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王朱宇温:伯父去世时留有遗腹子,为何最终由他承袭爵位

钱越说史 2025-01-16 10:33:48

南阳城周边,突兀矗立着九座互不相连的孤山,人称九架孤山。这九座山距市区最远的达20公里,最近的约3公里,在空间分布上非常有意思,紫山居中,隐山、丰山、独山、蒲山居左,塔子山、磨山、羊山、遮山居右,形如圈椅。圈椅的左边,奔流的白河似锦带飘逸,圈椅的右边起伏的翠岗如卧龙腾跃,而繁华的南阳市区稳稳地安坐于这张大椅子中。共同构建出一幅山钟灵秀,水含柔情,城蕴神韵的和谐画作。

九架孤山与南阳城构建的和谐画面

居中充当椅背的紫山,位于卧龙区蒲山镇境内,南距南阳城区15公里,有大小山峰13座,广袤达25平方公里。此山物华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一座历史底蕴厚重的名山。据明《嘉靖南阳府志》载:“紫山,有汉末庞士元隐居处,遗迹有凤雏台。”也即此地是三国时期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的凤雏先生庞统隐居地。明代,唐王家族也相中了钟灵神秀的紫山,在山之阳修建家族墓地,自唐定王朱桱起,包括靖王、宪王、庄王、成王、敬王、顺王、端王、裕王在内的历代唐王,及诸多郡王、郡主等均长眠于此。据明一统志载,当时墓园规模庞大,气势宏伟,殿阁亭堂鳞次栉比,所以后人美其名曰“南阳十三陵”。

南阳盆地本就居天下之中,九省通衢,进可入中原下湖广,退可进伏牛上太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雄踞城北、扼守着宛洛通衢的紫山,更是南阳攻防的重中之重,兵焚刀削,古迹难存。明清鼎革之时,“南阳十三陵”便屡遭劫难;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两度为保卫南阳的重要战场;1948年,陈庚部为解放南阳曾在此与国民党第十三绥靖区司令王陵云展开过多次激战。当时,王凌云征调南阳、新野、方城三县牛车,扒出唐王陵区的青砖、石条,运往南阳修筑工事,整整拉了一个月,山阳残存的残垣断壁被清扫一空。

今天我们来聊聊,长眠于此,却屡遭后人侵扰的唐藩第六代王朱宇温,看看他身上发生过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文城王朱弥钳

朱宇温,生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为唐恭王朱弥钳的嫡长子,生母文城王妃杨氏。

文友看了这个介绍估计会一副问号脸,哪有夫为亲王,原配为郡王妃之理?可事实是阿越并没有写错,两者的身份也可以互换,究其原因,朱弥钳的亲王头衔并非正封,而是追封所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亲王冠服之嘉靖保和冠服

朱弥钳,生于天顺七年(1463年),为唐庄王朱芝址的庶三子,唐成王朱弥鍗(音tí)之弟,生母唐庄王次妃赵氏,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三月受封文城王。

《明实录》中关于朱弥钳的记载甚少,但《国朝献徵录》中不仅立有本传,连《唐成王朱弥鍗传》中都特地提及他的成就,可见他在文士之中名声极大,以至于该书作者焦竑对其推崇备至。

按《国朝献徵录》所述,朱弥钳“幼而温良,长乃硕茂好读书。书初读,即举其要,凡古今事变,及百家诸子,远迩洪纤,靡不究”。其事迹可分为贤孝恭谦和文学造诣两大块。

他封王出府就邸后,每日都会回唐王府给父王母妃(当指唐庄王正妃辛氏)侍膳问安,寒暑不辍,因此深受父母喜爱。父王母妃罹患疾病,则彷徨左右心急如焚,泣泪向苍天祈祷。去世之日,身形哀毁,出殡时徒步送葬三十余里,直抵紫山坟园,一路呼号不绝。

大兄朱弥鍗袭爵后,朱弥钳事奉恭谨,又友恤诸弟,兄友弟恭相处甚欢,为唐成王及诸宗室所重。国事有涉疑难者,唐成王皆会与其商议。文城王所言往往切中要害,为大哥所信重。

正德六年(1511),北直隶爆发刘六刘七起义,烽烟蔓延半个神州大地,河南属于重灾区。次年刘惠所部逼近南阳,一时间宛城大震。朱弥钳协助大哥指示南阳中护卫及南阳官军整军备战严加防御,也正因此义军方面多次尝试,却无法攻克南阳,只得灰溜溜的撤军他去,宛民赖安。

