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领导猜忌的时候,怎么说话才能消除嫌隙?聪明人,要讲明这三点

谋略与兵法看职场 2024-03-29 04:30:49

“功高盖主,尾大不掉”,从来都是下属被上级领导猜忌的重要理由。一旦这种猜忌演变为嫌隙,那么这对于下属来说,给其职业生涯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那么面对这一职场困局有没有办法破解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咱们通过仔细剖析下面案例,就能有所启示!

【案例原文】十二月,庚辰,盗发郭子仪父冢,捕之,不获。人以为鱼朝恩素恶子仪,疑其使之。子仪自奉天入朝,朝廷忧其为变;子仪见上,上语及之,子仪流涕曰:“臣久将兵,不能禁暴,军士多发人冢,今日及此,乃天谴,非人事也。”朝廷乃安。

【案例剖析】作为为数不多能够寿终正寝的大功臣,郭子仪可谓深通“避祸之术”的要领。他能够在形势出现危机之时,敏锐地洞察到祸患苗头,并且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准确使用抵巇之术将祸患抹煞在萌芽状态。怎么通过一番简单的对话,就能够让心怀猜忌的领导能够彻底放心呢?我们反复研读,认为郭子仪主要使用了一下策略:

1.自曝家丑,授人以柄

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被盗,这对于一位战功显赫手握重兵的将帅来讲是一件极其恶劣的羞辱事件。而面对这一奇耻大辱,下属会不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出来,这才是作为上级领导的唐代宗所顾虑的事情。怎么来缓解领导的顾虑呢?郭子仪想到的第一招,那就是“自曝家丑”,揭露其下属士卒经常从事盗墓等非法勾当。那么“自曝家丑”这一招有什么作用呢?关键在于“授人以柄。”将自己作为将帅不称职的一面,暴露在领导面前,无疑是“授人以柄”,给领导打压自己提供材料。此外,通过“曝光”自己曾经纵容下属盗墓的活动,也相当于自泼脏水,以降低自己在民间的声望。

2.能力示弱,以安其心

在“自曝家丑”的同时,郭子仪有意无意地向领导唐代宗暗示,自己作为将帅,自身的领导力和统御手段是不足的。正是因为自己无法有力地约束下属,才会有人胆敢肆无忌惮地违反军纪去“盗墓”。为什么他要强调这一点呢?既然他郭子仪能力不足,驭下无方,也就不可能有“拥兵自重,蓄意谋反”的能力。即使自己想“图谋不轨”,手下的士兵也不可能跟随他一起干。

3.因果混淆,转移矛盾

为了让领导彻底放心,郭子仪对父亲坟墓被盗事件的原因,作出最后的结论,即“今日及此,乃天谴,非人事也。”也就是,之所以出现这种祸事,是我郭子仪自作自受,遭遇天谴,而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他要提出因果混淆的结论?其关键在于转移矛盾,将组织与家庭之间的矛盾,转化为自己家庭内部的矛盾,从而缓和自己与领导和组织之间的紧张关系。

鬼谷子讲:“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就是说,一个人的“嘴巴”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高明的谋略家懂得一定要占领这个“要地”,并且懂得使用其向外界释放真正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欢迎想系统学习兵法的朋友搜索并关注今日头条号:“谋略与兵法”,欢迎大家私信留言。不懂谋略与兵法,怎能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