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元帅曾要派军队剿灭叶利钦:敢对祖国不忠就是敌人,都该消灭

审度 2021-04-08 23:15:58

鲜为人知的是,苏军当年入侵阿富汗那场仗,其实只打了一半。

当时,军队高层中有一份呼声极高的战略方案:在快速瓦解阿菲佐拉·阿明政权后,苏军应继续南下,借道巴基斯坦直接打到印度洋岸边。如此一来,贯穿南北的苏军可以从多个方向压迫阿富汗的残余抵抗势力,苏联人更是获得了价值极其珍贵的出海口。有当时极其强大的国力做支撑,这份方案显然是可行的,以老帅崔可夫为代表的一批高级将领对此十分支持。然而,平日里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在关键时刻怂了,情况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那个样子。

阿富汗战役战略层位的失败直接令苏联由盛转衰,在这个过程中最失落的,也许莫过于最初计划的制定者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了。

好不容易把老对手搞倒,西方国家自然要来一手落井下石,把昔日那些掌握着苏联国家大权的“大人物”批倒批臭。而在这个过程中,阿赫罗梅耶夫是为数不多几个没受影响,反而被对方赋予极高评价的苏联高层人物之一。他被称为是一位纯粹的军人以及真正的爱国者,那么,所谓“真正的爱国”是怎样一个概念?咱们不妨从头说起。

苏军名将的功绩大多是在卫国战争中建立的,然而直到二战结束,阿赫罗梅耶夫也只是在一个坦克团中担任营长。这并非是他的军事才华过分平庸,而是其“追求”怕是太过单纯了。

阿赫罗梅耶夫发迹得并不算慢,1942年9月爆发的列宁格勒战役中,年仅19岁的他就成为了一名连长。然而,他骨子里流淌着非常古典的勇士精神,认为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只要祖国需要,他唯一的责任就是拿起枪,专门往最危险的地方冲。因此,19岁的阿赫罗梅耶夫毅然申请入党,同时请求上级把他调任到政委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苏军政委的职责恐怕与许多朋友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尤其是在二战中,每当部队进攻遭遇阻力,士气受到打击时,政委便立刻化身“敢死队”,举着旗帜带头冲向敌军阵地。苏军政委的表现十分“斯巴达”,认为打仗就只许前进不准后退。他们经常无视上级“战略撤退”的命令,要求官兵们死战到底,反而有些时候伤害了高层的整体部署。总而言之,没有勇气是当不了苏军政委的,而这群人的阵亡率十分可怖,这使得高层不得不专门下命令将指挥权从政委职务中剥离,同时限制他们去送人头。

战争是军人的舞台,战争结束就意味着许多军人即将面临“失业”。好在阿赫罗梅耶夫在战后混得中规中矩,他先是进入装甲机械化部队军校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高层从他身上发现了潜力,又把他送入总参军事学院进行深造。随后的二三十年时间里,阿赫罗梅耶夫的职务涨得不快不慢,军衔也是“照例”5年一升。到了70年代中期,阿赫罗梅耶夫获得了苏军上将军衔,再加上“卫国战争老兵”的身份,他在苏军高层中建立了相当的权威。

当然了,阿赫罗梅耶夫可不是只靠混,身居要职的他不改本色,而是致力于用其“不服就干”的精神改造苏联部队。例如在1965年底,刚被调任到伏尔加河军区担任司令的他立马下令用大量最新式的武器武装部队,还为此量身定做了一套全新战法。敢想敢做的阿赫罗梅耶夫获得了总参谋长奥尔加科夫元帅的赏识,在1968年4月升任苏联武装力量第一副总参谋长后,阿赫罗梅耶夫立马组建了苏联战略欺骗总局。在他的操作下,苏军时而拼命鼓吹某种新式装备的威力,同时又小心翼翼地掩藏起真正王牌的锋芒。在他和上司无比默契的配合下,苏军在西方国家眼中的真实实力变得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甚至连克格勃都搞不清军队所说的哪句话是真的。结果,人们只能无奈地说:敌人只能看到奥尔加科夫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毫无疑问,阿赫罗梅耶夫是苏军中完完全全的鹰派,但他并不是莽夫。

