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

宝宝聊过去 2024-12-26 20:40:33

一九一九年,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号召下,我国发生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五四运动期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为了宣传最新思潮,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水平,指导和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毛泽东创办了革命刊物《湘江评论》,以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公开发行。

《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创刊号于一九一九年七月十四日出版,系四开周刊,共出版五期。还有临时增刊”一期,八开一张。由于它充满了战斗精神,第五期未及发行,就被张敬尧军阀政府全部查封没收。但是它所宣传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和实现民众的大联合的思想,它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却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对革命斗争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组织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毛泽东和杨开慧

在创刊号中,毛泽东亲自写了《创刊宣言》,热情洋溢地宣告: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它的生,逆它的死。如何承受它?如何传播它?如何研究它?如何施行它?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初最要的大任务。从这一任务出发,毛泽东除了撰写长篇论文《民众的大联合》,连载于二至四期外,还写了国际、国内大事述评和各种类型的杂感共三十多篇。这些文章,宜传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革命思想,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并且满怀激情地号召人们“起而仿效”。特别是《民众的大联合》这篇论文,总结了中外古今的历史经验,对民众大联合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前途作了全面的论述,提出了以民众的大联合和强权者、贵族、资本家的小联合相对抗,以工农为主体组织起来争取解放的战略策略思想,照亮了人民革命的前程,促进了群众运动的胜利发展。万丈高楼从地起。从毛泽东发表于《湘江评论》的文章中,是可以看出后来建成毛泽东思想大厦的若干基石的。

油画《战友》许宝中、李泽浩 作

《湘江评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紧密地为当时的政治斗争服务。它针对湖南自“戊戌变法”以来的几十年间,各种出版物“内容多是空空洞洞,很少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的倾向,在《创刊宣言》中开宗明义地大声疾呼: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明确提出,在思想方面,要寻着什么是真理?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起来革命。为了推动中国的革命运动,在“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世界杂评”等专栏中,以大量的篇幅介绍西欧、北美和亚洲各国工人罢工运动、人民解放斗争的情况和经验教训。对于国内人民的现实斗争,更是倾注了极大的革命热情,积极加以引导和支持。如进步的学术研究团体“健学会”成立后,《湘江评论》发行了“临时增刊”第一号,发表毛泽东同志的《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详加介绍和评论,给以热情的支持和耐心的帮助。《民众的大联合》一文,还一连提出了几十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农民受地主的待遇怎么样?租税是重是轻?有没有房子住?肚子饱不饱?有没有田种?工人的工值多少?工资收入多少?等等,借以启发群众的觉悟,使群众懂得要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和解放而斗争。《湘江评论》与群众的斗争和解放信息相关,群众把它看成是真正代表自己说话的喉舌。

杨开慧

《湘江评论》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它号召人们: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像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这种 视一切阶级敌人的非凡的革命胆略和磅礴的英雄气概,后来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发展成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它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来源于对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无限信任。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充满于《湘江评论》字里行间的这种敢想敢说敢干,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极大地鼓舞着人民群众起来向旧世界猛烈冲击。

在《湘江评论》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高瞻远瞩的革命理想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它对巴黎分赃和会的分析,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分析,对东欧各国现实和前途的分析,对国内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湖南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都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同时,它又具有高瞻远瞩的革命理想和科学预见,如满腔热情地歌颂十月革命,肯定了这场伟大革命必将逐步完满起来,必将“普及于世界”;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更是充满着无限的乐观。《民众的大联合》一文的结尾说: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抗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中国人民的大联合必然成功,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这一科学预见,已经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大地上胜利实现!

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是《湘江评论》的又一大特色,《湘江评论》横扫一切老八股和洋八股,没有那种“下笔于言,离题万里”的夸夸其谈。无论是长文、短论、杂评或简讯,都是针对着敌人的要害,进行准确的猛烈的射击。它的观点鲜明,毫不吞吞吐吐,毫无隐晦曲折,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看就使人明白。它的文字生动活泼,既通俗化又形象化,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它所用的比喻和讽刺也很贴切,具有强烈的战斗性。这种新颖的文风,是当时其他许多刊物所不可及的。

《湘江评论》由于它丰富的革命内容和鲜明的战斗风格,一经问世,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反动统治阶级害怕它,证蔑它,称它为“怪人怪论”,“无稽之谈”,“大逆不道”,千方百计想扼杀它。革命人民则十分热爱它,争相传阅,满口称赞。特别是湖南全省和广州、武汉、北京,四川等地,爱好《湘江评论>的读者更多。创刊号出版之后,“即日销尽”,只好重印。李大钊在北京看了,称赞它是当时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北京晨报》说它“内容完备”,“魄力非常充足”。《每周评论》认为《民众的大联合》一文,“眼光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成都的《星期日》还全文予以转载。

郭亮

更为重要的是,《湘江评论》对当时湖南的革命斗争起着巨大的、实际的推动作用。许多革命青年,读了 湘江评论》受到启示,坚定地来上了革命道路。我党的优秀党员,革命烈士郭亮就是如此。一九一九年秋天,郭亮从反动派查抄的两箩筐“禁书”中发现了《湘江评论》,便偷偷拿来,一口气读完了《创刊宣言》和《民众的大联合》,精神为之一振。他立即从家乡铜官来到长沙,到《湘江评论》发行所旧址落星田湖南学生联合会去找毛泽东。

从此,他认定毛泽东是革命的好领路人,决心跟银毛泽东干一辈子革命。不久,郭亮经毛泽东同志介绍加入了新民学会。一九二一年,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湖南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后来他为革命壮烈牺牲。从郭亮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湘江评论》在当时对动员和组织群众,指导和推动革命起了多么大的作用!

1 阅读:15