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靖难之役,为什么没有演变成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的局面?

民间传奇人物 2024-08-16 22:09:42

藩王谋反的案例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汉朝有吴楚七国之乱,晋朝有八王之乱,明朝有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爆发的靖难之役。那么为什么明朝的靖难之役,没有演变成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呢?为什么面对朱允炆的削藩,只有朱棣选择了反抗呢?

八王之乱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明朝的藩王和汉晋时期的诸侯王完全不是一种东西,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汉朝的区域划分是郡国并行制,这里的国指的就是诸侯王的诸侯国,意思是诸侯国和郡都是汉朝的行政单位

相比于郡,国在内部其实是完全自理的,比如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吴王刘濞,他治理下的吴国面积是三个郡五十三个城池,吴王不仅能在吴国的境内随意增长军队,还私自的铸造了钱币,煮海盐去卖钱

甚至还不向朝廷纳税,俨然是一个军事、经济各方面都独立的国中之国。在汉朝中央强大的时候,皇帝可以废除诸侯国,将国的地盘变成郡。比如汉景帝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就将参与七国之乱的济北国废除,设置了济北郡。

郡国并行制

影视剧中的吴王刘濞

但汉景帝也将中山郡封给了刘胜,成立了中山国,也就是说郡和国这两个行政单位是可以随意切换的;但如果诸侯国的势力打过朝廷,就会出现藩王谋反的现象,汉朝这种郡国并行制一直延续到了晋朝

西晋的八王之乱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这些诸侯国其实都相当于独立的状态,再加上他们的势力日益强大,抱着自己也是司马家的一份子,为什么不能取代那个样子的司马衷,成为九五之尊的想法。这些司马家的诸侯王最终拿着家底,打起了内战

而明朝和汉朝晋朝的状况完全不一样,朱元璋登基后,明朝在省级的行政单位上,采用了三个部门同时管理的方式。这三个部门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掌管行政、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

晋惠帝司马衷

明朝藩王地图

除了个别地方像辽东这些是军事管理之外,全国都是属于这三个部门同时管理的方式,并没有汉晋时期的诸侯国。朱元璋虽然封了大量的儿子去做王,但这些藩王并没有自己的封国,比如明成祖朱棣被朱元璋封为燕王

但明朝并没有燕国这一行政单位,朱棣去了北平就藩之后,北平在地方上的管理也不是朱棣说了算,他也不能干预地方的行政、军事和司法。这也就解释了朱棣起兵之前,为什么在燕王府里面作妖,还让姚广孝秘密的招募士兵

因为他实际上能够管的地方就是北平燕王府。其他藩王也一样,到地方就藩之后只能在王府里待着,他们并没有对地方的治理权,和军队的调动权,最多就是在战时朝廷的许可下,有统兵作战的权力

朱棣起兵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向朱允文说有你的叔叔帮你保卫边疆。平时藩王是动不了军队的,朱棣起兵时,也只有王府的几百个护卫,直到他杀掉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挥使的时候,才真正意义上的控制了封地

明朝这种藩王的体量,是没办法和西晋汉朝时期的诸侯王做对比的,而朱棣能起兵成功,是因为他之前带兵打过仗,和军中的很多将领都有联系,有情谊,有影响力。而这种情况在当时,能够做到的藩王少之又少,大部分的藩王都没有这样的实力

所以在朱棣宣布靖难起兵的时候,他们自然参与不进去,而且朝廷对其他藩王的看管也更加严格,他们没有办法做什么动作,说白了就是一群被圈养起来的藩王,如何能做到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的那种水平呢?

1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