1977年,阿赫罗梅耶夫升任总参谋长,同时还兼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然而,此时他跟上司却在一些问题上出现了嫌隙。或许连奥尔加科夫也没有想到,这位说干就干的得力副手居然对出兵阿富汗一事投了反对票。阿赫罗梅耶夫并不是怂,他认为一场有限的战争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在高层会议上,两人都无法说服对方,奥尔加科夫一怒之下撂了狠话:“还轮不到你来教训我们!”结果,高层并没有充分考虑阿赫罗梅耶夫的建议,在不合适的时间发起了一场不合适的战争,同时也没有一鼓作气把这场仗打到底,最终落了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阿富汗战争使苏军颜面受损,但阿赫罗梅耶夫用自己的方式找回了场子。1981年9月,苏军动用数十万作战部队、上万个装甲单位和四大舰队主力,炮制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西方-81”军演。此举直接令西方世界陷入恐慌,有人还火上浇油:表面上看苏军是在演习,实际不就在现场直播如何平推西欧吗?美国专家认为,苏联人有实力在一个星期内结束对北约的作战,即便动用核武器,美军也只能做到延误苏军的行动而已。美军高层也表示:“可能当我们的兵刚刚运完一半,西欧的战事就结束了,俄国人将站在大西洋的岸边等着我们。”

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便展现出了锐意改革的强硬姿态,对于心系国家的阿赫罗梅耶夫而言,这样一位领导者显然是值得期待的。然而后者怕是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的最高领导人也就嘴皮子厉害一些罢了。在失望中,两人的隔阂也骤然加深。

戈氏狠批苏联的“老人政治”,顺带着把70年代的一些政策也否定了。他认为,国家在那个时代展现出的极盛是单纯由军力维系的,而那会儿拼命造出的那些坦克压根就没用,简直是穷兵黩武。阿赫罗梅耶夫一听就来火了,当场怼道:“您难道想要在下一次战争爆发后,让我的士兵们空着手上战场吗?”后来,戈尔巴乔夫手下的专家又转而攻击海军,声称苏军贪腐严重,海军尤甚。阿赫罗梅耶夫再一次刚硬回击:海军160位将军的别墅都是租用国家的,租金一点都不少交。相比之下,政府养的这些所谓的“专家”整天指手画脚,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随便诋毁他人,尸位素餐,对国家没有半点贡献,反而热衷于挑拨事端,大有挑起内部分裂之嫌,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败类。

阿赫罗梅耶夫对于“敌人”和“战友”的划分标准相当简单,他提出:只要是对苏维埃联盟作出伤害行为的人,无论他是谁,身份地位如何,通通都是苏联的敌人;而只要是敌人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消灭,甚至连苏联总统都不例外。因此在后来的“八一九政变”中,阿赫罗梅耶夫就十分反对亚佐夫提出的“不对自己人开枪”的原则。他始终坚持认为应当直接动用军队消灭叶利钦及其支持者,因为后者已经不再是“自己人”了,他们是企图分裂祖国的敌人。然而,随着掌权者们优柔寡断地白白葬送掉大好局势时,阿赫罗梅耶夫终于意识到,这伙人骨子里就是懦夫,他们不敢负责,更遑论拯救国家了。

1991年8月22日凌晨,逃过一劫的戈尔巴乔夫乘专机降落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当舱门开启时,他看到了自发聚集在机场的群众,不由感慨:“我好像来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实际上,这些群众中的大部分希望这位苏联总统可以做些什么帮助国家渡过难关,然而戈尔巴乔夫只顾着庆幸自己大难不死,甚至都没考虑如何重新掌控局面。就在戈尔巴乔夫又跟没事儿人一样坐在办公室里签发文件时,心灰意冷的谢尔盖·费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穿好元帅制服,佩戴满身勋章,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举枪自杀了。

阿赫罗梅耶夫从没给过美国人好脸色,有一次,美国记者问他:苏联究竟在五角大楼里安插了多少间谍。他轻描淡写地回答说:也不算太多,跟五角大楼里的工作人员一样多。然而单从评价来看,似乎西方国家比苏联人还要痛心这位苏联元帅的陨落。阿赫罗梅耶夫的“纯粹”在于他完全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对比之下,伟大如朱可夫这样的军人,也在战争结束后为巩固自己的权位而做了一些“交易”,阿赫罗梅耶夫却从未动过这样的心思。他只管做好自己的职责,为国家区分“战友”和“敌人”,同敌人们不懈地作斗争。他为自己的信念而活着,这个信念便是苏维埃。相比之下,诸如亚佐夫这样披着“军人”外衣的政客,不但在苏联解体后苟活,甚至还试图否定自己的过失。

苏联最后的日子里,当叶利钦及其盟友们在苏联政坛上攻城略地势不可挡时,某次会面时,阿赫罗梅耶夫曾认真地同对方说:“您对我们的宪法太轻率了,也许对您而言,社会主义只是一句口号,但对我来说,它是全国人民数十年的生活和斗争。”

2 阅读:442
评论列表
  • 2021-04-09 00:39

    苏联有战欺局,我国有战忽局[呲牙笑]

  • 2022-10-22 10:45

    元帅在关键时刻应当敢做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