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对知识的认知出现了错误。打个通俗的比方,蛋炒饭虽然好吃,却并不是人人都爱吃,学科教育精神也是如此。
应试教育总是偏执的认为:学科知识学得越多越好,分数考得越高越好,全然不顾人的主观特长。以至于,当代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偏执和内卷,依然有人偏执的认为当代的应试教育方式是最好的。好比井底之蛙,一辈子认识只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完全看不到真实的教育到底是怎么样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按照国内的教育标准,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大学,语文几乎从不间断地学习,可是,除了背诵了一脑子一毛钱价值都不到的考试题和写作理论,可曾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又可曾读过几本像样的文学名著?毫不夸张地讲,即使当代的许多名师、语文老师一辈子也只是只读语文教材,名著读不懂不说,甚至读书就只想睡觉,更不要提及大量阅读和写作了。
国内的科学教育同样偏执,有几个科学家不大量阅读科学书籍、大量观察、实验、探索,只是一味在教室里做题成长起来的?
可以说,国内的教育把孩子们关在应试教育的小天地里十多年,除了往头脑里灌输了一大堆用处不是很大的理论,几乎很难培养实用性本领。读书探索的习惯都不用说,其他的学科精神更是完全忽略掉了。
试想一下,如果动物拥有了国人的教育思维,狮子不去学习捕猎、雄鹰不在天上飞翔、鱼儿不能在水里游,统统的也都关进教室背书、做题,按照考试分数排名次,那将会是怎样的动物世界呢?
归根结底,高考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从而导致了国人对于学科精神的领悟出了严重的认知障碍!
必须承认,当代的课程结构和班级教学模式全部都是学自西方的。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探索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反观国内的学科教育不过几十年罢了!然而,这几十年的时间,已经让应试教育在许多人的心里扎根很深,甚至有人轻浮地自认为国内把孩子们圈在教室里背书、做题、排名次的教育方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国内自古就有邯郸学步的故事,可是,有学步的比人家走了上千年的更会走的?这种可怜而又盲目的自高自大精神真是让人无语透顶了!
什么时候,爱好文学的可以不用在乎高考成绩,不用在教室里呜哩哇啦背书考试,可以全身心醉心于图书馆里读书、思想、写作;爱好科学的可以从小大量阅读科学刊物、不用做些华而不实的破烂考试题,可以大量阅读科学书籍,像爱迪生等一样在实验室里醉心于探索和研究了;拥有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特长的,可以更多的精力去发挥个人特长了……
或许,那个时候国内的教育不像是自以为是地教死书,而是真正的教育了!那时,或许离诺奖更近一些吧!
诺奖就是霉国西欧手中的搅屎棍子
中国的发展与诺奖有关吗?中国许多技术霉国都没有,获个诺奖只会使中国的科技人才自降身份或台阶。
中国的发展与诺奖有关吗?中国许多技术霉国都没有,获个诺奖只会使中国的顶尖科技人才自降身份或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