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
从求学到工作,从伦敦至深圳,受那些富有历史文化底蕴、浸润着优雅庄重的古典建筑影响,身上兼具深圳女孩的理性高效,她的家自然地趋向线条分明、讲究非均衡的对称感、强调明暗关系与表现材料本身的质地、纹理,低饱和色彩雕刻着时间的痕迹,目光所及,处处体现主人的生活哲学。
借由经验的联想,艺术家将脑海里存在的记忆片段,通过艺术媒介的方式表现出来。玄关一幅画作,定格日落之后到天空完全黑暗下来的过程,其间会有一小时的入夜蓝,天空呈现深邃的、迷幻的幽幽蓝色。短暂的染蓝夜空,小镇的光也从微黄变成亮黄,形成强烈的明暗与冷暖对比,指向的正是回家的路。
这套十几年前的双拼房位于深圳湾,面积约为230㎡,依据目前生活状态把它拆除重建,将传统的四房打造成双套房的布局。项目落地陆陆续续近三年时间,合作过程中,彼此一起成长。作为她回国后的第一个自我场域的建设,意味着这是独立探索自我的开端,我们不希望家是模式化的拼贴。
厅的设计正好反映了这一点,传统厅的中心位消失,圆形地毯模糊了方位,家具根据场景自由组合,家的感觉依然是待续的状态。设计后卧室外是与香港遥遥相望的山海景观,开阔平静的海面时驻几条渔船,远处是连绵群山,眼前光景每天都不尽相同;公区窗外则是另一番景象,高楼林立的深圳湾展示着这座城市的蓬勃生机,充满希望的生命活力。
每到一处,我们总是在向自然学习,它们有自己的进化和生存智慧。西橱区被精心打磨过的石材用温润触感回应着手的抚摸,厚重中透着情感。餐台之上,一盏不规则的艺术装置式水晶灯悬吊而下,一颗颗挑选而出个头相近的水晶,在椭圆的金属架上随机组合,姿态呈现或明或暗的云朵状,轻盈通透又有体量感。
双拼房的梁处理是一个难点,如果隐藏起来吊平会影响整个公区的层高,于是通过弧形结构来削弱体块的存在感,尽可能地保留客餐厅原始层高。两侧区域的天花做成弧形悬浮吊顶,像穹顶往上延伸,古典简约,隐藏的灯带微微发出的渐变光晕,漫射于空间,通透而使整体显高也成为房子的特别之处。
屋主对各种香氛情有独钟,不同的味道是触发记忆之门的钥匙,气味也是搭配,表达着当下的情绪和心情,所以说,氛围即生活。壁龛一侧,是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为意大利灯具品牌Artemide设计的“IN-EI”系列灯具,它具有可持续设计方法的可折叠性,细微之光氤氲而出,颇有几分趣味。
与沙发构成整体,这把源于波斯语的“Sitar”单椅,其名意为“三根弦”,椅身以印度古典乐器为灵感呈现流畅的弧度,由白蜡木和航海绳索和谐的编织而成,编织绳采用拼色设计,不同视角层次都颇为丰富,遥远的故事渊源为现代设计带来了永恒的吸引力,同时为空间注入一抹灵动。
美是一种感知,它来自生活经历中的某个原点,微风吹过的草甸带给我们宁静与活力,犹如远方山上的绿色海洋,当遇到抽象记忆的具象化的物品时就会被吸引。理想主义的人对自然有莫名的好感,选用自然、包容、哑光的材质;最大程度地释放景观;不需要惊艳,克制且持久的耐看;寻求一切相关的黄金平衡点成为了我们的共同默契。
暗门之后的浴室有着大面积的开窗,尽情地吸收进明亮的自然光,浅色墙面材质肌底和弧形镜子光,可以让夜晚也一直保持柔和的光亮。这里是工作忙碌一天后洗涤身心的疗愈道场,也是晚上参加party前精致到发丝的重要一环,自我关照的意识形成,显然在成长过程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傍晚的魅力在于,它不是白日的白,也不是夜晚的黑,而是白与黑的交替变幻,混沌中将事物均匀地简化为统一的色调,使人更安静关注绽放出来的独特色彩,地域不同季节不同也会有非常多的变化,有时金的耀眼,有时彩的迷人,也有时蓝的沉静。傍晚像舞台剧的转场,我们可以不再扮演社会角色,而是享受自我。
内心一直追求某种持久永恒的东西,希望在设计中使用的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者不会觉得碍事成为负担,也不会因为不“时尚”而显得落伍,能够建构让人思考的、放松的、平静的空间,并且有重组的可能性,专注于生活本身,让更多的时间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深圳湾
项目面积:226m²
设计机构:懒猫创意空间
设计主持:王晨君、刘弯弯
设计团队:李晓青、郑晓东、吴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