朱弥钳“平生雅尚俭素,不喜华美”,对宗室之中通过“千金饰裘马”、“买名姝”等炫耀抬高自己的行为极为唾弃。但有闲暇,喜与文士“觞咏”相交。

晚年,他专门开辟了一处花园,内中广植各类花草、秀竹,建有谦光等亭,一派花团锦簇。当然这不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是用于同文人雅士相唱和之地:“吾非躭乐,乃以待宾友、燕宗室,相与娱暮景尔”。也正因此,士大夫途经南阳,无不登门求见。

古人垂钓图

能让文人雅士信服,自然不是光靠地位和园子。朱弥钳本身便“工诗善草隶”,可谓诗书皆优,对外自号秋江叟,算是与文士平辈相交。他一生留有《谦光堂集》及《秋江词》若干卷。

“秋江”之名号则源自于他的一大喜好:垂钓。所作《咏秋江》的末句云:“霜后水痕清彻底,呼童整顿钓鱼竿”,算是他对这一生活情趣的真实写照。

大宗绝嗣,伦序入继

正德十一年(1516年),文城王朱弥钳薨逝,在位38年,享年54岁,朝廷赐谥曰恭靖,两个字都属于美谥,算是对他人生的最大肯定。

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朱宇温这位文城王长子,在正德年间明明已经满足条件,却没能获得册封,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才被新皇帝明世宗册封为文城王。

此时朱宇温年已二十有七,早已成家,就在他打算沿袭父王的传统时,唐藩内部发生巨变,深深影响到了他。

他的大伯唐成王朱弥鍗也是一位贤王,他为人正直,学富五车,在诗词、绘画领域颇有建树,诗词、绘画、行草皆称妙品,留有《瓮天小稿》,存世诗作有400余首。在位期间对宗室也多有约束,曾作《家教》若干卷,教导唐藩宗室一心向善。

这位唐王殿下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便是没有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求取子嗣,称笃信女巫,意图通过女巫之手改天换命,结果毫无用处。

嘉靖二年(1523年)五月初二,唐成王朱弥鍗薨逝,在位35年,享年64岁。许是老天怜其凄苦,临终前给了他一线虚幻的希望。宫人张氏传出有孕的喜讯,也算是让他含笑而终了。

唐成王膝下无子,大宗方面无人主持大局,需从旁系之中挑选人员暂理府事。可张氏又有孕在身,也就是说大宗一脉尚未完全绝嗣,但腹中的胎儿是男是女,能否成活都在两可之间。是以朝廷在选择理宗之时,必须小心行事,否者一个不好便会陷入尴尬境地。

南阳独山森林公园

理宗一职历来由郡王担任,以务求能镇得住本支宗室。此时唐藩有六家郡王世系在传承,分别为:定王系的新野王,宪王系的承休王和荡阴王,庄王系的文城王、郾城王和卫辉王。

再考虑到张氏腹中的胎儿为女宝,或胎死腹中,那么最佳方案是直接由理宗承袭爵位,是以理宗人选当出自庄王系。

唐庄王朱芝址共有五子,分别为:长子唐成王朱弥鍗、次子淅阳王朱弥鎈(音cuō)、三子文城王朱弥钳、四子郾城王朱弥鈱(音mín)和五子卫辉王朱弥鋿(音shǎng,《明史》误作朱弥銄)。

《明史·诸王表》称淅阳王朱弥鎈去世于正德五年(1510年),《弇山堂别集》则称“淅阳温僖王弥鎈,庄第二子。薨,寿五十。无嗣,以芝城王第三子镇国将军奉祀。”唐藩没有芝城王,所谓的“芝城王”极有可能便是文城王,也即朱弥钳的第三子镇国将军朱宇泓,出继给二伯,以奉其谥。

总之一句话,唐成王去世时,二弟淅阳王朱弥鎈早已亡故,且因无嗣,淅阳郡国已被除封,奉祀的嗣子无权继承爵位,更不可能让他担任理宗。

如此一来,文城王一系伦序最长,朱宇温这位王二代凭借这一优势,得以越过四叔、五叔,被朝廷任命为唐藩理宗,待张氏腹中胎儿降生后再做定夺。

“(嘉靖二年五月)辛未……唐王弥鍗薨,无子。命文城王宇温权理府事,候宫人张氏遗腹就馆,其奏处分。”(《明世宗实录》)

