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土木堡之变”——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意失荆州

闲说宇俊星 2024-02-25 22:15:45

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记录很多都是夹杂着神秘的神话故事。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历史记录从神话传说走向纪实的时期。

武王伐纣

中国人学的标准历史课本周代起于武王伐纣,成康之治然后就到了西周晚期国人暴动和烽火戏诸侯了。这三百年时间周人怎么从天下共主沦落到谁也不待见的名义天子,课本上讲的太粗略。300多年时间有十几代人,这个历史发展肯定是有高潮和低谷的。

好在这段时期的历史记录也不是一片空白,各种史料和近几年出土的文物也揭示了3000年前一次惨痛军事失败造成了周王室武力和影响力衰微。

这就是周昭王南征荆楚,西六师和周昭王通通完蛋。

天子丧师汉水,周人的武力到达顶点,随后走向衰落

周人的最初是靠武力起家,通过暴力推翻了殷商。然后通过周礼这样的意识形态输出,软硬兼施统治了华夏大部分区域。

国家一级文物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周人的军事力量是分布在关中和河洛平原的西六师和殷八师。西六师是周人起家的队伍,殷八师是武王伐纣征服殷商后组建的,周代前三朝帝王一直在对东夷作战,战果丰富四境无人不服。这段时期周人武德充沛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所以华夏大部分部落方国的祭祀、制度也都遵循周礼,中原出现了统一的意识形态。

周礼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希望恢复衰微的周礼被当时的诸侯嘲笑。大家印象觉得这玩意是个排坐坐,定规矩的东西。

实际在西周早期,在周人强大武装压力下。诸侯和蛮夷通过周礼来界定彼此。这个时候的周礼就是周人的界定朋友和敌人的利器。从周礼中,广大地区的部落开始遵循一样的丧葬、嫡长子继承、昭穆制度形成了统一的文化认同。

周礼是周人的面子,而西六师和殷八师这样的野战部队是周人的里子。

这么一个里子面子都有的周王朝怎么就走到了礼崩乐坏呢。这要从西周的“土木堡”之变说起。这次军事惨败周人面子和里子都丢了。

汉水之败——周人的土木堡之变

“(昭王)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祭公、辛伯从王伐楚。天大曈,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王陟。”

周人南征时的形势

周昭王亲率“西六师”征南方,结果是全军覆灭,连周昭王也死在征伐的途中。周昭王是西周第四代国王,他为啥要要带着部队去征伐荆楚地区,周人为何对他的死忌讳莫深。

西六师是武王克商的老牌部队,也是西周兴国的起家部队,历史悠久,战功赫赫,是西周开疆拓土、抵御外敌的主要军事力量。结果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在汉水完了。

周昭王丧师汉水,西六师丧尽。这次重大的军事失利是西周国力的转折点。尽管后来穆王还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是大部分是给老爹擦屁股,用军事手段维护周天子在华夏的权威。周王朝的军事扩张几乎停止了。

西周青铜短剑

处于青铜时代的商周时期,铜是一项极重要的战略物资。不单单锻造武器的原料。也是祭祀所用铜鼎、物件的原料。商周两代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要获得大量的铜的资源。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祀与戎都需要大量的铜矿。而周人统治的东南方就是当时重要的铜矿区域。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符号

曾侯乙墓,出土了各种器物和竹简达15404件,仅青铜器就达6239件。可见西周时期随枣通道铜锡贸易的繁荣。

湖北省随州市,曾经曾国的封地

随枣通道的曾国是周王室在南方分封的最重要的姬姓封国。它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周王室统御南方,监视铜矿资源。我老婆就是湖北随州人,作为湖北女婿有必要推荐这座小城。当地还有炎帝故里,大家路过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2500年前西周铜制礼器和编钟。

公众号“星球研究所”绘制的“金道锡行”图示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周王朝铜原料主要矿源地之一。对于锡料而言根据文献、考古学文化及矿产地理,湖南或江西仍然应是其主要的锡料来源地区之一。

湖北大冶的商周时期铜绿山铜矿遗址,据估计这个矿冶炼12万吨青铜

郁永彬等学者对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的曾国部分铜器进行了铅同位素比值的检测。结果发现,曾国铜器(成分为锡青铜)的铅同位素数据比值,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铜陵、江西瑞昌、江西铜岭和大冶铜绿山的古冶炼遗物或铜矿的铅同位素数据均有重叠。说明周人的东南方向的确极其重要的战略地点。

从周王的分封随国占据随枣通道和后面周昭王亲自带领六师南下,说明这个时期周人对东南方向非常用心。

周人战车

周昭王南下战争目的就是想要巩固荆楚的铜矿资源,控制这种战略资源之后,就可以打造更加强大的周氏军队。再加上当时东夷,西北基本上已经被周王朝和分封的诸侯打服了。唯一剩下可以扩张的地方,就剩下东南。

