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桅杆”:毛泽东超强战略预见力。

宝宝聊过去 2024-12-17 21:00:40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其超强的战略预见力在“看栀杆”的比喻中得到了生动体现。他善于从细微之处洞察未来,把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他对中国革命的科学预见上,也贯穿在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中。

毛泽东多次提到“看桅杆”的问题,他强调,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战略预见的重要性,即要在事物发展的初期就敏锐地察觉到其未来的趋势和方向。

在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局面,毛泽东从长远出发,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学预见。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红军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苏维埃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这一预见为后来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还曾预见中国的抗战要打七八年,这一预见在当时看来可能有些乐观,但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他的正确性。这种预见力不仅坚定了人民的抗战信心,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的战略预见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智慧和犀利的眼光之上。他善于调查研究,注重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做出科学的预见。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战略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看栀杆”战略预见力是他作为伟大战略家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能力不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和启示。

毛泽东多次提到看“桅杆”,把战略研判力作为干部的基本能力。

在海边眺望远来船只,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看桅杆”就是看到事物的先兆,就是战略预见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意即当干部必须学会善于发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这是大会会场

毛泽东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在七大主席台上。

毛泽东在七大致闭幕词—《愚公移山》。

1945年5月,毛泽东在七大作结论时说:什么叫做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

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这就是战略预见的本质和价值。

毛泽东认为: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的战略预见。

毛泽东提出军事有自身的运动规律。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

我之一方是比较地确实的。敌之一方很不确实,但也有征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这就构成了所谓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

毛泽东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

1946年,延安军民向毛泽东献金匾。

今天要把将来的事情统统描写出来,是不可能的。

1938年5月,他在预见抗日战争持久战时指出: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

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

但毛泽东论述的侵华战争性质、日本国内阶级矛盾、中日民族矛盾、日本和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矛盾,事实就按此论断一步步演进至终局。

这是八路军收复山海关

^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声明《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进行广泛的进攻。

1980年8月,邓小平在接受意大利记者采访时说:“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看栀杆”战略预见力是他作为伟大战略家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能力不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和启示。总结学习毛泽东的战略预见思想和实践,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5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