这个时间段内,朱宇温虽然表现亮眼,可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张氏,她可是肩负着唐藩大宗的所有希望。可等啊盼啊,眼瞅着七夕、中秋、重阳、冬至佳节一一过去,夏去秋来,冬落春又回,别说是正常的十月怀胎,即便是哪吒也该有点动静了,但张氏一直没有分娩的迹象。耐不住煎熬的唐藩诸人,找医生给张氏做了个细致的检查,结果发现她哪是怀孕了,分明是久病所致。

南阳潦河上游打磨石岩水库风光

发现事情大条了的承奉、长史等官立即上疏请罪,明世宗念他们维护先王心切,于嘉靖三年(1524年)九月降旨切责一番后便宽宥其罪。次月正式昭告由朱宇温承袭唐王爵位。

“丙辰……命唐府文城王宇温袭封唐王。温,恭靖王之长子,唐成王之嫡侄也。成王弥鍗无嗣,长史姚宗言以请。上命礼部会议。议得嫡侄承嗣,合于祖训,宇温当袭封。故有是命。”(《明世宗实录》)

嘉靖四年(1525年)十月,以成安伯郭瓒为正使,翰林院侍读叶柱章为副使,持节册封朱宇温为唐王,王妃赵氏为唐王妃。

儿子更进一步,父亲也得以凭子而贵,文城恭靖王朱弥钳被追封为唐恭王,文城王妃杨氏也进封为唐恭王妃。

此时宗室日盛,岁禄已成为朝廷难以承担之重,想方设法的在削减岁禄支出,小宗入继大宗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虽然朱宇温奏请按伯父在位时的额度发放岁禄,可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朝廷额定其岁禄时依然进行了削减,岁禄五千石保持不变,但发放的形式改作:三千石粟米、一千石粳米,外加一千石折钞。

贤王生涯

祖父、伯父、父王都是贤王,加上朱弥钳在教导子嗣上很有一套,择严师教导诸子,是以“皆检饬自励,颖哲茂成”。对朱宇温这位继承人,自然更为严格。他的贤王本质早在担任理宗之时便以显现。

新野王府与其同辈的镇国将军朱宇淡、奉国将军朱宇淙、朱宇濢、朱宇溱等人,平素为人贪淫,横行无忌,现如今唐王出缺,更是为所欲为,结果为朱宇温所劾,最终被废为庶人。

在明太祖的设计中,藩王手握兵权,战马是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因此诸藩旗下皆拥有大小不一的牧场,设有专门负责蓄养战马的群牧千户所。这一点一直得以沿袭,即便是削藩之后都没有废除,是以自宣德朝起之国的诸王虽然缺了护卫军,可群牧千户所和仪卫司依然属于标配。

昭苏天马浴河

就藩于永乐时期的唐藩,这一配置自然不会缺失。只不过相对于封藩西北的肃、庆、秦等藩,及在洪武年间获得大量西北草场资源的楚藩,立国南阳的唐藩草场资源多少显得有些寒酸,所蓄战马数量也不如上述诸藩,但挤一挤勉强还能挤出点资源来。比如土木堡之变后,朝廷缺人、缺粮、缺马,当时在位的唐宪王朱琼炟便于景泰元年(1450年)贡献过一百匹战马。

嘉靖中期,大明与蒙古鞑靼部爆发封贡之争。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对明朝“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当年六月,俺答汗率军犯大同。深受明世宗信任,被委以重任的大同总兵、咸宁侯仇鸾,畏敌如虎,竟想出重赂的方式让俺答放过大同,移攻他处,并以此请功。此举导致明军防备不足,让俺答汗得以声东击西,从古北口西侧的黄榆沟突破长城防线,杀入关内,兵锋直抵北京城下。

在严嵩及仇鸾的放纵下,明军坚壁不战,不发一矢,任由土默特人在城外自由焚掠,肆虐京郊达八日。饱掠之后,又得到明朝通贡的允诺,俺答汗这才由古北口出塞。此战堪称“土木堡第二”,因发生于庚戌年,史称“庚戌之变”。

战后,京师需要重建,人员粮草也需要调集,各种资源紧缺。朱宇温再次响应号召,捐献战马,获得朝廷嘉奖。

“(嘉靖三十年五月)甲午……唐王宇温、衡王厚燆各献战马助边,赐敕奖谕。”(《明世宗实录》)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月,朱宇温年及古稀,因平素有贤行,无论是在宗室之中,还是在南阳当地,都算得上德高望重,故朝廷特地赐敕奖谕。

