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的侵略行径那可真是臭名昭著、人神共愤。在中国折腾了 14 年,把中华民族祸害得够呛。可当他们把爪子伸向印度时,短短五个月就被揍得屁滚尿流、灰溜溜地跑回来。这前后差别如此之大,背后到底藏着啥弯弯绕绕、值得咱好好扒一扒的事儿呢?
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历史那叫一个复杂曲折。以前突厥人、蒙古人都来统治过,近代又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还被当成英国“皇冠上的宝贝明珠”。它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地理位置又极其重要,在全球战略大棋盘上,一直是各方势力惦记的大肥肉。
从战略角度看,二战时印度是英国在亚洲的重要殖民地,英国在这儿屯了不少兵,就为了保住自己在南亚的统治地位,把印度洋航线紧紧握在手里。对日本来说,要是能拿下印度,那可就有大把战略资源入账,还能切断盟军给中国送援助物资的中印公路,把中国战场的包围圈扩得更大,甚至还做着和德国在中东会师、瓜分亚欧大陆的春秋大梦,真是痴心妄想。
二战刚开始的时候,日本在亚洲战场上那是顺风顺水、不可一世。但打着打着,战线越拉越长,兵力和资源都被分散得七零八落。在中国战场,虽说日军一开始凭借军事优势占了些便宜,可咱中国军民那顽强的抵抗意志,像强力胶水一样把日军死死粘在中国,让他们速战速决的美梦彻底泡汤。在太平洋战场和强大的美国一较高下,日本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和德国一合计,盯上了印度。他们瞎琢磨英国本土被德军打得晕头转向,驻守印度的英军主力都被调走了,印度军队就是个软柿子,拿下印度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日军精心策划了进攻印度的作战计划,第一个目标就是印度北部的英帕尔。英帕尔这地儿位置太关键了,是盟军给中国运物资的必经之路,而且军备和物资储备超丰富,日军要是占了这儿,就能实现“以战养战”的小算盘。
为了确保打赢这场仗,日军派了有“小东条英机”之称的牟田口廉也,带着将近 8.5 万装备精良的日军气势汹汹地扑向英帕尔。这牟田口廉也,就是在中国挑起卢沟桥事变的战争疯子,还大言不惭地说要很快拿下英帕尔,冲进印度腹地。
战争刚打响的时候,日军确实挺顺。英印联军在日军的猛攻下,一开始被打得找不着北。日军凭借较高的军事素养和先进武器装备,迅速突破了英印联军的部分防线,把英印联军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牟田口廉也看到这场景,心里那叫一个美,都开始盘算下一步咋走了。
可这看似美好的开头,其实藏着一堆要命的麻烦。日军进攻的时候,犯了个大错,小瞧了印度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根本没当回事,也没好好准备。他们哪能想到,这片土地马上就要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英帕尔周边的自然环境就像个大怪兽,成了日军的噩梦。茂密的树林像个大迷宫,日军士兵在里面迷迷糊糊,行军速度慢得像蜗牛爬。泥泞的山路更是让部队举步维艰,重型装备根本运不动,后勤补给线也被拖得死死的。
印度那湿热的气候,简直就是疾病的天堂。疟疾、霍乱等传染病在日军里像野草一样疯长,大批士兵倒下,非战斗减员多得吓人。原本厉害的部队,被疾病折腾得没了脾气。日军士兵被病痛折磨得够呛,士气低落得像霜打的茄子,以前那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这时候也不好使了。
还有,日军为长期作战准备的牲畜运输队也倒了大霉。从温和平原带来的三万只牛羊猪等牲口,根本受不了印度的高温,一个个都病死了。这些牲畜本来是日军重要的食物来源和运输工具,它们一死,日军瞬间就陷入了缺粮的困境。日军准备的粮食没了肉食搭配,很快就见底了,士兵们饿得前胸贴后背。
后勤补给彻底完蛋是日军这次失败的关键。牲畜运输队不行了,日军想靠飞机空运物资撑一撑。可印度的天气又来捣乱,雷暴天气频繁,飞机根本没法正常起飞降落,物资运输通道就这么断了。
被困在英帕尔城外的日军,这下可惨了。打又打不下去,后勤补给又没有,士兵们饿得两眼冒金星,体力也快耗尽了。为了找口吃的,他们到处乱找,战斗意志早就被生存的渴望给赶跑了。这时候,日军的战斗力就是个空架子。
随着战争推进,英军和印军稳住了阵脚,开始有力地反击。英军得到了美军的大力支持,美军的运输机不停地往作战区域运英军主力和物资,英印联军的实力一下子就变强了。
英印联军在防御作战中,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用了“坚壁清野”的战术。把日军可能获取补给的路都给破坏了,让日军在饥饿中挣扎。战斗的时候,英印联军也很顽强,和日军死磕到底。
在日军进攻英帕尔的关键地方,像英帕尔西南的比辛布尔地区,守军拼死抵抗,把日军的疯狂进攻给打了回去。这一系列顽强抵抗,让日军的进攻势头越来越弱,最后被围得水泄不通。
日军指挥官牟田口廉也的指挥失误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他不听部下的强烈反对,非要冒险进攻。他天真地以为用水牛和羊当运输工具就能解决后勤补给问题,根本没考虑印度的实际情况。
这种独断专行的指挥风格,让内部矛盾越来越多。部下对他的决策有疑虑,可在军队等级制度下,只能硬着头皮执行。战斗中,各部队之间配合也乱成一团,缺乏有效沟通协调,日军战斗力进一步被削弱。
就说日军进攻科希马的时候,指挥混乱加上后勤补给中断,部队进攻没了力气,陷入僵局。关键时刻,一些电报信息还传错了,像“全队决一死战”被错译成“全队即将死绝”,后方指挥官就做了错误决策,贻误了战机,让英印军跑了。
雨季一来,日军更惨了。河流泛滥,道路被冲毁,部队被分割包围在各个据点。日军内部还闹起了内讧,士兵们对战争绝望了,好多部队都偷偷跑了。
在这种绝境下,牟田口廉也没办法,在 7 月 10 日下达了撤军命令。这时候的日军狼狈得不行,3 月初出兵时将近 10 万人,撤军时就剩 5 万人左右了。3 万人战死,两万伤病员失踪,剩下的士兵也大多病恹恹或者带伤。这场英帕尔战役,成了日军在亚洲战场上最惨痛的失利之一,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教训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