每日天不亮就起来打坐,直到深夜才休息。
他相信,只要坚持苦修,就一定能开悟。
可是日复一日过去,他不但没有开悟的迹象,反而觉得心中越发迷茫。
一天,正在打坐的智远听见院外传来阵阵诵经声。
他皱了皱眉,心想:"那些整天只会念经的人,怎么能体会到禅的真谛?"带着这样的想法,他更加刻苦地投入到打坐中。
在这期间,智远也看到不少同门师兄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有的在讲经说法时妙语连珠,有的在回答问题时机锋独到。
可他还是觉得自己在原地踏步。
有一次,一位同修问他:"智远师弟,你整日打坐,可有什么心得?"智远一时语塞,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件事让他很是苦恼。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修行要诀。
夜深人静时,智远常常坐在禅房里,回想自己这些年的修行历程。
虽然每日坚持不辍,但心中始终有一团解不开的疑云。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
这天,智远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来到大师的方丈室请教。
他跪在地上,将这些年的困惑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弟子不敢懈怠,每日坐禅,可为何总觉得事倍功半?"
大师听完,不答反问:"你觉得禅修是为了什么?"
智远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明心见性,证得菩提。"
大师点点头:"那你可知道什么是明心见性?什么是菩提?"
智远张口欲答,却突然语塞。他发现自己竟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大师见状,缓缓起身,从书架上取出一卷经书,轻轻放在智远面前:"你可曾读过这些经典?"
智远低下头,诚实地回答:"弟子认为只要专心打坐,终有一天会明白的,所以......"
大师没有责备他,反而讲起了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天竺国有六个盲人,他们听说大象非常奇特,便相约一起去摸象。"
"第一个盲人摸到象鼻,说:'大象像根柱子。'第二个盲人摸到象牙,说:'大象像根萝卜。'第三个盲人摸到象耳,说:'大象像片树叶。'第四个盲人摸到象背,说:'大象像张床榻。'第五个盲人摸到象腿,说:'大象像根石柱。'第六个盲人摸到象尾,说:'大象像根绳子。'"
说到这里,大师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看着智远:"你说,这六个盲人,谁说的是对的?"
智远陷入了沉思。
这时,大师话锋一转:"修行也是如此。如果不通过经教来了解佛法的全貌,只是一味地打坐,又和这些盲人有什么区别?"
智远听到这里,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他这才明白,自己这些年的修行,就像那些盲人一样,只是片面地接触到了佛法的一个部分,却以为那就是全部。
大师见智远有所领悟,继续开示:"佛陀说法四十九年,留下浩如烟海的经典,无非是为了让后人能够全面地理解佛法。修禅固然重要,但若不通过经教来指导,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即使走得再辛苦,也难以到达目的地。"
"经教就像一盏明灯,能照亮我们修行的道路。通过经教,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修行方向,什么是真正的觉悟境界。就像那些盲人,如果他们能看见大象的全貌,就不会各执一端,产生争执了。"
智远听得连连点头,忽然地想起自己曾经对那些诵经的同修所持的轻视态度,不禁面露惭愧之色。
大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慈祥地说:"禅教本是一体,就像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禅修让我们能够亲身体验佛法的真谛,经教则让我们能够正确理解这种体验。两者缺一不可。"
从那天起,智远改变了以往单纯打坐的修行方式。他开始认真研读经典,参加大师的讲经法会。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禅修也有了显著的进步。那些曾经困扰他的问题,在经教的指引下变得豁然开朗。
经过几年的修行,智远最终成为一位德学兼备的高僧。每当有人问起他的修行经验时,他都会说:"就像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修禅不学教,如人盲摸象。只有禅教双修,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圆融无碍。"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永明延寿大师的这句话也成为后世修行者的重要指引。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开悟的路上,需要全面地理解和实践佛法,而不是执著于某一种修行方式。无论是禅修还是经教,都是通向觉悟的方便法门,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融会贯通,相辅相成。
正如佛陀所说:"诸法实相,非一非异。"修行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佛法的精华,避免陷入片面理解的误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到佛法的深意,达到明心见性的究竟境界。
大师的这番教诲,不仅道破了当时智远的修行误区,也为后世所有求道者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它告诫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既要有躬行实践的精神,也要有博学多闻的智慧。只有禅教双修,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