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两个时期,全世界的黄金、白银都在向中国聚集。一个是“丝绸之路”兴起,汉朝的丝绸、瓷器通过漫长的欧亚大陆桥,征服了罗马帝国的贵族审美。
另一个时期,则是“大航海时代”之后,清朝的茶叶征服了“日不落帝国”民众的味蕾。当遥远的伦敦市民,惬意地享受“下午茶”的时候,来自北美殖民地的白银在源源不断流向亚洲东方。
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白银支付率因此,清朝对大不列颠帝国,形成了恐怖的贸易顺差。中国茶征服了伦敦市民的味蕾,但英国的洋布却打不开中国市场。为了获得珍贵的茶叶,大不列颠与清朝的贸易中,白银占比最高一年高达98%。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中国茶的兴衰史:
中国茶的起源茶对中国人有多重要?一句“柴米油盐酱醋茶”,就道尽了生活的滋味。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神农本草经》
从先秦到魏晋,茶不叫茶,而是中国人的食疗药汤。“茶圣”陆羽编写《茶经》之前,中国人叫“荼”。而且食用方式很粗暴,就是清水煮沸,当作食物吃下,因此有“吃茶”一说。
到了唐代,茶的品种已经很丰富了。陆羽这个人嗜茶如命,他跑遍名山大川,钻研出了各种“吃茶”方法。茶的口感有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成为了风靡全国的饮品。
陆羽对茶的贡献有多大呢?当时的皇帝唐代宗,都专门请陆羽在宫中沏茶,并让他留在长安做官。但陆羽留下一首诗离开了,这首诗恐怕许多人也都耳熟能详:
不羡黄金盏,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
陆羽一首《六羡歌》,写尽了一代“茶圣”的风流。正是这种爱茶胜过爱做官的执着,让陆羽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道经典——《茶经》,让种茶、采茶、品茶真正成了一门学问、一种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长久以来,中国人对茶是怀有一种特殊感情的。
“茶”不仅是中国人的一种饮品,更是与中国文脉相辅相成的一种雅物。
“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中国人对茶的喜爱,唯有酒可以媲美。这两种饮品一刚一柔,塑造出了刚柔并济的华夏男儿。
中国盛产“儒将”,往往羽扇纶巾、温文尔雅的,才是最可怕的。比如:赤壁的周瑜、淝水的谢安,一茶一酒笑谈间,天地为之失颜色。
此外,品茶与生活有太多相似之处了。入口苦涩、细品清香,清香中夹杂着苦涩,正如人生之跌宕起伏。越是有经历的人,往往越懂得品茶,比如苏东坡: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苏轼《汲江煎茶》
苏轼不仅自己动手煮茶,还把黄庭坚拉下了水,彼此结成了“茶友”。在热爱生活的苏轼引导下,黄庭坚不仅喜欢上了品茶,还学会了以茶论道。比如,这首写给苏轼的“赠茶诗”: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
人生起起伏伏,正如茶之滋味变化,香中透苦、苦中含香。当少年得志的苏东坡,“乌台诗案”之后一路贬到海南,陪伴他的能有什么?一块东坡肉、一杯龙井茶、一壶杏花酒,这就是苏子瞻的清欢。
茶对中国文化有多重要?陆羽之前的李白、杜甫不算,那时口味太差。陆羽之后,白居易、元稹都写过品茶的唐诗,其中白居易尤为爱茶。
宋代更多,苏轼、黄庭坚、陆游、米芾等等,无数文人墨客为一口清茶而沉醉。“琴棋书画诗酒茶”,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自唐宋以来,中国茶与中国文化是分不开的。
中国茶的没落与复兴从宋代起,茶就融入了市民的生活。于是有了那句“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树最初为中国独有,后来部分移种到日本、朝鲜。
日本的茶文化发展较晚,但颇具特色。他们将茶打成碎末,热水浸泡而饮。这种“末茶”,在中国茶衰弱之后,又进入了中国市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抹茶”。
中国茶的鼎盛是什么时间呢?在清朝,但没落也在清朝。中国茶最高时刻,占据世界茶叶出口的92%,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中心。而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则是茶叶的主要消费国。
当时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洋布产量非常之高,就想用机器产品交换茶叶。但是清朝是典型的农业国,百姓自给自足,英国产品根本打不开中国市场。
于是,英国只好用美洲白银交换中国茶叶,白银交换率一度高达98%。这种贸易顺差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直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冲击了英国、法国在美洲的殖民地。
英国人无法从美洲获取白银,又想购买中国茶叶。为了挽回贸易逆差,他们用鸦片打开了中国市场。然后就有了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清朝通商口岸增多,茶叶价格已经在大幅度下滑。但是英国人仍不满足,他们又起了移植茶树到印度的想法。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选中了出身贫寒的植物园丁罗伯特.福钧,搜罗中国特有植物。鸦片战争后,“植物猎人”福钧潜入中国3年,先后移植走迎春花、荷包牡丹、蒲葵、栀子、玫瑰、金橘等多种作物。
为了获取更多的酬谢,福钧又在之后5年内,两次潜入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带走了多种优质绿茶,和福建大红袍,并在印度种植成功。
此后,为了使印度茶叶打开市场,福钧还声称:“中国人为了让茶叶更好看,烘焙时添加了有毒的亚铁氰化铁和熟石膏粉末。因此,中国茶叶是有毒的”。
由于英国人将机器用于茶叶种植之中,印度茶叶价格极低。再加上福钧在欧洲宣传,“中国茶叶烘焙有毒”。清政府赖以生存的茶叶出口,在1860年之后就有了竞争对手,并与19世纪末走向低谷。
一度占据世界茶叶出口92%的中国茶叶,在1903年下跌至33.09%,到1921年更是跌至8.79%。从茶叶垄断,每年上百万纹银的贸易逆差,到8.79%的三流茶叶出口国。中国茶叶出口的衰落,成了晚清财政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抗战爆发之后,大量茶区沦陷,1939年中国茶叶出口仅占世界比重的5.56%。抗战中后期,中国茶叶甚至一度从世界市场消失。直到抗战胜利之后,中国茶叶才逐步归于常态。
如今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黄山毛峰等中国品牌,才在品质上有了一定的竞争力。这就是陆羽《茶经》之后,上千年的中国茶叶兴衰史。但中国茶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以及茶叶世界竞争力的提升,仍然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