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移动的院子

禾颜阅车烩 2024-04-23 01:57:30

【导语:文学置于汽车的温馨犹如润物细无声的伴随,它是人与车沟通的精神介质,是可以安放个体和家的载体,更可以是移动的院子。这正如杭州人喜欢在运河边上休闲,称“走运”;北京人把运河视为曾是“帝都命脉”,活的文物;而中原人则将运河当作古代中外交流的重要枢纽……悠悠万事,走读大运河。这是对“家”的致敬,也是每个人的“移动的院子”。】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没有赛那就没有眼前的这本《流淌于时间之上:文化名家走读大运河》。

赛那,是一款汽车,俗称家轿,即家庭轿车。赛那自问世起,就受到用户的青睐,专业人士的好评,收获了社会的认可。

赛那是家庭轿车的升级版。除了进化及出色之外,其可圈可点之处,是将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含蓄和内敛当作讲究的范例。客观地讲,这是将“移动的家轿”升级为“移动的院子”的一种认知,源自“量产幸福”的理念。深层次观察,它形象又生动地诠释了汽车的本土性,以及中国式生活的理念。

这是从未关注过的对家庭轿车的人文关怀,相对于浮躁的汽车传播和消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回顾不长的中国家庭轿车史,从对“家庭轿车梦”的追求,到拥有和普及,再到当作标签和符号化的消费狂欢,家庭轿车的异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攀比或跟风所滋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之一。这产生了引发焦虑,进而头痛却难以化解的“死结”。从仿效西方生活方式的盲目到追慕智能科技的虚拟无度,继而引发生存压力和生态结构的改变,深陷“硅谷效应”而不能自拔,沦为“一半是机器,一半是动物”。这种无序乱象,岂能不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赛那,“移动的院子”问世所引发的共鸣不再局限于汽车本身,而是家庭轿车属性的回归,家庭轿车有了“家文化”的支撑,其内核正如汪曾祺所说:“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一砖一瓦,一纸一墨一笔,记载着中国人的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兜了一大圈,付了不少学费,人们才意识到,向内的人生才是家庭轿车消费的本质。

“双辕车,乌篷船,山高路远。”

这是古代的出行方式。以千年大运河作为“家文化”的背书,赋予“移动的院子”的厚度,阐释“家是出处,也是归途”的终极情怀,也是每个人心目中的“院子情结”。从“大众之命,惟汴河是赖”的古代,到车路协同的当下,事实上并不遥远,就像奔流千年的大运河,今天依然能够对话,相互关照和呼应,让“移动的院子”有了古今“灵魂”上的响应。南北地缘文化就此打通,将“伦理文化”与“诗性文化”融合,构建起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中国式车轮上的生活美学,凸显魅力和涵养。

历经一年的酝酿和准备,以走读大运河的方式组织相关作家和名家梳理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变迁和人文历史,引入文学滋养汽车,落笔为文,以古为新,道行天下,这在中国汽车文化建设中还是首次尝试。在作家的笔下,“如果没有大运河,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单调与贫乏许多”。在历史学家看来,大运河是古代中国的“主干大街”,亦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及当下城市集群的雏形,富含市场、流通、网络等今天看来已不陌生的概念,恰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博大情深,显现智慧和强大的活水源头。沿着大运河一路走来,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大运河文明史,其实就是大运河城市的发展史。

以今天的眼光看北京和苏杭,回望扬州等名城古都,不难发现,大运河上漂来的这些城市,不只是繁华和富庶,还有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与农耕文化有所不同,早于西方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城市就拥有了现代城市的要素,呈现出开放和多元、包容的思维,孕育了泱泱大国的气质和雍容华贵的仪态,犹如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实用退场,审美登场。”

这是今天人们对大运河价值的重新认知,大运河由此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赛那借大运河试图阐释,汽车文明离不开源远流长的河流滋养起来的“家文化”,可以追溯到因出行诞生的各种交通工具。虽然家庭轿车的产生,揭开了现代文明的序章,促进了工业化的普及,加快了时代更替的步伐,但最终还是要有“院子情结”的推动,生活才能丰满,富有诗性,生命才有意义,具备价值。

《流淌于时间之上:文化名家走读大运河》是为赛那“立心”的读本,与赛纳产品并无本质的关联,但文化勾连,心有灵犀。这种看似的无用,却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点缀,反映了器物的“灵性”,并非高科技的智能所能替代,具有“无用之用”。

笔者相信,文学置于汽车的温馨犹如润物细无声的伴随,它是人与车沟通的精神介质,是可以安放个体和家的载体,更可以是移动的院子。这正如杭州人喜欢在运河边上休闲,称“走运”;北京人把运河视为曾是“帝都命脉”,活的文物;而中原人则将运河当作古代中外交流的重要枢纽……

悠悠万事,走读大运河。这是对“家”的致敬,也是每个人的“移动的院子”。

点评

赛那,“移动的院子”问世所引发的共鸣不再局限于汽车本身,而是家庭轿车属性的回归,家庭轿车有了“家文化”的支撑,其内核正如汪曾祺所说:“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一砖一瓦,一纸一墨一笔,记载着中国人的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