唐藩宗室本身行事就比较低调,平时少有作奸犯科之辈,反倒是贤良时有闪现。受前后三代贤王的影响,朱宇温在期间,更是贤良辈出。

承休王朱芝垠因自幼被母妃焦氏宠上了天,为人无法无天,身为唐王二哥唐庄王朱芝址进行规劝,反被其羞辱,其后更是企图干掉二哥以绝后患,最终被革去爵位。后在大侄子唐成王朱弥鍗的反复奏请下才得以复爵,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寿终正寝,赐谥曰荣和。

嘉靖二年(1523年)其子朱弥鋠袭封承休王。朱弥鋠“性警敏绝人,喜儒雅,而善决断”,他知耻而后勇,一反乃父的行径,行事低调,为人和善,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尝汇古法书名曰《复斋集古法帖》,并著有《乐府复斋录》十余卷。连引领大明文坛变革、大名鼎鼎的前七子领袖人物李梦阳都对他赞誉有加,赠诗曰:“至人开后学,君子笃前闻。”

伏牛山风光

对他的表现,身为大宗之主的唐王自然看在眼里。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朱宇温将朱弥鋠的贤良德行奏秉朝廷。明世宗也很是重视,决定给予嘉奖。只是玺书未下,朱弥鋠便已辞世,朝廷赐谥曰昭毅。

另一个典型代表为朱宇温的四叔、郾城王朱弥鈱,这位老郡王在位长达一个多甲子,行事循规蹈矩,颇有贤良表现,为宗室所重。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恰逢其八十大寿,大侄子将其平素贤行上秉,报请把他树为宗室典型。明世宗欣然答应,遣使存问。

“(三月)壬子,诏遣使存问唐府郾城王弥鈱。唐王宇温奏弥鈱年八十,有贤行。故有是命。”(《明世宗实录》)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由私心决定的,属于人的本能行为,避无可避。朱宇温再贤,也是一介凡人,达不到圣贤的地步,所以有时也难免会有私心作祟。比如自己进封唐王后,意图让一家子鸡犬升天,嘉靖十七年(1538年)上疏朝廷为弟妹求取更高一级其爵位。却不想非但没能如愿,反而被朝廷数了典型。

“(三月)庚子……先是唐王宇温以文城王袭爵得追封,文恭静王为唐恭王。已而复请加封其弟镇国将军为郡王,妹县主为郡主。下礼部议部,臣言:‘追封亲王子女,祖训条章无加封例。苐正德中周、晋二府尝请得之。故王以近例请耳。’以加封非祖宗旧制,不许。仍饬礼部自今陈乞者,皆不得滥引毙事,依违具奏。”(《明世宗实录》)

阿越说

阿越在唐藩系列文章中曾提到过,受始封君唐定王朱桱影响,历代唐王身体多少存在问题,即便能长寿,也遭不住病痛的折磨,朱宇温同样逃脱不了这一规律。随着年龄渐长,他的身体机能日益衰退,病魔也开始附身。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五月,应唐王之请,朝廷专程派太医赴南阳为其治病。

中药当归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朱宇温再次因旧疾复发,向朝廷求援。结果礼部跳出来作梗,表示王府设有良医所,朝廷派御医胗视属于莫大的天恩,岂可蹬鼻子上脸。

“(五月)辛卯,诏覆遣御医视唐王宇宁疾。先是,王有旨疾请医,已遣御医往。至是复以疾请。礼部谓:‘亲王设有良医所,掌视王疾。其御医胗视系特恩,无再请者。’上悯王高年,为诸藩长老,特许之。”(《明世宗实录》)

这一记载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朱宇温晚年常年染病,以至于需要屡屡向朝廷求援,生活资料应当极差;其二,唐藩不愧为大明宗藩小透明,非常不受重视。亲王病重,朝廷施以援手属于常态,甚至有一年之内多次求援者,凭什么他藩可以,轮到唐藩就不行了,且类似做法非单只一次。

虽然明世宗力排众议施以援手,但有些事并非人力所能挽回。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七月二十七日,唐王朱宇温薨逝,在位36年,享年76岁,朝廷赐谥曰敬。谥法“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这是一个赞美德行高尚的美谥。唐敬王在位期间克勤自律、恭敬事上,对宗室也多有教导、约束,期间唐藩宗室很是安分恭良,没有冒出什么大的作奸犯科之事,反倒是贤良叠出,以“敬”为盖棺定论当得其所。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