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我终于理解中国文科教授们为什么媚外非常多了

蓝色的星球 2024-11-26 04:58:48

11月25日,项立刚发文,从百岁老人叶嘉莹去世谈起。项立刚认为,作为一位外国老人能够热爱中国文化和中国古诗词,这是好事,并且叶嘉莹老人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尊重和好评,自己自然没有意见。

不过,从这一件事来看,项立刚指出,自己终于理解中国的文科教授们为什么媚外的人非常多了。毕竟自己在国内努力一辈子,古诗词研究的再好,也比不上人家外国人对于我们古诗词的喜欢。

其实,关于这件事,我相信不仅是项立刚,尤其是大学老师们的体会更深。同班同学的两个人,一个在国内读博士,一个去国外读博士,毕业后,两个人到同一所学校任职。即便国内读博士的同学水平比国外读博士的同学水平高,但能够受到重视和提拔的一定是从国外读博回来的同学。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大学会认为从国外读博回来的人,他们的眼界更广,而且他们还有了国外的学术资源基础。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学校在对外宣传时,往往多了一个噱头,可以挂上一个海外留学回来的博士头衔,听起来瞬间高大上了。

正是在以上类似的普遍认知中,清华和北大的本科生大量地跑到国外去读硕和读博,而这些人回国后身价立马也不一样了。不过,这种情况也有好处,因为清华和北大的学生出国去读研硕和读博的学生多了。也让国内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或者硕士生考取清华和北大的硕士生或者博士生容易了很多。这也导致很多人开始注重一个人的本科毕业院校,而不是硕士或者博士的毕业院校了。

对于学术圈其实也是如此,如项立刚所说的国内大量的文科教授们,如果老老实实在国内搞学问,搞的再好也比不上那些到了国外转一圈,混个国外大学访问学者或者名誉教授的人。一旦在国外混了个头衔或者挂名教授,到了国内立马不一样了。这些人为了显摆自己的国外经历,肯定是言必谈国外,而且还要把国外的好进行扩大来宣传。而国内的这些文科教授们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资历,话语权肯定没有了,说不羡慕别人肯定是假的。

实事求是,以前我们国内发展确实不如国外。但是,即便到了现在,我们国内发展已经远远好于国外,而这些有海外留学经历者,还是要不断地夸国外,毕竟他们所享受的社会声誉和待遇都来自于国外的经历。无论如何,这些人都要一直维护这个谎言,否则的话,哪里还有人重视他们。

因此,对于很多人的媚外也不必太惊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有国外留学经历的受益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