周昭王向南发展,战事还算顺利,昭王带着大量青铜最终得胜归朝。但是回来的时候惨遭滑铁卢,王师大丧,国王身死,败的特别惨。周王起家的六师被一波带走了。

这次惨败的细节周人自己的史官都不好意思记录。天下无敌的周人怎么被打败我们只能推断,第一个推断是楚人在周人回师途中偷袭。这里的楚人还不是后来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楚当时只是一个子国,封地小人口不多他的崛起还有多年以后。反抗周人的应该是南阳盆地濮族,濮族当时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

汉水中下游的云梦泽一带,遍布沼泽

周昭王南征一共打了3次,汉水流域的土著被杀的鸡犬不宁。他们有理由在周人回师的时候搞偷袭的。但是周人也不是傻子,肯定有防范,一次偷袭搞的全军覆没也太离谱了。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假设,周人回师可能遇上了特大规模山洪。古代荆襄地区到处是长江和汉水冲击出来的大泽,这里当时不是后代的鱼米之乡,3000年前都是一片片的沼泽湿地。周人回师时可能倒霉碰上特大洪水。江水从山谷中突然杀出,濮族尾随着周人,在周人遇到了洪水,军队被冲散时突然冲出给与了周人重创。

云梦泽

不管怎么样周人的船队过汉水时船只坏了,倒霉的周昭王最后掉到了水里淹死了。尸体可能都不完整,这么丢人的军事行动,加上遭到洪水“天谴”,周人的史官不好意思把细节记录的太清楚。

三百年后,齐桓公征伐楚地,还拿周昭王淹死的事质问楚人,可见这次失败的灾难性影响,堪比周人的土木堡之变。

周人一场败战就一蹶不振了?

一次败仗就让西周一蹶不振说法有点夸张。但这次失败意味着周人扩展的顶点是可以确定的。

这主要是周人的兵员制度决定的。这一仗损失了大量的贵族兵员。

按照周礼西周在王畿地区实行乡遂制度。周人将王畿地区分为“国”和“野”两大地区,“郊”是二者的分界线。在“国”以内,还有王城。在王城以外、“郊”以内的“国”境内,设有“六乡”;在“郊”以外的“野”范围内,设有“六遂”。

等级分明的先秦时期

六师的人员全部来自王畿的六乡,这一次成建制被消灭。相当于周人军事贵族被减半了,加上死的又是有军事经验的老兵,重新恢复需要很长时间。

周人的军队和罗马共和国时期,后来唐代府兵制度类似,有产公民当兵是义务

西六师战时是军队,平时是地主,类似罗马的公民兵制度。也有点像唐代的府兵制,每一个国人都是预备役是周人的中坚力量。这批人死了,首先田就没人种,粮食不足,粮食不足又会导致其他问题,重建六师就遥遥无期。

丧六师,尽管周人还有殷八师,但是周人的战略进攻到顶了。周昭王死后周穆王继位,西面的犬戎和东夷都不老实了。

丧六师后周穆王重建了新的六师,但是战力赶不上老的部队

周穆王必须率军从洛邑出发向北再向西威慑北方的方国,结成反犬戎联盟(穆天子传西巡西王母国)。东夷的徐国在这一时期还乘机偷袭洛邑希望对周王室进行斩首。好在赵国先祖造父带领部队从北方南下平定了这次偷袭。经过此战周穆王将造父被分封在山西中部来巩固周人的京畿外围。

周穆王时期,犬戎开始成为王朝的大敌

周穆王时期算是稳住了周人的基本盘,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周人的武力越发衰弱。

到了西周末年周厉王时,南方发生大规模叛乱,叛乱发鄂国为首,西周将“宗周六师”与“成周八师”全派上了,周王还对二者下了“勿遗寿幼”的命令,基本是赶尽杀绝。

“亦唯噩侯驭方率南淮尸、东尸广伐南国,至于歷内。王乃命西六、殷八曰:‘伐噩侯驭方,勿遗寿幼。’”

记录周厉王征伐淮夷的禹鼎

但即使如此,周朝仍压不住叛乱,还是要借助武公的私兵,“肆武公遣禹率公戎车百乘,斯御二百,徒千”,这才艰难取胜。

周礼一整套复杂的仪式、制度之后是周人的武力做背书。如果周人武力不再,那天下诸侯和四夷也就没人管周礼了。所以说周昭王丧师于汉水称得上是周人武力走下坡路的标志,算得上是西周的“土木堡之变”。

1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